分享

【砚城文苑】王金虎:那一天

 砚城文苑 2024-05-23 发布于山西

那 一 天

1991年12月18日,是个平凡而普通的日子。
过去33年了,我还是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也就是那一天,我到西北美丽的边城去当兵。
高考失利,我名落孙山。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伙伴,立即重整旗鼓进入复读的准备中,而我却铁了心要去当兵。

盼子成龙的父母劝我复读一年,考一个以后可吃公家饭的大学,实在不行再在土里刨食或者再做别的打算。

认死理的我怎么劝也听不进去,给父母保证,只要答应让自己出去闯一闯,无论好孬都不后悔。

最终父母还是没有拗过我这驴脾气,点头同意我的想法,让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去撞撞南墙。
体检合格,接到入伍通知书的时候,父母对我这个最远只去过小县城的儿子,有万般的不舍和不放心。

父亲本就不善言辞,寡言少语,那几日更加地沉默不语,共处时偷偷的用眼光在你身上扫来扫去。

母亲则是变着法地将家中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给我改善伙食,手里不停地忙活着,时不时悄悄抹着眼泪,又怕我看见。

那一天,我把父亲默默无闻的殷殷期望和母亲泪水涟涟的叮咛认真地打进“背包”,违背“父母在,不远游”的责任担当,望着故乡的缕缕炊烟,和一批老乡战友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送行的亲朋好友全都伸出热情的手捏着我握了11年钢笔的手,似乎想从中挤出点什么?

我知道,他们担心我这个弱兮兮的高中生,能不能战胜大西北的艰苦。可我心潮奔涌地向大家挥了挥手说:我会好好的,大家放心。

挥手之间我想了许多,就象是去西北设计我的人生,对一个未知陌生的西域之地无限神往。

其实,我心里有底,那就是父亲对临行前的我说的一句话:好好干,实在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好几亩地,可以养活你。退路有了,还怕什么,往前冲冲说不准会有好机遇。
那一天,母亲没来送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父亲从家里骑10多公里自行车来县武装部送我,一向坚强的他,在车开动时没有挥手,却转过头抹起了眼泪。那一刻,看着父亲的背影,心莫名地揪了起来。
3个月紧张的新训生活,神经末梢每天都处在紧张兴奋中。心弦紧绷到弹性限度时,我那握惯笔的手把手榴弹甩到合格之远,一向严厉的连长拍了拍我瘦弱的肩膀,蹦出一句:“好样的。”

于是90天后的一个日子,我给父母写了第一封家书说:儿子已脱胎换骨,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人。

不久的日子,万金家书悠悠飞来,父母那份望子成龙的心情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千叮咛万嘱咐,尊重领导别太任性,团结战友要广交朋友,别怕苦别怕累,撑不住了就想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句句言词敲打心尖,行行文字印上心头,重重嘱托压上肩膀。离家千里,第一次我把头埋进被子中哭了。

同班战友,一帮男子汉不知所以然,受感染似的都流下眼泪,悄然哭泣。班长进门,哭声戛然而止,生生地咽了回去。

这一天,我想家了。

这一天,操课时,我把“一二三四”喊得地动山摇,希望父母能听到。
这一天之后,我愈发不敢懈怠,勤奋工作,入党、当班长、立功受奖,第四年由战士直接提升为军官,开启了军旅生涯的又一扇门。
也正是33年前的那一天,我走出了山村,离开了家。
也正是那一天,背井离乡的我把家乡变成了故乡。

【作者简介】王金虎,山西广灵人,弃笔从戎十五春秋,驭铁骑征战昆仑,缺氧不缺精神;卸甲入警十五冬夏,着藏蓝护佑平安,退伍不褪本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