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108)药引子/后记

 罾事物语 2021-08-04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药引子

中医治病很重视药引,兵非向导不达敌境,药非引子不至病所。

有个病人带来一个消息,说他当地一个医生善治疗疑难杂病,门庭若市,总善于用一味猪油作为药引子,如果没用这药引子,效果就没那么好。他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老师说,疑难杂病找三焦,这猪板油就是猪的三焦水道,这医生善于从三焦论治各类杂病,猪油可以作为三焦药引。

随后,老师就开始谈及一些药引子,比如有痔疮的,在乙字汤里放一截猪大肠作为药引;痛风脚踝关节肿痛不已的,必用猪甲引药达下作药引,老年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就用养筋汤加上鸡爪子在膝关节那段作为药引;病人有胃寒,老胃病的,用猪肚炖胡椒作药引,再配合胃药效果更好;腰部跌打摔伤的,用猪的脊柱骨腰椎段作为药引;关节不灵活的,就用猪的下巴骨,又称为猪活骨作药引;经常心慌失眠的病人,用常规的朱砂、酸枣仁安不下心神,加上一点猪心去做药引,效果增倍;肾虚腰痛,单用杜仲,轻的可以搞定,如果重的放进一个猪腰去做药引,效果加强;遗精、遗尿,把药粉打好,放到猪尿泡里,直接煎煮,效果增强;肺部有粉尘污浊,用猪肺做药引,配合清宣通肺的药物,洗刷肺部尘垢的能力增强;当然还有各类动物的鞭也是补肾壮腰的药引,如羊腰、海狗肾补肾壮阳强;任脉、督脉为病,分别有龟甲、鹿角作为药引;周身经络不通,以穿山甲作药引;血管不流畅,用水蛭作药引;皮肤不光泽润滑,常用猪皮作药引,以皮走皮;还有腰腿筋骨疼痛病变,用牛筋或鹿筋作药引……这些都是很灵活的。

像我们任之堂,一般不特意去找药引,用的很多都是动物下脚料,体现中医变废为宝的道理,像猪甲、猪鞭,这些都是人家丢掉不要的,中医就秉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心,把它的独到之处发挥出来,使之既不浪费,又能造福人民。

这是中医提倡的精神!

后记 

回忆这两年跟师学医,恍如昨日。好像每一天都那么平凡,又那么地充实。没有一天是空过的,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中医的学习。

看着厚厚的几十本笔记,叠起来少说也有1米多高,我们才体会到古人所说,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每天积一点,日积月累,滴水都会变成江河。

勤学就像春日之苗,你没看到它增长,但一到秋天,却果实累累。

想起当初我们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面临人生事业取向时,是先工作生活,还是继续深造中医?

当时心里矛盾,但心中始终都不想放下中医,当时来任之堂时,就写下了一首座右铭:

穷已彻骨,纵有一分生机,饿死不如读死。

学未惬意,仍须百般努力,文通即是运通。

结果两年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践了这句座右铭。

过着每天清淡饮食,精进修学的生活,我们事后才觉得这才是人生最受用的。

你为什么而活着?

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最为标准的答案。

人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让我们共同为了推进中医的历史车轮而努力吧!

当我们心怀将中医普及天下之心愿时,每天发出来的精进精神,是我们以前从未感受到的。

所以即使以后我们回到广东了,开创中医普及学堂,老师的这股精神也一直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老师问我们,你们靠什么去推动中医呢?我们中医人最核心的竞争力在哪里呢?人生在世,立足的根本是什么呢?

我们以前从未想过这样的话题,是脉法精义,还是药方心传,或者是医理奥妙呢?

老师摇摇头说,推动中医靠的是中医人的精气神,靠的是你们自我的修养。正己才能化人,不断修正自己,你即使是一根小树苗,只要不歪斜、不倒下,终可成为能为百姓遮一片清凉的参天大树。

老师虽然把学识看得很重要,但从来没有把它放在第一位,而把做人的准则、修身的根本放在第一位。

只有内圣,才能外王!

