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陈村:民宿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流星雨刘鑫 2024-05-22 发布于浙江

大陈村:民宿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永康市前仓镇,隐藏着一个千年古村——大陈。这里,荆川溪蜿蜒而过,将村庄一分为二,东岸是那条热闹非凡的临水街,西岸则是静谧的民居与田园。大陈,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村落,静静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2024425日上午,我们随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一行来到了千年古村大陈村。

走进临水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街道两旁,是廊桥式的建筑,大红着色,显得格外喜庆。沿途,红灯笼高高挂起,上面书写着“临水街”、“大陈”的字样,为这条老街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韵味。街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都被这独特的氛围所吸引。

而在村庄的南入口,矗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建筑——陈氏宗祠。这座宗祠始建于嘉靖壬辰(公元1532年),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陈氏家族的兴衰荣辱,也承载了村民们的信仰与希望。晚清时期,宗祠进行了重修,现在的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前后三进两天井,有正厅、寝堂、左右厢房。整体结构保存完整,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建筑的精湛技艺。

陈氏宗祠不仅是村民们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大陈的政治、文化、管理中心。历史上,大陈曾涌现出许多贤达之士,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屡获佳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贤达之士的事迹被记录在宗祠的壁画和碑文之中,激励着后人为之奋斗。

与宗祠遥遥相对的,是那座横跨荆川溪的“荆川桥”。这座桥与宗祠同庚,是一墩两孔七间木结构廊桥,因其漆成红色而俗称“红大桥”。桥上的廊桥柱子上刻满了对联,如“人人冰释而和,事事倾谈为快”、“上聊天文地理、下吹鸡毛蒜皮”等,这些对联不仅展现了村民们的智慧与才情,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村子的南面,有一棵千年古樟。这棵古樟是大陈村的守护神,也是村民们心中的信仰。据说,古村原有古木十多株,但大部分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办钢铁时期。只有这棵古樟幸存下来,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仍然虬蟠挺劲,叶繁枝茂。村民们为了保护这棵古樟,于根基部砌石加土以护之。每当夏日炎炎,村民们便会聚集在古樟下乘凉聊天,享受那份清凉与宁静。

大陈村,一个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村落。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淳朴与宁静,也可以领略到那份古老与神秘。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里,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个千年古村的风情与韵味。

大陈村,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已蜕变成为永康市美丽乡村的典范。村庄的改造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在保留乡愁的“原汁原味”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细窄的街道两旁,是年代已久的古屋,褐瓦白墙,与内部精心的设计相得益彰。这些经过改造的老屋,摇身一变成为了民宿,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民宿的兴起,不仅带动了村庄的旅游业发展,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大陈村以此为契机,结合当地的人文、地域特征,发展出了一条以民宿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村庄的民宿产业逐渐形成了规模,聚集了旺盛达、伟丰、方园、菇尔康等多家永康本地龙头企业,为村庄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民宿产业,大陈村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陈氏宗祠、荆川桥、牌坊等文物保护点得到了全面的修缮,成为了村庄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村庄还积极打造集采摘、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观光园,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陈村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生态自然的理念。村庄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等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村庄还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有益的精神文化活动,评选出“十最典型人物”、“绿色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家庭”等,树立了良好的典型示范,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气氛。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陈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逐渐发展成为了永康民宿之乡、金华市农家乐集聚村。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肯定,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第一批浙江省商贸发展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大陈村的民宿发展之路,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文化引领的原则,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望未来,大陈村将继续完善产业链,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民宿旅游目的地。同时,村庄还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大陈村成为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