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街小东关

 苍松xujp 2024-05-23 发布于海南

小东关,西起四堡街,向东至黄水河边,与沿江路上段连接,全长160米,2米宽。以古城小东关得名。在四堡街中段的三叉路口,左拐便是向河之路——小东关。


小东关的砖房却是不逊于四堡街,且因为路窄,砖墙显得更高了。

小东关6号院。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外墙为空砖墙围合, 二进院,院落由门厅、天井、正堂、及两侧厢房组成,主体建筑为砖木穿斗式结构,硬山顶;建筑严整古朴,柱础、雕花等细部精美。


大门上方的“吞头”,为红石雕刻。人们在建房时,将面目狰狞的辟邪物“吞头”嵌在宅门上,希望借助守护神的威力,以抵御外来煞气,驱邪止煞,逢凶化吉。此“吞头”有些损坏,也不知是自然损坏还是人为破坏。


小东关10号院也是一个大宅院,院落建于清代,坐南朝北,二进院,八字门。


院门上方的“吞头”用石灰糊上,估计是半世纪前所为,长年风吹雨打变成了黑乎乎的一团。




小东关街的高门深院,建于清代,大都为二进院,由门厅、天井、正堂、及两侧厢房组成,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顶均为硬山顶式。

街面上插了好几栋近几十年建造的楼房,大多是砖混结构,破坏了老街的景观。没有办法,只能用仿古围墙将楼房包裹起来。


街边的房屋改造还在收尾中,两位泥工安装石台阶。


小东关街口,一道新砌的城墙将沿江路隔开。


青砖砌的城墙,仿红石瓷砖砌的拱券,一眼望去颇有些古色古香的意味,只是墙砖小了点。


城门内侧有台阶,想上去一观而不得。


穿过城门洞来到“城外”,看到城墙上有垛口。


城门洞上方蒙了一块红布,也不知道那横匾上刻了什么,猜想应该是“小东关”。

几年前,在这城墙的位置,建有一座木制坊门,上书“四堡街”,现在这坊门不知所踪。将坊门改为城门,我想其用意不言而喻。

城门外是沿江路,路外是黄水河,三、四十年前,沿河有一些单位和宿舍。后来,县里将沿河的房屋全拆迁了,这一带便成了宜黄的“外滩”。

出小东关,跨沿江路,来到黄水河边,隔着百花洲,那一边还有宜水河,两条河在下游二里许会合为宜黄水,这也便是宜黄县名的由来。河对岸的卓望山上有卓望塔,为县古十景之一。

青砖古巷小东关,

深院高墙映日寒。

新筑城门藏古意,

凭栏隔水望青山。

(2024年5月,手机随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