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久村虞氏宗祠

 流星雨刘鑫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久村虞氏宗祠

停久村由于白沙溪三十六堰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项目而闻名,因此,我曾经随婺城区采访团前去停久村。

这次去停久村,就是在2024517日下午,我与我的妻子章文捷,还有邓亚平和徐小君一起来到停久村。

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久村原名久,据村中老人介绍,村中最早的原住民姓蔡,现在已没有人了,后来的原住民姓虞,现占全村村民的60%左右。

据记载,公元一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的灭亡,绿林军农民大起义以及刘秀建立东汉等,这一系列历史大事件的发生,都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当时虞氏家族还生活在离政治统治中心很近的中原(现河南省),为了躲避战乱,保全族人,虞氏一门在族长的带领下,扶老携幼渡过黄河,来到江南,在余姚定居下来。

虞氏宗谱记载,辅仓系第一代虞氏太公虞曾,为会五公,曾任五代(五代907~960年,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后周时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助教。他遨游山水时,来到辅仓,见到这里有五峰、鹫峰,又有白沙溪,林木葱葱,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适宜居住。于是由余姚迁居辅苍桃源,之后的第五代虞鸣鹤为停久村太公,自迁居停久等处以来,迄今已千余年了。在村中走访时,村中老人说,虞氏太公原先在东山,第五代搬到停久,这也和虞氏宗谱的记载相吻合。

 

久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白沙老爷卢文台的久驻之地,卢文台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36堰,使数万百姓受益,免受旱涝之苦。

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27)率部将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苍停久(今婺城沙畈乡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36堰,沿岸120多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敬称“白沙老爷”。

白沙老爷替金华南山特别是白沙溪两岸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划算造一座庙来报答他的恩德。这件事被白沙老爷知道了,他就寻来一根扁担,回到祖处幽州范阳去挑石灰给金华百姓用。

白沙老爷来到幽州,那些窑上的人看见亲人归祖处挑石灰,就客客气气地招待。白沙老爷问窑上人有多少石灰,窑上人料他挑不了多少,说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挑得动,喏,这一窑正烧好,都让你挑去白沙老爷听后可开心了,一双铁篓地落在窑门口,窑上的人把石灰搬到铁篓里。讲来也稀奇,十担廿担,一百担两百担,那双铁篓总储不满,一窑石灰统统都储到了铁篓里。窑上人看得发呆,肠子悔青,都悔当初不该轻口薄皮。白沙老爷呢,捋起扁担,把两只铁篓一套,噔噔噔挑走了。

一窑石灰,至少有几百担,到底勿大好挑。白沙老爷连夜赶路,挑过金华北山,正想一步迈过金华江,,铁扁担断了,一担石灰倒落山上,铁篓里只剩一点点。白沙老爷想少点就少点,不够用再到北山来挑。从这时节起,北山就出产石灰,南山人只好到北山买石灰了。

关于金钗井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卢文台隐退南山辅苍。到一地,见山有三台五峰,景观很好,就久停下来,停久之名由此而来。当年正逢干旱之年,不但田中禾苗干枯,山上树木也枯萎半死。当时斗米珍珠”“水比油贵,日子很是难过,百姓度日如年,叫苦连天。一日早晨,白沙娘娘在五峰楼上梳妆,看见又是东山日出,又是一个骄阳似火天。爱民如子的白沙娘娘心想老天爷如能赐我一口清泉,百姓岂不是欢天喜地了。于是,她拔下发髻上的金钗,走到楼下,在平地上用钗刨井。一天到晚不停地刨呀刨,人也累了,口也干了,手中刨出了鲜血,洞刨大了,突然冒出一股清泉,常溢不止。村民有了这口井,田不怕晒,喝不怕干,生活有了保障。由于这是白沙娘娘用金钗刨出的井,故名金钗井。以后白沙娘娘常年累月用这口井水梳妆打扮,时间长了,泉水便成了香粉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