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马羌笛话凉州:羌乱篇

 碧血黄沙66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7.13-20 开启乐游·青甘大环线

胡马羌笛话凉州

羌乱篇

前 言

检史的音频在《三国风云》详细聊过凉州羌乱,感兴趣的大胸弟们可以听听。
(音频《三国风云》,299元313集)






(一)

汉武帝刘彻开始,河西之地都掌握在大汉朝手里;不过中间到东汉时期,朝堂上一直有一种声音,唤作弃凉。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凉州不要了。
同样是姓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事儿简单说,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新。
登基之后,社会我莽哥以老牛自知夕阳短的紧迫感,在作大死的道路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结果把好端端的国家毁的不成样儿。
……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王莽被杀之后,天下依旧大乱。
最后位面之子刘秀从众多参与逐鹿中原的豪强中脱颖而出;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是为汉光武帝;大汉朝的国祚得以延续。
从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5年到建武六年,也就是公元30年;经过5年左右的东征西讨,光武帝我秀哥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地区,跟盘踞在凉州东部、陇山以西一带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当年莽哥篡汉、天下大乱时,凉州一分为二,河东、陇右地块儿(离着秀哥比较近)掌握在隗嚣手里;而河西走廊则握在窦融手里。
这窦融挺有意思,还记得上一篇咱说过,武帝彻哥拿下河西走廊之后,往河西大规模移民。窦家也是内会儿迁到了河西。
窦融的七世祖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的弟弟窦广国;窦融的高祖父干过张掖太守,从祖父干过护羌校尉,从弟干过武威太守;到窦融这辈儿,窦家的势力可以说在河西根深蒂固。当然了,除了家族余荫;窦融本融也不含糊;在当地豪强圈子里很吃的开;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这些大地头蛇,都是融哥的朋友。等中原大乱之后,河西天高皇帝远的,这帮地方实力派比较迷茫;接下来该肿么办?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大家决定“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人无头不走,先推举一个带头大哥吧;不管将来会怎么样,大哥脑袋大能顶着。就这么着,家族底蕴深厚,本人也很带感的窦融被一致推举为扛把子,负责主持河西大局。
成了河西一哥之后,窦融推行宽松政策,劝课农桑,招抚胡人。于是河西地面儿“上下相亲,晏然富殖”,河西走廊成了汉末乱世中的一块乐土,大批老百姓流亡至此安家。等有了人口基数,窦融从中挑选精装编练成军,时刻防备羌人和匈奴人的侵袭。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像窦家这种传承了上百年的豪强家族,政治敏感度相当惊人;再加上窦融身边儿有个从事叫班彪;彪哥也跟融哥边儿上建议;所以等刘秀称帝的消息传到河西,窦融立即决定归附刘秀。
多说一句,彪哥本人名号不是很响亮;但人生的俩儿子可是相当哇塞;一位是写《汉书》的班固;另一位就是定远侯班超。
不过这会儿,窦融想跟刘秀打连连,一时半会儿还不成;原因就是咱上文说的,河西和关中之间还隔着陇右的隗嚣。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这事儿一直拖到公元32年,这一年刘秀决定再次亲征隗嚣;窦融听说之后立刻举河西五郡之众及羌、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辆,千里迢迢的来投刘秀,并且献上河西五郡的地图、人口名册。
也是有了窦融的支持,刘秀这次没无功而返,大破隗嚣军。第二年,隗嚣兵败身死;其家族最后落了个举族被团灭的下场。
窦融这边儿站队成功,刘秀也不吝重赏,给予了窦家跟他南阳老乡一样的待遇。所以终东汉一朝,直到灵帝时期干掉窦武以前,扶风窦氏都是响当当的豪门。
窦融归附让刘秀很开心;但凉州的另一个豪强隗嚣就让刘秀很闹心甚至很挠心了。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隗嚣很头铁,凭借陇山地利,以及天水、陇西、北地、安定的一隅之地,硬是扛了刘秀4年半。从建武六年,也就是公元30年,到建武十年,也就是公元34年,秀哥为了平隗嚣,不仅把麾下的云台28将全部派上阵,他自己也是两次亲征;花钱死人耗时间不算,还把他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祭遵给搭进去了。最后还是在窦融的帮助下,秀哥拿下了陇西地块儿。
而也就是打这会儿起,东汉的一大致命隐疾,凉州问题,也就是应运而生了。






(二)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东汉的凉州问题,核心是当地的羌人。
简单说说羌人的来历。这是一个非常不得了,但同时也是挺悲催的种族。
羌人的祖先历史悠久,往上追根儿能追到夏商周时代;其实羌人原先也是生活在中原的,大致范围在现在的山西、陕西、河南一带;后来商人崛起,羌人就比较悲催了,被商人给打跑了;也是从内会儿开始,就是殷商时代,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羌”这个字儿。
不过要说一句的是,羌这个字儿,不是什么好话。在商朝的时候,“羌”是商人对其疆域西部一些异族人群的蔑称。在甲骨文里羌字儿就是只羊;内意思就是这帮货就是放羊的。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就是这么一帮放羊的,别看被打跑了但很让商人头疼;双方经常叮了桄榔的就干一场;这从商朝很多传世的资料中都有体现——
乙亥卜贞,伐羌。
贞,于庚申伐羌
贞,庚申伐羌
翌丁巳伐羌
征羌
勿登人呼伐羌
等等…

