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物质粒子终于被发现了?科学界证实,暗物质可能就是惰性中微子

 乾元亨nqw0bmqb 2024-05-23 发布于湖南

人类科学界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用中国科学院武向平院士的话来说:“暗物质是所有科学家研究宇宙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大谜题”。

毕竟科学研究的本质问题之一,就是“物质的科学”。

而占据了宇宙96%总质量的“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一无所知,这自然就成为人类科学发展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所谓暗物质,并不是字面意义上“黑暗的物质”。

因为再怎么黑的物质都具有基本作用力的属性,因此可以很容易的被观测到。

在科学家眼中即便是如“黑洞”一样能够吞噬光的黑暗天体也已经“足够刺眼”。

而暗物质则是一种远远比“黑暗”更难以捕捉的“神秘存在”。

可这种看不见的存在,却是我们宇宙当之无愧的“主宰”。

在科学的定义中,暗物质是一种拥有巨大质量,但是不参与除引力以外其他三大基础作用力(电磁力、强力、弱力)的特殊物质粒子(也可能是能量粒子)。

这就使得我们没有办法用任何现有的科学设备去捕捉甚至观测它。

科学家最开始发现暗物质的存在也是根据相对论的“推测”,计算出我们周围的星系在自转速度上远远大于实际数据。

从那以后暗物质就成为科学界最头疼的问题。

然而,科学家经过了一个世纪漫长的研究后才发现,人类对暗物质的认知从发现它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巅峰”了。

暗物质本身可能永远无法被三维宇宙的文明“看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不过,我们都知道宇宙中有一个最根本的法则。

那就是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基础的“量子”构成的,小到一个蚂蚁,大到我们的宇宙概莫能外。

既然看得见的物质是“基本粒子”构成的,那么看不见的暗物质会不会也是“暗物质基本粒子”构成的呢?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有可能甚至可以说是肯定的。

如果我们能够在宇宙中找到具有暗物质特性的粒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等同于发现了暗物质。

确定了新的研究思路以后,科学界把目光从96%看不见的宏观宇宙,转向同样不可见却无比微小的“暗物质粒子”。

于是科学家在“标准粒子模型”中为这个特殊的粒子留下了几个空位,并把它命名为“中微子”。

中微子是“轻子”的一种,它本身不参与引力以外一切其他作用力,所以中微子可以自由穿梭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即便是黑洞都不可能束缚住它。

但是在2018年以前它只停留在科学家的“理论假设”中始终没有被捕捉到。

直到2018年7月,南极科考站“中微子观测站”才终于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大量高能“中微子”能量。

由此确定了宇宙中的确是普遍存在“中微子”这类的高能粒子。

不过“惰性中微子”虽然符合暗物质的特性,科学家依然不能断定它就是构成暗物质的基本粒子,毕竟宇宙中有太多我们还未能发现的未解之谜。

也许中微子只是碰巧和暗物质物理属性相同,两者构成的是完全不同的“不可见物质”。

所以科学界只是把惰性中微子看作“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粒子的轻子”。

在没有新的确定的证据以前,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了。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看来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而比暗物质更加深奥、占据宇宙质量更多的“暗能量”则是更凌驾于这一切的“至高科学难题”,有科学家认为对暗能量的研究难度甚至要远远大于宇宙大爆炸本身,我们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都无法看清这些,但万幸的是,地球还有40亿年漫长的寿命,我们有比世纪更多的时间来探索这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