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彩非遗 魅力佛山<br>

 静心斋694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冼子晴、朱韵耀

  制图/王淼冰

  

  当前,佛山正在大力弘扬“十大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十大传统文化”内涵。佛山大力弘扬“十大传统文化”,离不开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在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探寻佛山的非遗之美和文化之魅。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保留了大量具有珠江三角洲特色和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佛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15项、省级56项、市级144项;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5位、省级以上56位、市级以上224位。

  在非遗名录中,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的身影随处可寻:粤剧、佛山咏春拳、赛龙舟、广东醒狮、石湾陶塑、双皮奶制作、佛山秋色……这些项目符号性强、群众基础好,在岁月的长河里历久弥新。

  从佛山非遗分类来看,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众多类别。佛山1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数量排名靠前的类别分别为传统技艺类、民俗类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各占36.1%、20.1%和13.2%。

  

  佛山非遗精选简介

  

  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  

  九江是我国首个“龙舟名镇”。九江龙舟文化至今已传承数百年,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每一条村都有自己的传统龙舟,甚至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艇(小型龙舟)。2012年,“九江传统龙舟”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在端午节等节假日,九江会举办不同形式的龙舟活动。起龙船、龙船采青、龙舟竞渡等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浓厚的龙舟文化下,“九江龙”屡屡实力出圈。九江男、女子龙舟队多次代表国家出征亚运会、世锦赛等,成绩彪炳。在历史的演变中,九江龙舟逐渐成为集非遗传承、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名片。九江还着力打造“九江龙”超级IP、“非遗文化示范片区”,以龙舟文化带动文旅产业兴旺,走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叠滘弯道赛龙船

  叠滘弯道赛龙船于2017年获评为市级非遗项目。在清代客籍叠滘教学先生易瑞瑜撰写的《叠滘十馨》“七龙竞渡”中,就有“双溪涌曲,端阳吊屈,龙船竞渡,明兴清盛”的记载,从中可发现叠滘龙船的悠久历史。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全国其他地方的龙船在宽阔、笔直的河道进行比赛不同,叠滘弯道赛龙船在狭隘弯曲的赛道中比试速度和技巧,并在弯道处上演龙船“漂移”大战,堪称技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龙船漂移”更是成了叠滘弯道赛龙船的专有名词。

  

  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  

  盐步老龙礼俗于2012年获评为省级非遗项目。相传,盐步老龙打造于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是我国现存最长寿的龙舟。盐步老龙礼俗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万历年间。

  每岁农历五月初五,“契爷”(干爹)盐步老龙先到广州探望“契仔”(干儿子)泮塘龙船;次日,“契仔”也须到盐步回访“契爷”。由此,逐步形成了以老龙为尊,互遣龙标迎贵客、“簪花挂红”妆老龙、互赠标旗诉交情、相送特产献祝福、沿用传统物品(孖金钱、雉鸡尾、罗伞)、结伴戏水(父子操水)三遍、龙船宴款待亲朋、离境水道三送三别等宝贵礼俗,流传至今400多年,成为联系两地情谊的重要纽带。

  

  端午节(龙眼点睛习俗)

  龙眼点睛习俗于2015年获评为省级非遗项目。“龙眼点睛”习俗又称“龙头祭”,历史上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顺德、南海、中山等地的龙舟,汇聚在勒流龙眼村进行点睛。“龙眼点睛”习俗有着独立的、自成系统的仪式,并非龙舟竞渡、龙母诞等活动的附属组成部分。

  妇女儿童抚摸龙头、龙须、龙角、龙尾,寓意“摸龙头,富贵添寿;摸龙尾,一年好到尾”。参加点睛仪式的龙舟将由当地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福寿安康的长辈进行点睛。该习俗具体包括祭拜、迎龙、抚龙、接龙、参拜、点睛、赠物、回龙、龙宴、游龙、庆龙等仪式。

  

  扒草艇(湖涌)

  扒草艇(湖涌)于2017年获评为市级非遗项目。在湖涌村有“出门见水,举步登舟”之说,由于湖涌村水网密布,草艇成了湖涌村的必备交通工具。在桑基鱼塘的年代,草艇被用来运输货物和渔猎,成为村民重要的“揾食工具”。甚至,草艇被用来作为嫁娶工具,被装饰成迎亲花艇。

  草艇赛起源于清代以前,由村民自发举行,由于村民普遍都会扒草艇,只要拉上两三个队友,组成几组,便可以进行比赛。草艇赛在“桑基鱼塘”时兴盛,近年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增大。如今每逢端午等佳节,村委会都会举办草艇赛,参赛队伍最多达到40多支。

  

  扒龙舟(高明)

  扒龙舟(高明)于2019年获评为市级非遗项目。每年端午节,高明区东部、东北部水乡(荷城街道辖区内的荷城、三洲、西安、富湾)的乡村都将举行扒龙舟(又叫“扒龙船”)活动,且习俗来历已久。高明地区的扒龙舟活动在农历五月初一已经开始,至五月初五才结束。

  五月初一扒龙舟,一般不与别的船相斗;初二是休息日;到初三、初四两天,则是尽兴地扒船、斗船、探亲访契。这种扒龙舟的习俗,民谚叫“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扒出屎”。龙舟活动结束后,同样要举行隆重的藏船仪式。

  

  佛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2006年)

  粤剧、剪纸(广东剪纸)、佛山木版年画、石湾陶塑技艺、狮舞(广东醒狮)、龙舟说唱

  第二批(2008年)

  彩扎(佛山狮头)、香云纱染整技艺、庙会(佛山祖庙庙会)、十番音乐(佛山十番)、龙舞(人龙舞)、灯彩(佛山彩灯)、中秋节(佛山秋色)

  第四批(2014年)

  锣鼓艺术(八音锣鼓)

  第五批(2021年)

  咏春拳(佛山咏春拳)

  

  佛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2006年)

  粤剧、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石湾陶塑技艺、狮舞(广东醒狮)、龙舟说唱、佛山秋色、佛山祖庙北帝诞

  第二批(2007年)

  佛山十番、龙舞(杏坛人龙)、佛山彩灯、佛山狮头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八音锣鼓、粤曲星腔、佛山木雕、春节习俗(佛山春节习俗)、行通济、灯会(乐安花灯会)

  第三批(2009年)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官窑生菜会、陈村花会

  第四批(2012年)

  高明花鼓调、藤编(大沥)、藤编(里水)、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金箔锻造技艺、中医养生(源吉林甘和茶)、蔡李佛拳(佛山)、咏春拳(佛山)、赛龙舟(九江传统龙舟)、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及工艺)、端午节(盐步老龙礼俗)、粤绣(广绣)

  第五批(2013年)

  粤曲(市直)、庙会(大仙诞庙会)、真步堂天文历算、民间信俗(观音信俗)

  第六批(2015年)

  粤曲(南海)、粤曲(顺德)、糕点制作技艺(九江煎堆制作技艺)、民间信俗(关帝候王出游)、端午节(龙眼点睛习俗)

  第七批(2018年)

  鹰爪拳(佛山鹰爪拳)、奶制品制作技艺(双皮奶制作技艺)、洪拳(顺德洪拳)、中医正骨疗法(佛山伤科正骨)、庙会(胥江祖庙庙会)

  第八批(2022年)

  扎蹄制作技艺、九江鱼花生产习俗、龙舞(上元舞火龙)、洪拳(南海洪拳)、家具制作技艺(广式家具制作技艺)、民间信俗(黄连仓沮字祖信俗)

  (资料来源: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