而且从史料看,当时羌人别看整体体量不如商人;但是巨顽强,就跟打不死的甄嬛一样;每次都被打败,但过段时间恢复元气了,接茬儿跟商人干。所以搞的商人很头疼,每次准备出门儿砍羌人的时候,商朝这边儿都要占卜;问问老天爷的意思,这仗能打赢吗,像卜辞里——
已丑卜,贞,今出羌亡咎?
已丑卜,贞,出羌亡咎
商人对羌人很重视,从史料看,比如商朝第22任君主叫武丁,是商王小乙的儿子,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大概其定在公元前1250年到公元前1192年。这武丁挺不得了,文治武功都是商朝君主里名列前茅的;他在位的时间开创了“武丁盛世”。
武丁的媳妇儿叫妇好;这两口子都很能打。而且打击对象大概率就是羌人;史料记载,“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一万,呼伐羌。”羌人又挑事儿了,这次武丁没去,妇好去的;武丁给媳妇儿准备了1万3千人。
不过这话说回来,羌人虽然英勇,但貌似不善战;因为每次商羌战争,基本上就是商人摩擦羌人。因为商朝留下的资料里有大量的关于羌人给商人上供,商人俘虏羌人的记载。
而这些被俘的羌人命运就有点儿凄惨了;一般两种用途——
头一种,就是祭祀宗庙、神鬼和祖先是用的人牲。
像:
三百羌用于丁。
羌十人用。
所谓用羌,就是祭祀的时候杀羌人以为牺牲。
现存商代有关人祭的甲骨有1350片儿,卜辞1992条;在这些记载羌人被杀的是14197人,其中用羌祭祀的是7426人。
而且商人杀羌人,手段特别残忍,光处死羌人的方式就有10好几种;羌人的地位都还不如牛羊。
被俘羌人的第二种用途是当奴隶;具体岗位职责跟猎狗差不多,商朝的达官贵人们打猎的时候羌人出去追猎物。像卜辞记载,“多羌获鹿”、“辛未卜,贞,乎多羌逐麋”;这帮人打猎娱乐,发现有猎物了,就把羌人撒出去,追去吧。
总而言之吧,羌人在商朝,很惨,非常惨的内种惨。
但是要说一句的是,别看羌人,放羊的嘛,但这个种族很刚。《后汉书 西羌传》里记载,羌人“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其他倒也罢了,羌人的妇女生孩子,不避风雪;这你不服能行?这生命力,太刚猛了。

这么猛,商人对他们又这么狠,干脆就拿他们不当人;所以羌人看商人那也是刻骨仇恨。可是没办法,咱之前说了,羌人英勇,但不善战;其实说白了吧,就是没啥脑子。所以才会被商人反复摩擦。
可是商羌之间又是这种不共戴天的世仇,凭自己是报不了了;怎么办?
羌人动了回脑子,这就是找盟友;我打不过你,我特么找个能打得过你的削你。
羌人找的谁呢?
周人。
这周人,就是后来建立周朝的内伙儿人。
按太史公记载,周人祖先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后稷。
这姜嫄就是羌人。而且不只是姜嫄,周文王元妃唤做周姜,武王的元妃叫邑姜。周姜和邑姜都是羌人。

跟这儿先要解释一句;在商周交替的时候,姜和羌是同一个字儿;很多专家考证过这事儿。
像董作宾先生在他的《殷代的羌与蜀》中就说,“姜与羌本是一字”,“姜姓也就是羌人之姓。”章太炎先生《文始》卷五里说到“姜姓本羌,以种为姓。”。黄烈先生认为男羌为羌,女羌为姜。马长寿先生考证的“作为姓氏的'姜’和作为部族名的'羌’二字,在中国古音上是一致的,二字可互通互用。”。
羌人跟周人通过联姻,周人擅长运筹,羌人擅长硬钢;二者结合,双赢。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俩种族都跟商朝有仇。
羌人的仇咱之前说了,贯穿整个儿商朝,商人就不拿羌人当人看。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周人的仇咱之前没说,但大家都知道,周文王姬昌继位后,周人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占据了关中平原。这让商纣王睡不着觉了;纣王想了个借口把姬昌忽悠到京城,结果姬昌来了就被扣了,在羑里被关了整整7年。也正是在吃牢饭的这个阶段,姬昌闲着没事儿,以伏羲八卦为基础,推演出了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易》。这中间,姬昌的嫡长子伯邑考还被纣王给剁成饺子馅儿; 后来周人用宝马、美女反正一大堆硬货吧贿赂纣王;姬昌在狱中也是表现良好;并且一个劲儿表忠心。再加上当时纣王的主要精力放在跟东夷作战上;后来就把姬昌放回去了。所以你说这仇大不大?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竹书纪年-殷纪-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再所以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咬牙切齿伐纣的时候,周人主力尽出,麾下的诸侯联军里不仅有羌人,而且羌人还是主力。“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最终在羌人的帮助下,周人推翻了强大的商王朝。
战后分红利;姬姓周人毫无疑问,分的红利最多。周天子的位置都是他们家的。
第二多的就是羌人。姜姓封国的数量仅次于姬姓;《国语 周语》中记载,“杞、鲁由大姒;齐、许、申、吕由大姜。”;齐国、许国、申国、吕国都是羌人的封国。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知道羌人里谁最有名吗?
姜子牙。
封神的姜太公就是羌人。
鉴于姜太公辅佐文王、武王两代周王,以及在武王伐纣期间的贡献,周朝立国之后,周天子给了齐国极大的特权,“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其他羌人国家,像申国、许国、吕国也不含糊;在整个儿西周时代地位都非常显赫,周宣王时期,为了抵御不断北上的南蛮,楚国,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申、吕、许等几个姜姓国从关中移封到了许昌、南阳一代;作为周王室的藩篱。跟这儿就可见这几个国家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否则把你派去那就是送人头,无卵用。
而且在西周时期,姬姓继续跟姜姓通婚;《诗经 大雅 崧高》里记载,“申伯信迈,王践于郿。”;“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周天子是甥舅关系;所以申伯准备回封国,周王亲自在郿县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上的都是硬菜,手把肉啥的。
这咱多说一句,通过灭商战争的红利,以及跟周王室持续通婚;羌人的基因可以说在华夏大地上开枝散叶儿渐成气候。延续至今,如果您是姓姜、齐、吕、申、许、周、吴、郑、王、鲁、曹、卫、常、简等等;总之一句话,您要是姓由姬姓发展出来的姓儿,您身上大概率就有羌人的基因。
所以在周朝,羌人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巴扎黑了。

