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里夫人面试中国留学生,短短一句话,足以让欧美至今汗颜

 James5291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居里夫人

在世界科学史上的,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世称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将永远地刻在那不朽的丰碑之上。这位伟大的女性科学家,在那个男权氛围浓厚的地方活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了放射物理学以及放射化学这两门学科的创始人和的奠基人。

同时,她还是个开设放射性治疗先河的伟大学者,拯救了全世界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而她的这些贡献也让她连续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1903届的物理奖以及1911届化学奖,这是唯一获得如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居里夫人就是科学界谁也无法地忽视的,最为闪耀的那一颗星星,饱受赞誉。但就像是爱因斯坦所评论的一样,居里夫人哪怕是拥有了如此盛名,却也依旧保持着一颗最为平常的心去继续生活。这一点,不光是在与研究上,也在与她对人对事的态度中。

就比如说在1929年的时候,一封特殊的信件漂洋过海地前往了法国巴黎大学。信件的主人公名为施士元,是一位上海贫寒家庭出生的“文曲星”。他是以全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又以同样优异的成绩毕业。

可1929年的中国,群狼环伺, 国内千疮百孔。当时的中国格外兴起一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风尚,刚毕业的施士元自然也萌发了这样的念头。于是,他去考取了江苏省的官费留学生,只身前往法国留学。但当时鲁迅有一句话叫做: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这并不是鲁迅去刻意地贬损中国人,他是模仿西方列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留学生。就像是如今的我们,会觉得非洲的某一国家大学特别好吗?当然不会,所以当时的欧洲也是这样看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一切都被贬低到了泥地里。

因此,即使施士元是从我国顶级大学里面毕业的人才,在西方依旧有很多教授是不承认这个学历的。巴黎大学为这群学子们提供了一份教授的名单,以供学子们选择。与施士元一同前去的那些留学生们,心中都是有数的。这份名单上至少一半的教授,他们是没有希望的。

只有施士元,他就像是一个愣头青一样写了自荐信,直接像当时巴黎大学金字塔顶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已经是学术泰斗的居里夫人发送了过去。他在信中写到:

“尊敬的居里夫人,我是中国来的留学生,于1929年在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了国内江苏省官费留学来到法国。希望能在您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工作,不知您能否接受?”

他在发布自荐信的时候,心中是抱有一定的赌的成分的。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居里夫人的回复非常快,那一周的周五夫人就回信表示,希望周六的时候他们能够在研究所碰面。而居里夫人在查看了施士元清华大学的推荐信过后,就淡淡地说了一句:

“按照规定,到我们研究所来的人,必须经过考试。但你已经通过了国内的考试,所以,可以直接来此工作。”

竟是没有任何考核的直接录取,还给了施士元一颗定心丸。实际上,这句话看似十分的寻常,但是结合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状态来说,这样的肯定十分珍贵,这样对中国同行的信任也十分的珍贵。而这样的态度,也正印证了居里夫人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在科学上,我们不应该注重人,看他是从哪来的,而应该看重他所做的事。”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在居里夫人的言传身教之下,施士元的血液进步得飞快。直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肖学成,成为了与居里夫人一起对α射线的精细结构以及能量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的顶级研究者。

后1933年,时时刻刻心系着祖国的施士元在留学期限到达后,不顾居里夫人的挽留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的路。回国之后,他翻译并编写了大量有关X射线结构分析的,原子物理相关的书籍。又为的中国的核事业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其中被称之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原子弹之母”的吴健雄就是施士元的学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