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康独松村程氏祠堂

 流星雨刘鑫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永康独松村程氏祠堂

独松初名黄金坦,十峰环抱,中间有松溪纵贯南北,九曲迂回,构成一块小盆地。屏峰、谣峰、乌峰、宾峰、壶峰、笔峰、橙峰、牛峰、茶峰,峰峰皆秀。明代诗人曾写有"东上屏山望,苍茫水国遥;砏岩森画戟,竹树影风潮。

举目收疏影,临流渡小桥;斜阳忽返照,疑是赤城标"的诗句,赞美盆地的山水之胜和桔乡之景。村口的石山,形似昂天巨狮,人们不达村舍不见村。明宣德初年,方岩山麓"得耕居"的永康程氏五世祖永延,携子迁徙于此后,在黄金坦的一株苍松之旁建造了一座堂楼,取村名为独松。遂为程氏聚居地。

解放初建立政权和农会,1956年称松川社,属方岩乡人民政府,1958年称独松生产队,属超美人民公社。

1961年称独松大队,属方岩公社。

1966年方岩公社更名为红岩公社,称东方红大队。

1974年恢复方岩公社,称独松大队。

1983年属方岩乡,称独松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划入古山镇,2006年区域调整后归属方岩镇管辖,沿用至今。

独松村民是宋丞相程元凤的后裔,明礼部尚书程文德的故乡。

程元凤(1199-1268),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大臣。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理宗绍定二年(1228),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封吉王

程銈(1469-1537)字瑞卿,号十峰,独松村建村始祖程永延的孙子,登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四川按察副使,进阶大中大夫。他自幼勤学,博通经史,尤精刑政军事,律令章程,又以工诗名世。他性情纯孝,结交良友,律身谨严,以家山“十峰”为号,寓意不忘故土,心傲如峰,志存高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程銈初仕大理寺评事,任内执法刚正不阿,当时宦官刘瑾当道,因弹劾刘瑾不法,整整十年得不到重用与提拔,只得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刘瑾伏诛后,迁大理寺右寺正,适逢四川告急,提升为四川佥事,以文官领兵出征。他在四川18次上奏章陈述边事,平定了动乱,在川东,降伏刘六等四大盗,为维护边陲稳定立下了功劳,以军功升至四川按察副使,进阶大中大夫,后移师建昌。建昌地域辽阔,为孔明七擒孟获之地,程銈恩威抚并用,镇守建昌三年,军威大振,社会稳定,民庶安宁。

正当程銈意气风发之时,他突然向朝廷递交了致仕还乡的请辞。他不愿再为官了,那年他才43岁。他认为“富贵无尽期,功名无尽意。适可事乃止,知足君须记。”他的经历让他看淡了人生,也许他看透了封建官场的黑暗,也许他认清了朝廷的反复无常,也许他同情民生的困苦而又难以彻底改变,他选择了归隐。他盘桓在十峰与五峰之间,偶尔也出远门走走,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享年69岁,有诗文《十峰集》传世。

程文德,嘉靖八年(1529年)榜眼及第,授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资善大夫等职。在近三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坚持清正廉洁,忠心为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被后人喻为“一代名儒”。

  程文德认为一个人如果财迷心窍,势必置国于不顾,置权于不公,而且也把自己变成一个卑鄙的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程文德任吏部左侍郎,主管官员的考察与升迁。这可是一个肥缺,但程文德在他办公的门前挂出“此是公门莫谈私事,徇私枉法天理不容”的牌子,公开拒绝一切私人请托。考察朝官“秉公持衡”,地方官到京述职“门无私谒”,诏知贡举“公明周慎”,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当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依资历推选,十拿九稳应该是程文德。严嵩时任宰相,把持朝政,他指使儿子严世蕃把程文德叫去,公开向他索贿:“邀先生半赂乃可得。”程文德深知此时只要答应贿赂,立即可以升官。可是程文德鄙夷这种贪腐行径,于是严词拒绝:“吾既无此钱,更无此心,升迁沉浮随便!”严嵩上奏说程文德“不乐赞玄”(不乐意供奉修道),礼部尚书之位自然旁落他人。

  明代官员工资不高,程文德家中人口众多,往往入不敷出。望着别人挥金如土,程文德却甘于清贫。妻子潘氏贵为淑人,却“衣饰鲜矣”,“随宦无长物矣”。程氏宗族为了扩建祠堂,程文德在《寄宗族书》中说,分禄建祠,照理应由他独力承担,“但官中俸薄口众”“只得以家租代禄,祝愿早完此工。”晚年回到家乡,他布衣芒鞋、粗茶淡饭且以此为乐。程文德六十三岁去世时“贫不能殓”,最后不得不靠救助解决。浙江总督胡宗宪行文府县:程文德“一代名儒,功业文章海内师表,夫何殁后家贫,丧久未举,相应处助以资殡葬。”最终金华府拨助钱款,方得入土为安。

  程文德严格约束自己,最终成就一世英名而长留天地之间。世人评价:“正言正色学术无忝于儒臣,古道古心行谊足称乎君子。”“百年间气一代名儒,功业文章海内师表。”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深为程文德一生的德行所感动,追封他为礼部尚书。万历三年(1575年),明神宗又赐程文德谥号“文恭”。

村内旧楼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建筑,有始祖所建的堂楼建筑群,有总宪第建筑群、尚书第建筑群、完整的宗祠建筑群、程十峰家庙。文物有明状元罗洪先遗墨《明前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松溪君淑人潘氏合葬墓志铭》和《寿松溪君六秩》、程文德遗墨《寿杨华峰先生表兄五旬》、嘉靖三十二年封大理事评事赠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程世刚为通议大夫的奉天诰命石碑等 。

由于传统的祖德,默默地激励着后裔,独松的教育事业一直很昌盛。继松溪书院之后,民国时期改办了鼎新小学、储英小学、方岩二小直到现在的独松小学。1969年还创办了方岩第二初中,热心教育事业的程皇生被推举为首任校长。独松自明代至今人才辈出。文德之后有鸿胪寺序班程章绅、顺天府通判程光裕、领兵朝鲜的征倭把总程国华、武信骑尉程殿升、乍浦营参将程宜祥、江西千总程兆恒、西宁知县程如林,以及钦加同知衔、授朝列大夫、文林郎程文轩等等。民国时期,文轩的第五代孙程怡福,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曾参加淞沪"八一三、""一二八"抗战,后担任十九路军整编的九十五团团长,参加了保卫台儿庄战役,抗战胜利后,曾获胜利勋章等。后任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晚年有专著,逾百万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