在商朝,羌人那就不是人,到了周朝,羌人不仅是人了,而且还成了贵族,位高权重。
而也就是在周朝,传世的资料里'羌’这个字儿很少见了。
这其实也好理解。
咱前面聊过,'羌’人,本来就是商人对他们的蔑称。
这咱跟这儿插一句,您听说过'思密达’这词儿吧?
一般说'思密达’基本上特指韩国人;棒子们。其实这词儿不是啥好词儿。这是日据时代,小日本儿这么称呼他们;就像咱们管他们叫高丽棒子一样。
到了周朝,羌人都成贵族了;你还总跟人聊他们当年当猎狗的事儿就不合适了。所以现存周朝的铭文里很少见'羌’这个字儿,即使出现也就是零星的几个字儿。
这些成了贵族的羌人因为历史原因被周王室推崇,他们在周朝的政治生活中野发挥着重要作用;享受着种种特权的羌人贵族们在自己的封邑里着力经营,扩张势力。
子曾经曰过,屁股决定脑袋!随着实力的提升野心也日益膨胀。慢慢儿的就对周王室可就形成反噬了。比如,倒霉蛋儿周幽王。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被分为西周东周;分野就是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
这事儿怎么来的?
表面上看是周幽王昏聩,为讨褒姒欢心,瞎点烽火;等犬戎真的来了,他再点烽火没人搭理他了。

汉武帝想,大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儿,汉朝如果能跟大月氏联合起来,大月氏负责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这不是等于废了匈奴的右胳膊吗?这事儿想想就美的很。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海选能出使大月氏的人。
可是在当时,谁特么知道大月氏到底是肿么个意思;这货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是不是真有大月氏这么档子事儿?谁知道内些匈奴降人是不是胡说八道。
但汉武帝不管,中二气质未脱的刘彻等来了一心想干大事儿的张骞。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其实这背后真是这样吗?
翻翻《史记 周本纪》,“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周幽王废了他媳妇儿,正宫娘娘申后,并且把申后生的宜臼的太子位也给废了。立了褒姒为王后,褒姒生的伯服为太子。
都说周幽王这么干是精虫上头,被褒姒美色迷惑了。但是这翻翻申后的背景,她哥是申侯;就是申国的国君;地方实力派。
后宫申后当家,生出来的宜臼是太子;太子的舅舅又是地方实力派;这要是内外勾结,那还了得?你要是周幽王你跟褒姒做爱做的事的时候,你能踏实吗?时间长了影响状态的好吧。
说白了,外戚势力太强大了;周幽王觉得是威胁了;所以这才动手废了申后和宜臼。而申侯也不含糊,勾结犬戎反扑成功,最后把周幽王给杀了。

杀了周幽王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全是羌人,这些诸侯共立原先的太子姬宜臼为周天子,公元前770年姬宜臼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周平王。那会儿镐京已经被破坏了,住不了人了,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
申侯不仅复立了太子,而且还把周王室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由此中国历史开启了风雨飘摇的东周时代。
进入春秋时期,中原这一支羌人就跟着中原的节奏群雄逐鹿,该争霸争霸,该被灭被灭;这是一套流程——
像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寤生,他妈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叫武姜,那就是羌人。
还有同样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媳妇儿叫齐姜;重耳的呆迪,晋献公的媳妇儿之一,也叫齐姜,这都是羌人;晋献公的齐姜媳妇儿生了申生,不是有那么句话吗?“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申生的妈就是羌人。后来三国时代,刘琦不容于刘表,遂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就拿这例子点拨刘琦;让刘琦到江夏躲躲。
总之这一支羌人最后就都逐渐融合进了华夏民族。

而在原先羌人的聚居地,关中、陇西一带,还有一支羌人。
咱之前说了,周宣王时代,像申国、许国、吕国这些进了中原,为周王室屏蔽东南。那有走的,就还有没走的。这些没走的换了个马甲,叫做姜姓之戎。
春秋战国合称东周;大概其也是源自西周的传统吧,史料中带'羌’的字眼儿不多。对西部的少数民族,基本上管他们叫西戎。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这西戎的概念可大了,覆盖的范围也很广;一个字儿:只要西部的少数民族都叫戎。
这些少数民族人也要生存和扩张。再加上周王室日益衰微,内些强大起来的少数民族部落就开始觊觎周王朝疆土;这里边儿既有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羌人,比如咱刚才说的姜姓之戎。
多说一句,有文章说义渠戎就是羌人种;这是因为义渠人和羌人的丧葬规制很像,都是火葬。

