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健雪这款《南泥湾》为何被误传为朱逢博演唱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网友中有人怀疑这是朱逢博年轻时候的录音,也有人认为领唱者是冯健雪。不过这款录音传来转去,还是被有些朋友当成朱逢博的录音存了起来。公号号主tonglinghua收到一位热心读者e-mail来的音频,提供者称这是“朱逢博领唱的《南泥湾》”。



公号号主并不晓得这是在网上被讨论过的录音,直觉不是朱逢博,为了搞清楚这段录音的出处还是编辑了一篇推送,把这段音轨发在了公号上【点击截屏图片 ↑  看全文】

多数在公众号留言的朋友都否认这是朱逢博,那位当年在贴吧上分享录音的朋友也过来留言,称此录音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收听中波频道广播电台节目时匆忙用家里的卡座录制的。他也无法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与多数朋友的意见一致,笔者也不觉得这《南泥湾》的领唱是朱逢博老师,倾向是冯健雪老师早年的声音。但此《南泥湾》来自哪个场合呢?这段录音的头尾都有按下录音机械键的痕迹,似乎是从一个完整的节目中截取的。从配器听,是建制全的管弦乐队,与冯健雪在录音机构留有的那些录音相比,器乐部分风格差异很大。

冯健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生活照

看来只有找冯健雪老师亲自解惑了。

笔者将“逢博之声网”的推送转给了冯老师。冯老师很快确认,这是早年她参加陕西省歌舞剧院组歌舞“边区生产歌”演出的录音。说起这台组歌舞,笔者并不陌生。1965年中国唱片社曾发行过密纹唱片,只是那张唱片中并无《南泥湾》。笔者推测冯老师参加的演出或可是陕西省歌舞剧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修改过的

中国唱片社曾发行过《边区生产歌》的密纹唱片,本公号发布过其中的“锄草小调”。点击上图,取阅旧文

冯老师介绍,组歌舞“边区生产歌”曾是陕西省歌舞剧院的招牌作品,其表演总时长接近一台完整的晚会。女声小合唱《南泥湾》出现在组歌舞下半场的尾声。这段《南泥湾》原本的由院里一名老演员像郭兰英那样边舞边唱,可编导们觉得不够完美,遂决定让合唱队在乐池里配唱。这段歌/舞分离的表演引发了一些观众的好奇心。冯健雪那时候还不是独唱演员,有人告诉冯健雪,观众在问,唱《南泥湾》的演员为什么不上台呢?冯老师笑称,成为独唱演员的过程也是自己成熟的过程,唱《南泥湾》那会儿她还年轻呢。

冯老师记得组歌舞《边区生产歌》频频演出的时间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依稀记得执行某次接待演出任务时,曾有专业团队过来录音。虽说组歌舞的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过多次但她自己并无录音收藏。

为什么会有网友误会这是朱逢博老师的演唱?其实冯健雪曾向媒体讲过,她被剧院送到上海学习时先是跟着朱逢博老师而后入上海音乐学院王品素教授主持的进修班。冯老师说,朱逢博老师的演唱对她启发很大,即便是演唱朱老师并不主攻的陕西民歌,她也愿意唱给朱老师听听她的意见,也可以说模仿朱老师,是她在上海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朱逢博老师并没有《南泥湾》的录音留存,网友从冯健雪的录音中听出一些朱逢博老师的影子,应该是源于冯老师对朱老师特点的吸收。

冯健雪(左2)、何纪光、傅祖光等曾师从王品素的歌者与业师合影

也有网友不解,冯老师唱的这《南泥湾》歌词怎么改了。冯老师解释说,编入“大歌舞”的《南泥湾》服从整部歌舞的内容设定,在《南泥湾》这段歌舞出现之前有战士学习文化的场景,所以扣紧前面的内容,歌词也从大家熟悉的“又战斗、又生产”变成了“又学习、又生产”。

76岁的冯健雪老师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冯老师对这段录音的解说基本回应了笔者以及周围网友关心的问题,特撰文通过“六零后说声乐往事”分享给诸位。感谢冯健雪老师、也感谢录制并分享这段录音的网友。

相关旧文(点击标题取阅 ↓ )

中唱发行的第一款《南泥湾》录音自美声女高音

南泥湾|1966年发行的郭兰英密纹唱片

马可创作的《南泥湾》 赏析

1988年冯健雪领衔|北京音像盒带《陕北民歌》

冯健雪在中唱的作品|1981年首版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