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殡走丧,有哪些禁忌与忌讳?

 蔓萝花 2024-05-23 发布于安徽

       发引出丧,起棺动柩,摔盆路奠,列队送丧,逝者上路,丧事进入出殡下葬环节。在从起棺到及墓的过程中,礼俗上有哪些讲究和要求?有哪些禁忌和忌讳?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忌殡后收礼

       所谓殡后收礼,就是出殡后收取吊丧人员的礼金和奠物。一般礼俗操作,起棺动柩,发引出丧,主家撤账房,此后再不收取任何礼金以及花圈花篮等奠物。

       棺已动,殡已走,灵已空。如果此时再收礼,就意味着主家又死人了。这里暗含诅咒,所以是大忌。

       本来想去,但自己疏忽忘了,有事耽搁了,路远没赶上,犹豫没想好,等等,等自己想去或去了,人家出殡了,这在规范礼仪上叫“不及殡”。不及殡怎么办?有讲究。《礼记---奔丧》有:“----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朱子家礼---丧礼》有:“若既葬,则先之墓哭拜。”就是说,不及殡的,等到逝者下葬后,先到墓地祭拜逝者,然后到家里慰问家属,此种情况下是可以给钱的。

2、忌双日出殡

       阴阳两隔,死生有别。吉礼和凶礼是相对相反的,互不交融的。为避免冲撞,一般习俗设定,喜事择双日,丧事择单日。这里的日期是农历日期。

       禁忌本身就是人们心理情感的一种规避,习俗要求喜事迎请和丧事出葬不在同一天举行,是有道理的。我们伟大领袖的出殡日农历8月25,就是单日。

3、忌摔盆不碎

       丧盆是民俗设置,里面盛着生者烧送给逝者的纸钱,出殡摔碎丧盆,寓意逝者在那边收到纸钱。有人将摔碎丧盆与“岁岁平安”联系起来,肯定是谐音附会瞎扯的。

       一般习俗,起棺后摔盆,而且要一次摔碎,不摔第二次。如果丧盆不摔碎,逝者便不能接受到出殡之前已经供奉的纸钱飨火。摔盆孝子为大不孝,是要受到诋毁和谴责的,所以也是大忌。

4、忌走棺落地

       一般礼俗认为,棺走灵动,棺落灵安。就是说,棺柩落地之地,就是逝者灵魂皈依之所。换句话说,棺柩落地之地,就是棺椁安葬之地,即墓地。

       所以,走丧途中,棺柩不能落地。如果棺柩落地后有继续走丧,意味着逝者的灵魂在落地之地,逝者的身体在墓地。逝者灵魂迷失本体,到处游荡,成为孤魂野鬼。

       慈禧太后的男人咸丰皇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连夜赶制楠木棺材运回北京。128杠走棺,动用8192人抬棺,就是遵守棺不落地的习俗讲究。

5、忌过桥无声

       民俗遵循道家的人鬼说教,一般认为,桥下为极阴极暗之地,隐藏许多孤鬼、野鬼、游尸鬼,乃魑魅魍魉聚集之地。逝者灵魂经过,容易受到这些孤魂野鬼的侵扰。所以,走丧过桥时,丧主应当先对着灵柩高声喊语:“过桥了”,然后放鞭炮震吓。以防止野鬼冲撞逝者魂灵,影响顺利再生转世。

       你们家乡还有哪些禁忌和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