而在春秋时期,西戎主要压力,其他国家感觉到差点儿,主要是在秦国人身上。
秦国人多猛啊,翻翻秦人的发家史;老秦人跟西戎,也包括姜姓之戎打仗,国君带头冲锋。都是这路猛人。所以经过几代秦人锲而不舍,总算把岐山附近周原上的基本盘稳住了。
又过了几代,到了秦国第9代国君秦穆公手里,当时秦国东出的路被晋国堵住了,没办法就只能向西求发展;秦军西征一口气儿灭了20多个西戎小国(也有说12个),拓地千里;把秦国西边儿国境推到了狄道,也就是现在甘肃临洮一带。
秦军这么生猛,那你不管是戎还是羌,最好乖乖让路。所以不论是西戎还是姜姓之戎就只能继续西迁,一直迁到河湟一带;也就是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黄河和湟水交汇的地区。
等秦穆公死后,秦国急转直下,对外无力夺取崤函通道,国内政局乱象丛生;秦国国力大为削弱,社会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状态,秦国自然不可能对别人构成啥威胁了;而也就是在秦国疲软的时候,具体的说是在秦厉公时代,西羌里出了个著名人物,此人名叫爰剑。
《后汉书 西羌传》记载,“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剑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间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
据说羌语管“奴隶”叫“无弋”,爰剑在秦国秦厉公时代被抓去当过奴隶;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无弋爰剑”。
后来爰剑逮了个空子跑了;这算是资产流失啊;人秦国人怎么肯干,所以就跟后面追他。眼瞧着就要被逮着了,情急之下爰剑躲进了一个岩洞,不过还是被追捕的秦人发现了。秦人就放火想逼出爰剑。火势挺大,很快就蔓延进岩洞了;危难之际,一个像老虎形状的怪物挡住火势,护住了爰剑,爰剑这才幸免于难。秦人跟洞门口儿等半天,看里边儿也没啥反应,以为爰剑肯定被烧死了就散了。爰剑等秦人走了,他继续逃亡。
后来爰剑在逃亡的路上碰见了一位“劓女”(被割掉鼻子的女人),俩人互相定眼儿一瞧,确认了眼神儿,这是碰着对的人了,遂结为夫妻。劓女脸上没鼻子,为避免被人耻笑,就把头发披散下来挡在脸上;没想到这还成时尚了,羌人妇女们跟着学,“披发遮面”慢慢儿的就成了羌人的习俗。
爰剑一路逃亡跑到河湟之地,跟那儿站住脚儿了。当时的河湟地区“少五谷,多禽兽”,人们以射猎为生,爰剑把在秦国学到的农牧业生产知识传授给当地的羌人;从此河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爰剑火场逃生的神迹也传开了,又收割了一批羌人迷弟迷妹;爰剑遂被推举为羌人首领;并且他的后代世代为酋长。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爰剑
大约到了公元前384年,秦国在位的是秦献公;而羌人这边儿传到了爰剑的玄孙忍这一辈儿;秦军又来了,对羌人的威胁逐渐增大。由此,爰剑的子孙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分歧,最后决定,分家。
一部分羌人在一个叫卬的首领的带领下西迁到更远的地方;另一部分则在忍和舞的带领下继续留在河湟地区。忍和舞巨能生,忍生了9个娃,舞生17个。
这哥俩的的子孙后代以父名母姓为种号,各自创立新的种名,若干代之后,各种之间相互通婚分家迁徙再通婚再分家再迁徙,生生不息;于是羌人的众多种名就出现了,什么若研种、氂牛种、白马种、参狼种、先零种、牢姐种、烧当种、彡姐种等等一大堆羌种。地盘也从河湟一地拓展到整个河西走廊以及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甚至远到新疆。
不过要说一句的是,这会儿羌人刚归刚,但挺识时务,秦献公去世之后,孝公即位;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崛起后,羌人各种的首领均臣服于秦国,有的羌人首领还曾跟着当时还是秦国太子的秦惠王嬴驷到洛邑朝见周天子。
又过了几代,等秦始皇嬴政上台,尤其是亲政之后,大秦集中精力灭六国,秦国向西的压力减轻,此消彼长,羌人又趁机向东扩张自己的实力。
等天下一统之后,秦始皇瞧着羌人大有向东南扩散的意思,遂“将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却众狄,筑长城以界之,众羌不复南度。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再往后,大秦二世而亡;中原进入楚汉相争阶段;这时候,草原上的匈奴崛起了;咱之前说了匈奴骑兵向西击败了大月氏,拿下了河西走廊,“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跟青海甘南的氐人羌人这就算接上头了。
这会儿的羌人吧,别看他们单个儿依旧比较刚,而且体量也上来了;但是他们有个致命的缺陷,这就是不抱团儿,酷爱分家。
多说一句啊,咱们管这帮人叫羌人,其实他们种群内部并不知道自己是羌人;或者说人不说自己是羌族。也就是说羌人还没形成统一的自我认同感;咱是一个族群的,要团结不要分裂。那会儿羌人没这个;别看往上捯根儿都是一个祖宗,但他们自己内部也不消停,今天你抢我几头牛,明天我抓你几个人当奴隶;还是这种水平呢。
这种部落制的民族,最后如果想崛起,得出神人;没神人不行。
比如后面威震世界的蒙古人。
蒙古人后来之所以能干那么大的买卖,很大程度是他们出了个铁木真。
其实在铁木真统一草原之前,草原上也是N多部落,克烈部、蒙古部、汪古部、塔塔尔部、札答阑部等等。最后是铁木真的蒙古部从混战中杀出来,兼并了内些部落,最后以蒙古之名统一了草原,就有了现在的蒙古族。如果当年是铁木真的安达扎木合最后胜出了,那现在草原上的种族就该叫札答阑族了。
羌族就没出铁木真这样的大神级人物;所以一直分裂。这一点别说跟汉人比,就是匈奴人都比他们强。
匈奴人别管地盘有多大,核心就是单于,单于总揽军政大权;单于身边儿是左右骨都侯,这是重要的辅弼大臣,只能由草原上地位尊贵的呼衍氏、兰氏、须卜氏的人担任。
到地方上,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一直到下面百骑长、十骑长等等。
这套体制别管好不好吧,匈奴人认这个;打仗的时候,有组织。上面一声令下之后,下面的人一级挨一级执行命令就好了。
羌人就不行了;都是部落。
部落的主宰是豪酋;如果这豪酋够威猛,拥有“抢钱抢粮抢娘们”的核心力量,而且对外还经常能打出好球儿,没问题大家认你,跟着你混。这个部落就会很强盛。但是,等这豪酋老了,打不动了;或者是他的儿子们长大了;好了;羌人祖传的分家基因就开始起作用了;1个大部落分成几个小部落。有时候你比如有了路线之争会散伙,甚至老妈不同也会散伙。
这咱假设,一个大部落,能出1万兵;分3份之后每个部落就剩下3000多;1万人能打多大规模的仗,3000你能打多大规模的仗。这里边儿差着节气呢。而且你是豪酋,我也是豪酋;我凭什么听你的?所以匈奴骑兵一来,基本上横扫。没办法,羌人又臣服于匈奴;一边儿给匈奴上供,一边儿给大汉朝添恶心。而关于第二点,别人不知道,张骞骞爷提起来就恨的咬牙切齿的;不是你们羌人,爷怎么会多吃两年牢饭。

