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五月”和“中国红”,分别都是哪种红?

 阿则外英语笔记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人都知道“红五月”的说法,据说这个概念,是源于革命斗争和工人运动的历史。

在中国的“红五月”其间,各地的学校和其它团体组织,通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特别是合唱比赛和文艺演出。

和“红五月”相比,“中国红”的说法,近些年似乎更加常见,既指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的红色,同时也指今天中国的国旗以及党旗的颜色。

红的同义词语

“中国红”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信仰和文化传统。

中文的“红”这种颜色,还有很多其它说法,包括“朱、赤”,以及“鲜红、绯红、火红、猩红”等等。

和中文一样,英语中表示“红”的 red,也有很多同义词语,包括 crimson, scarlet, carmine, ruby, vermilion, burgundy, magenta等等。

英语中的各种“红”,除了red,都属于不太常用的“高阶词汇”;

虽然不是经常使用,但这些表示“红”的词语,在设计、时尚、印染等行业领域中,却经常见到;日常生活中装修或购买家具器物时,也可能遇到。

同时,英语中的各种“红”,从历史来源来说,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Crimson(深红)

英语中的crimson ,指一种深红色,通常同时带有微弱的紫色或蓝色的色调。

Crimson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阿拉伯语以及波斯语中的 qirmiz,原本的含义是指"虫子"。

古代波斯人,把一种昆虫磨碎,从而制作鲜艳的红色颜料,这种颜料称为 kermes;

进入欧洲各国之后,这种用虫子制成的颜料,就逐渐演变成了crimson这个词语,用来描述与之类似的深红色。

在中世纪以及现代早期,crimson 这种红色,经常是高贵、地位、财富的象征。

Scarlet(猩红)

Scarlet 是指一种明亮的红色,带有一些橙色的色调。

Scarlet这个名称,来源于古代法语中的 escarlate以及拉丁语 scarlata,最初可能也是来自东方的阿拉伯语。

Scarlet经常翻译成中文的猩红或绯红。

这种鲜艳的红色,过去也曾经象征高贵的地位和权力,欧洲宗教中红衣主教的服饰,就是scarlet这种红色。

Carmine(胭脂红)

Carmine 指的是一种比较鲜艳的红色,带有微弱的紫色色调。

英语中的carmine,是来源于西班牙语以及法语中的carmín,含义是胭脂;据说,carmine最初也是来自阿拉伯语,和crimson指同一种用来提取红色颜色的昆虫。

用来制作carmine颜色的昆虫,称为 cochineal bugs,中文叫胭脂虫。

在今天,仍然有一些地方在用这种昆虫制作颜料,在食品、化妆品和纺织品等行业中使用,例如给饮料、冰淇淋、糖果着色。

很多人喜欢吃的red velvet cake红丝绒蛋糕,有些就包含这种来自昆虫的红色颜料。

Vermilion(朱红)

Vermilion 源于拉丁语的vermiculus,和crimson以及carmine一样,最初的含义是指小虫子;

所说,在古代罗马,人们使用一种昆虫来制作这种红色颜料。

今天,vermilion有时会翻译成中文的“朱砂”;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朱砂”,主要是指,使用含有汞的矿石、所制作的颜料。

Ruby(红宝石)

和中文的“朱砂”一样,英语中另一种常见的红色 ruby,也是源于矿物,本义是指“红宝石”。

Ruby主要描述一种深红色,和天然红宝石的颜色相近。

在英语中,ruby经常用来描述人,特别是女性的嘴唇的红颜色。

Burgundy(酒红)

英语中的Burgundy ,用来形容一种深红色调,通常带有紫色或棕色的色调。

Burgundy 这个词语,是源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地区,当地以出产高品质红葡萄酒而闻名;

Burgundy这种颜色,就是源于勃艮第地区特有的红葡萄酒,中文有时称为“酒红色”。

Magenta(洋红)

和其它各种红色相比,Magenta 这个英语词语,历史要更短,是在一百多年前,才开始用于描述红色。

Magenta来源于19世纪中叶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场战役,也就是意大利独立战争中的Battle of Magenta马杰塔之战。

在这场1859年的战役中,法国和撒丁王国(今天意大利的前身)两国的联军,在意大利北方的Magenta这个地方,击败了奥地利军队,奠定了意大利独立的根基。

同样在1859年,一位法国化学家发明了一种红色染料并申请了专利,就以Magenta这个地方为染料命名,来纪念这场战役。

关于Magenta这种红色,还有一种不太可信的说法,声称在战役中双方将士洒下的鲜血,把Magenta的土地染成了红色,于是就以Magenta这个地方、来为这种红色命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