只有你内心够强大中正,你外在的学识事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现在很多学子只看到外在的,没有去培养灌溉自己内心深处的根本。

如果你想不断地开花结果,你所要经营的不是花果,而是树根土壤。

个人品性的修养就是树根土壤,中医学识增长是花果,只有厚培其根,才能枝繁叶茂,花果不断。

在这两年跟师的记忆里,如果说一辈子都能够铭记于心的,那就是老师对身心世界的不断修持。

第一,老师从不轻易评价医家,更不说人是非得失。如果有来交流的同行提及,老师总是笑而不答。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事后老师总会告诫我们说,道听途说,议论人物,乃学医第一大忌。制心一处,长期熏修,才是医子最受用的品质。

在任之堂,真正的学生是不会妄议各种门户之见的,因为老师每天都把闲余的时间用在医道上,哪有多余工夫分心他处。

除了口不论是非,老师还多次在晚上讲课时跟我们提到,一个人要是能做到不说假话,那他一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老师要通过语言来传递一种对医道求真的精神。孔子说过,你只要言忠信、行笃信,那么即使在令人堪忧的处境之中,你都可以一一化解。

现在中医的发展状态并不容乐观,不是因为中医缺乏科学性和临证实效,而是因为我们中医人自身并没有把言忠信、行笃信落到实处。

中医的推进发展,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中医人求真求实的精神。

第二,老师把修身化到任何一件小事之中去,登山采药,开荒种地,搬运药材,没有不亲历亲为的。

老师说,心智越思越明,身体越练越行。

别人把干活出汗、耕田种地这些体力活当成是苦差事,见了都皱眉,但老师却把这些活儿当成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并且把这个当成人生的必修课。除了从山里走出来的农家汉子,又有谁能做到。

现在人们之所以多病,身体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懒惰,不肯习劳苦,不肯干体力活,畏惧出汗。

老师说他们体会不出劳其筋骨,最后乐其身心,苦尽甘来的道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时身体更是发展中医、普及中医的最大资本。

没有强大的身体后盾,你接下来的中医事业必将步履维艰。

第三,修心贵在专一,执于一,万事毕。

老师经常梦到和医学相关的各种事情,在采药时都跟我们分享。我们学生没有一个不惭愧的,因为往往倒头呼呼大睡,很少梦到过和医学、医道相关的事。只有日有所思,夜才有所梦!

孔夫子有段时间没有梦到周公,他很惭愧,说自己不够精进了。

造次颠沛必于医,这是医道专一的精神。

老师曾经问我们,《清静经》说,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但从来没有去深解过其意。

老师说,背经典很重要,但是用身去实践更重要。知行要合一!

牛顿做实验时,全神贯注,用于一心,最后忘我观空,把手表当成鸡蛋煮了。王羲之练书法时,一心忘我到把墨汁当成拌酱吃了。

只有一心念念在道上,不管是科研道,或是书法道,还是医道,都念兹在兹,那么久久必有所成。

是啊!我们有时还分心他处,其实严格起来说,这都还不够精进,心还没有完全归到一处。

很多人不是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把心思分得太散,像花洒那样,只能冲凉。心如果集中一处,就能像水刀一样割石。

很多人在叹医道之难,事业之难。其实真正的医道、事业不向外做,而向里修。不是因为你要做的事业困难重重,而是因为你心不够专注。真的专注起来,你看到、碰到的困难都不是困难,这叫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你也不会跟别人争是论非,这叫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你更不会去计较得失,这叫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所以古人说:志以集一而专,心以集一而定,气以集一而静,神以集一而强,事以集一而成。自古圣贤豪杰,皆在集一功夫中见高下差别!

所以我们每天都会这样反省:今天是否集中精神于一处了,如果不能凝神集一,那么就要修正一下。

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的话,那么久而久之,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也是我们跟师学习过程中切身的心得体会啊!

(编辑预告:《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连载到此全部结束,本公众号将继续连载曾陈二老师跟师系列《跟师一日一得之临证取象》一书,敬请期待!)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