到了公元前121年,咱前面说了,第二次河西之战以后,河西走廊被武帝刘彻攥在手里。
地盘儿抢来了,第二步就是移民戍边巩固胜利果实。
而且这里边儿还有一点,西汉时期的河西走廊不像现在;当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高2-3°,降雨量也充沛,土地也适合耕种和发展畜牧业;一个字:宜居。所以内会儿羌人才能生出来那么多。
可是,要论耕种和繁衍,羌人还是不如汉人。
所以在拿下河西走廊的十年后,也就是公元111年,羌人觉得受不了;汉人越来越多;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了。所以在内一年,“时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种解仇结盟,与匈奴通,合兵十余万,共攻令居、安故,遂围枹罕。汉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将兵十万人击平之。”。羌人联合匈奴人,起兵十几万进攻令居、安故,围攻枹罕,汉武帝也没惯着他们,当即派李息、徐自为领兵十万讨伐羌人。羌人不敌汉军,被迫离开河湟地区,西迁到青海湖。
刘彻通过这事儿也发现羌人的实力不可小觑,于是很多工作都提速了;比如就在击败羌人当年,武帝刘彻在酒泉郡的基础上又在河西增设了张掖郡,公元前106年设立凉州;公元前88年,又增设了敦煌郡,并且设立了临羌县和破羌县,归陇西郡管辖;把河湟一带纳西汉的郡县管理体系之中;“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焉。”,专门儿处理涉羌问题。同时加速向河西走廊移民。

武帝彻哥是公元前87年崴泥儿的;就在他走之前往凉州的移民工作还在如火如荼。
而他这一提速,羌人倒霉了。
河西走廊、河湟地区,那都是羌人开垦过的熟地,汉人过去不用开荒,直接就能种;省老鼻子事儿了。随着汉人蜂拥而至,羌人的生存空间就更被向西压缩了。
后来经过汉昭帝到汉宣帝刘询时代,公元前63年,汉宣帝“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觇行诸羌,其先零种豪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以为畜牧。’”;刘询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巡视羌人各部,先零羌的酋长可怜兮兮的表示,让我们回河湟地区吧,我们不跟你们汉人抢土地,你们汉人不耕种的地方我们拿来放牧。
不过先零羌这要求,义渠安国不置可否。
这下特么耽误事儿了。
有些事儿,一定要态度鲜明果断的让别人知道你的立场,绝不能拖泥带水;比如别人问你借钱你不愿意借,一定要明确拒绝;模棱两可和不吭气儿,后面都会有麻烦。
义渠安国就是这样儿,先零羌的豪酋说完,这货没啥反应。
麻烦了。
因为当时羌人体量跟那儿摆着呢,这就像400斤大胖子,你就给他10个平方的卧室面积,转个身都能碰了头。所以后来羌人一看你没反应,那当你答应了;然后羌人拉家带口的“遂度湟水”人回来了,而且人数多的“郡县不能禁。
而且不拒绝还有其它连锁反应;“先零乃与诸羌大共盟誓,将欲寇边。帝闻,复使安国将兵观之。安国至,召先零豪四十余人斩之,因放兵击其种,斩首千余级。于是诸羌怨怒,遂寇金城。”你没反应先零羌立刻得寸进尺,Neng了一帮子小弟就准备打劫了。而且情报显示,羌人背后出现了匈奴人的影子。消息报回朝廷,宣帝把义渠安国叫来,你看你干的粑粑事儿;还是你,去把屁股擦干净。
这次义渠安国倒是挺有样儿,到了地方把先零羌内的40多个参与闹事儿凄恻咔擦的给砍了,然后出兵攻击先零羌,斩首千余级。
但是,先零羌已经跟诸羌会盟了;那些羌们跟边儿上看着呢;义渠安国战场上挺利索,但“诸羌怨怒”,犯众怒了。羌人们“遂寇金城”,金城就是现在的兰州;羌人们集合起来奔着兰州就来了。
一看事儿闹大了,宣帝启用老将赵充国担纲;平定羌乱。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在汉军的将领中赵充国不像卫青、霍去病那么耀眼,也不像李广那么悲情;怎么说呢,他就像球场上的工兵型球员一样,没有那么多灵光一现,但按部就班的让人放心。
不过按部就班归按部就班,赵充国也是个狠人;他最狠的一仗,是公元前99年他以假司马的身份跟着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打匈奴;结果李广利水平很菜出去就被人包围了;几天下来,汉军断粮了;在这么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个P的了;关键时刻,赵充国带着1百多名敢死队冲在大军最前面,生生从匈奴人的包围圈儿上撕开一个口子,李广利带着剩余汉军紧随其后突围。这一仗下来赵充国身被二十余创。
赵充国是公元前137年生人,到这次宣帝命他平羌乱的时候,老爷子已经74岁了。
到了前线,赵充国审时度势,提出了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屯田备边三结合的原则。
他一方面在西北前线集结了一支万余人的精锐骑兵,以威慑西羌,同时派人深入西羌各部落之间,合纵连横这套汉人玩儿的不要太666,拉拢招降了一批羌人首领为汉朝所用,削弱先零羌的实力。同时在河湟地区广泛开展屯田,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免去了千里迢迢从后方运输粮秣的困扰。
赵充国的“组合拳”收到显著效果,羌人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难以再统一起来对抗汉朝。同时汉朝边防军在边疆屯田自给,深深扎下根来,也使得羌人无机可乘。
时机成熟后,赵充国突然出兵,奇袭了先零羌的根据地,痛歼先零羌骑兵主力,同时严明军纪,对其他种姓的羌人加以抚慰,严禁部队破坏其农牧产业,广收羌人之心。对于愿意内附的羌人,赵充国上书朝廷,待批准后,将其安置在陇右郡。
就这么着,用了3年时间,到公元前60年,赵充国恩威并施,平定了这次羌乱。
赵充国这次平羌,其实是给后世平羌,乃至中原王朝对付少数民族打了样儿——
1,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接壤的地方,不毛之地可以暂时不管,但宜农宜牧的关键地理单元必须要控制住。控制住这些地方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可以降低战争成本,而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没了这些地方,就等于没了实力储备的来源;而没了储备,几场自然灾害就能把对方干趴下。
2,分化瓦解挑拨离间合纵连横拉一个打一个,这些祖传的绝招儿一定要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用起来;别憋着。不能让少数民族铁板一块。
3,对于敢跳出来闹事儿的少数民族,就拣个儿头最大的往死了打,能打死绝不打残。
这三条儿,后世有的做的好,有的就差强人意了。

赵充国这次平羌,羌人老实了20多年。
西汉永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3年,内会儿大汉朝在位的是汉元帝刘奭;秋七月,陇西羌人又开始闹事。
既然闹事儿了,就得平事儿啊;刘奭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最后右将军冯奉世表示愿率军征讨;不过,条件是他需要四万人。
大臣们本来都默默无语,一听这话,反而纷纷反对,说此时正值秋收调不出人手,有一万人足矣。冯奉世解释,说一万人打不过,到时候还要添兵——这不就成了最蠢的添油战术了吗!但任他磨破嘴皮子,大臣们还是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然而一问他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又都闭嘴了。
最后元帝还是给他加了兵,多少呢?
两千……
冯奉世心说了,我有一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结果不出冯奉世所料,根本打不过。冯奉世发回一封上书,要求加兵三万六千人。为了堵住大臣们的嘴,他把战场搜集到的情报和自己的考量全部详细说明,这回总算是成功了,元帝给他派了六万的增援。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冬十月,大军集结完毕,再次出击。打了一个多月,还没有结果,元帝又不放心,又加派一万人;结果这新的增援还没到,冯奉世的捷报就传来。这次羌乱被平定。
这次冯奉世下手还是比较狠的,打的羌人好长时间缓不过劲儿。等羌人再次出现在中原的历史记载中已经是王莽、社会我莽哥准备上位了。

王莽准备改天换地;道德方面他没问题,这会儿已然是感动大汉的道德楷模了。但作为业绩,尤其是对外的业绩差强人意;对匈奴,莽哥浪了一回,现了。
北面不成,那就到西面儿试试。
这次莽哥没来硬的,他派中郎将平宪带着金银珠宝跑去跟羌人谈,要羌人献地内附。
平宪哄羌人,说朝廷只是想要个臣服的名头,你们只需要签个字,别的什么都不变,朝廷还会有赏赐。羌人们哪晓得汉人的弯弯绕,见到金银财宝就眼花了,纷纷同意,心里可能还会觉得这汉人怎么这么傻,签个字就给钱!
平宪回朝复命,说羌豪良愿等一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等予汉民居住,自己居于险阻处为汉之籓蔽。莽哥问这帮货为啥这么上道?平宪回话:“羌人们都说'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羌人觉得跟着大汉无疾苦,故而愿意内属。”
羌人远在天边儿,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他们怎可能知道中原的什么甘露醴泉、凤皇神爵?这显然是平宪编出来的。不过这马屁拍得莽哥很舒服;莽哥随后官宣,我大汉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现在就把羌人献出来的地盘儿设为西海郡。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再往后的事儿,就是咱前面说过的,公元9年莽哥称帝,改国号新。
然后,天下大乱。






7.13-20
乐游·青甘大环线
碧血黄沙







(三)

(7.13-20·乐游·青甘大环线路线)
咱之前说过,刘秀平定隗嚣的战争,相当煎熬。
隗嚣什么人?陇右枭雄,就是陇右当地人;部下既有陇右汉人豪强,也有当地羌人士兵。
而且隗嚣很会处理羌人问题,人家两族人民共存共荣,和谐社会。
结果等隗嚣一被灭,没多久羌人就反了;而且也就是打这儿开始,凉州羌乱始终伴随着整个东汉王朝。
而这事儿如果追根儿,其实板子真得打到刘秀屁股上;几个原因——
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皇帝里少有的仁厚皇帝;但是,仁厚不等于没脾气。翻翻刘秀跟隗嚣交往或者说交手的过程,秀哥先是被隗嚣忽悠,欺骗感情。等双方对撕的时候,秀哥依托大半个天下,手下兵多将广可硬是拿隗嚣没辙;你想等刘秀最后获胜之后会是啥心态?用句文言文说那就叫膈应。
反应在具体行为上,就是刘秀对陇西不闻不问。
按说费这么大劲儿拿下来的地方,这说明这地方的民心跟你完全是对抗的状态;如果你想长治久安,软硬两手都得有;从政策上你得有个怀柔的态度,但对于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一定要深挖。挖出来之后,坚决镇压反革命。
但刘秀啥都做都没有。
当然,这也有个客观情况就是内个成语,得陇望蜀。拿下陇西之后刘秀紧接着就开始策划图川战役。
不过既然你没动作,那就别怪别人有动作了。
最先跳出来的是先零羌,先零羌带着一堆部落寇略金城、陇西,被汉军击退;陇西暂时安静了。这次羌乱看似没什么,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这将是困扰东汉150多年,直到东汉崩塌前都还没解决的一个大麻烦的开始。
要说刘秀身边儿不是没有明白人;看刘秀对陇西不闻不问;这会儿已经是司徒掾的班彪就上书建议,彪哥说领导您这样儿怕是不成,这些羌人不能放着不管。要说这些羌人其实也挺可怜,老被咱们这边儿的贪官污吏欺负,他们闹叛乱,有时候确实是被逼的,具体情况跟匈奴还不太一样。以前朝廷设护羌校尉,专门儿处理涉羌事务,对他们内部具体的事儿一般不插手,主要是给他们做做仲裁、调停调停矛盾,同时广招耳目,如果有那个把头上长角不服管的,往死了削,杀鸡骇猴震慑宵小。现在朝廷最好恢复这个职位。
秀哥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在建武九年秋,秀哥以投降的原隗嚣部下的将领牛邯为新任护羌校尉。
然后,就又没然后了。

2,政策上刘秀没拿出太大的力度;认识上,刘秀没学科学发展观,说白了就是草率了。他把羌人和匈奴、乌桓、鲜卑这些种族等量齐观了。
这几个意思?
内几个,是游牧、渔猎民族。而羌人是半牧半农民族;人羌人是会定居种地的。
咱之前不是说了嘛,爰剑从秦国学的农耕技术教给羌人;人羌人老早就会种地了。而且河湟地区。当年不仅降雨充沛,地面上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灌溉不成问题。
在内个时代,农耕生活可是比游牧、渔猎生活要好很多——
头一个就是生活稳定;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围绕着一块土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稳定了就有积累。子曾经曰过,穷搬家,富挪坟;成天搬家,你还能攒下啥?
二一个,农耕生活相对有保障。别的不说,种地的产出,要比放牧产出稳定的多;只要别偷懒,官府别盘剥的太狠,吃好未必吃饱还是有一定可能的。但子曾经也曰过,家财万贯带毛儿的不算。游牧看着挺神气,牛羊成群,一场传染病、或者几场大雪一下就全没了。可是具体到羌人这儿,人羌人不光放牧,人也种地;两手抓两手硬。
三一个,生活稳定,能填饱肚子;白天忙活完,晚上接着忙活,人口数量就上来了。有人,就有一切。有了人,地有人种了;牛羊有人放了,想打架,吆喝一嗓子棒小伙子到处都是。
所以多说一句,到现在羌族人还有,但匈奴、鲜卑、乌桓这些就没了。

说这个啥意思呢?
刘秀没拿羌人当回事儿;他没意识到,羌人跟汉人一样,能种地。从生殖效率上,人不比你差多少。等人口体量上来了,一万人不敢干的事儿,10万人就敢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山姆国整天闹黑命贵内帮货。
羌人也是这样,等体量上来了,那就完全两回事儿了。

第三一个,不得不说东汉的国家战略失误了。这就是秀哥放弃了西域——
莽哥篡汉之后,中原一地鸡毛;谁也顾不上万里之外的西域。
中原跟西域之间的联系,在没有飞机的年代,只有一条狭长的河西走廊。
咱之前说过,中原打的一塌糊涂的时候,窦融占据了河西五郡。隗嚣占了另一半。
但是这里边儿,窦融也只能自保,你指望他开疆拓土显然不现实。道理很简单,当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能跟西域横着走,背后是强汉13个州的国力撑腰。到了窦融这儿,他手里只有半个州;内半个在隗嚣手里呢。仅靠半个州的体量让他震慑西域,那就是强人所难了。
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中央就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域都护一职也中断了十几年。
但是,权力这玩意儿是不可能出现真空的;你撒手,肯定会有别人补位。
中原顾不上西域,来抢槽儿的就是大汉朝的老对手—匈奴。
这会儿的匈奴比西汉时期可差老鼻子了;汉武帝刘彻派卫青、霍去病跟草原上强力推行计划生育;这都小100年过去了,匈奴都没缓过劲儿来。
这种身体素质,你让匈奴人再跟中原硬钢,匈奴人也吃力。而且时过境迁,咱还是内句话,权力是不可能出现真空的;青青草原上匈奴强大的时候听匈奴的;匈奴被削的就剩下骨头架子了,原先臣服于匈奴的乌桓、鲜卑们起来了;这些东北小老弟儿们现在一个个儿的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儿,都混壮了;喊麦的老铁们实力已经和匈奴不相上下,匈奴不仅从他们身上抽不来血,反而还得分心提防他们。

这怎么办?
匈奴先是自己闹了一台,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向刘秀写了份儿极其深刻的检查,意思是大哥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您就当我是条丧家犬收留了吧。您放心,打今儿起,我就是您的看门狗,匈奴人敢来,不用您出手,我替您削他。用史书的原话说叫“愿永为籓蔽,扞御北虏。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北匈奴本是同种,现在南匈奴管北匈奴叫北虏。

看南匈奴检查写的这么有诚意,刘秀大手一挥,行啊,那就过来当保安吧;“听南单于入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郎将,将兵卫护之”。刘秀下旨放南匈奴进入长城以内!
匈奴体量这会儿本来就弱,南匈奴又带走一大块;北匈奴就更完犊子了。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东方不亮南方不亮,西方亮;在生存的压力下,北匈奴想活下去,或者活的稍微有点儿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延续伊稚斜时代的老路,从西域内些小国身上抽血。
西域内些国家吧,听着叫国家;其实都没多大。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翻翻《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路西去,一座城就是一个国家。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西域内些国家尽管没《西游记》里那么夸张,但确实都不大;因为这些所谓的国家都是建在绿洲上的;你想一块儿绿洲能有多大?
这些绿洲国家散布在丝绸之路沿线上,国中财富积累主要是靠商业。

小国、寡民、人傻不傻不知道,但钱多。这就是西域各国的特点。
这会儿北匈奴虽说瘦死的骆驼吧,但至少比内些绿洲国家强。所以北匈奴就来薅羊毛来了。
北匈奴羊毛薅的开心;西域内些小国肯定不开心了。
那怎么办?
有困难找组织呗。
不过内些西域小国到河西一打听,中原正打内战呢;暂时顾不上他们。这些小国倒也没急,既然这样就再等等。
这一等就又是几年过去了;等中原内边儿消停了;这些西域小国想,这下儿该轮到我们了吧;所以在建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38年;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遣使朝贡,同时请求大汉朝重设西域都护,帮他们对付匈奴。
但是,等西域使节见着刘秀把要求一说;刘秀婉拒了。因为在刘秀看来,国内还一堆事儿呢;实在腾不出精力管万里之外的西域。所以刘秀说你们心向大汉这是好的,但这会儿你们来的不巧;安排你们吃顿饭,你们还是家走吧。

刘秀这个态度当然让西域各个小国很失望,但与此同时也有人从中看出机会了。
这就是莎车王贤。
这个莎车国挺有意思。
莎车国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大致就是现在新疆莎车县一带。
莎车跟大汉朝直接对接上,源自他们国内一次叛乱;说这话还是汉宣帝刘询时期。
莎车国人发动叛乱攻杀了亲汉的莎车王万年,而且还杀了西汉使者奚充国。并且对外官宣,打这儿起,莎车跟大汉朝断绝外交关系;转而依附匈奴。

这会儿大汉朝还在昭宣之治;汉宣帝刘询虽然不如他太爷爷武帝刘彻那么刚猛,但大汉朝对外政策也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让他后悔当人的阶段。
莎车王这么恶搞,当时还在西域当外交官的冯奉世得着信儿了,就是上文聊到的平羌乱内位。多说一句,冯奉世是冯唐的孙子;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内位冯唐。
冯奉世听说莎车国出幺蛾子当即跟他的副手严昌说,我勒个去,这事儿一定得快刀斩乱麻,不能拖;一旦拖的时间长了,西域其他国家看咱们没动作,就会以为咱们默许了莎车国这么干,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西域到长安,万里之遥;也来不及请示,冯奉世立刻派人四处联络西域小国,最后征发了南北两道小国军队1万5千人;出其不意打进莎车国。新上位的莎车王没想到报应来的这么快,兵败之后自杀身亡。冯奉世将其首级斩下送回长安;到这儿,朝廷才知道西域出事儿了而且已经被铲平了。

莎车被削了一顿老实多了;新任莎车国王很识相,上位之后就把儿子延派到长安;自己也跟大汉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等老莎车王去世之后,延回国即位成了新任莎车王。
延在长安呆了挺长时间,基本上就汉化了。
回国之后,延继续推行亲汉政策;不但听党指挥执行大汉朝中央政府的政令,而且团结周边小国,带头儿对刚匈奴。
延不但身体力行,维护跟大汉朝的联系,他还经常教导自己的娃,“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公元18年,延死;其子康即位为新的莎车王。
康就是经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娃;即位之后,康同学一支钢枪手中握,一颗红心献祖国;尽管内会儿中原还是社会我莽哥的新朝;但这位康同学谨遵父命,继续旗帜鲜明的奉中原为正朔,跟匈奴势不两立。
公元33年,康死。其弟贤继位。
公元38年,贤同鄯善王安派使者首次到洛阳朝贡;这就是咱之前说的,莎车国和鄯善国派使者觐见刘秀,但被刘秀婉拒的事儿。
这里边儿有啥机会呢?
建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1年;贤再次遣使朝贡,同时请求,既然朝廷不准备派人当西域都护,要不这样儿,这个都护您赏给我,我来当;我一定为大汉守好西域,赶跑匈奴!

由于在贤之前的两代莎车王,就是延和康,那对大汉向来都是忠心耿耿恭顺有加,所以刘秀也没多想就批准了,把西域都护的印绶,连带赏赐的各种礼物给了莎车使者;让他给贤带回去。
刘秀没拿这档子事儿当回事儿;打发走莎车使者他掉屁股就忙别的去了。
等莎车使者走到敦煌,敦煌太守裴遵发现莎车使者手里居然拿着西域都护的印绶,大惊失色,立刻就把莎车人拦了下来,同时赶紧上书朝廷,“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
裴遵是河西是本地官员,他对西域的了解远比身在中原的刘秀对西域理解的深刻。
西域是大汉朝对付匈奴这盘大棋局的一部分;朝廷必须要掌握;否则你内边儿制裁匈奴他们这边儿给匈奴输血,这啥时候是个头儿?再一个,西域对中原构不成威胁,换句话说朝廷对付西域的难度不大,是因为西域当地都是一些体量相当的绿洲国家,这些国家谁也不服谁,一盘散沙,所以一直没有一个核心;这样朝廷才好分而治之。现在你让其中一个国家成了都护,那西域的其他国家凭什么还要听你一个万里之外的朝廷的指挥?不都就近去听这个国家了吗?本来西域整合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出现一个核心,您这骚操作,不就等于给莎车做背书了,您这是帮着西域各国解决了他们的核心难题;您瞧着吧,您把西域都户的印绶给了莎车,莎车肯定会拉大旗作虎皮整合西域各国;如果真让他就此整合成功,那到时候西域就成了另一个匈奴了。

刘秀多聪明的人,看完裴遵的上书他就知道他这事儿办岔劈了;所以赶紧下诏让刹车人把都护印绶还回来。莎车人一开始还不想还,最后硬是让裴遵给抢回来了。

虽说最后西域都户的印绶没给莎车;但经过这一番折腾,这事儿还是整出副作用了,这就是贤恨上大汉朝廷了;并且改变了莎车的国策,由亲汉变成了仇汉。贤对外官宣,自己就是大都护,朝廷认证的。结果西域各国很有不少被其唬住,纷纷向其称臣。
至此,贤的野心日益膨胀,不断征伐各个小国,同时向他们征收重税,摆出一副要统一西域的架势。
本来西域各国光一个匈奴就已经够受的了,现在又加上一个莎车压榨;所以这些国家苦不堪言。建武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5年,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18国共同遣子入侍,使者们见到刘秀趴在地上嗷嗷儿哭,可特么见着组织了;您可千万救救我们。
使者们痛哭流涕,跪求刘秀重置都护。
但是,刘秀最后还是拒绝了各国使者的要求,管了这帮人一顿饭之后,又把18国世子打发回去了。

老实说这事儿刘秀办的确实欠考虑。
人18国都把儿子送来了,这叫啥?
人质+投名状。
其实就是铁了心要跟你大汉混。
你把这些二代们留在洛阳,管他们吃饭能花几个钱?
你只要把他们留下,派不派西域都户另说,但就这一个动作,政治意义就无可估量——
1,西域各国还会心向大汉,匈奴抽血就不会那么容易。
2,西域继续一盘散沙,不会出现地区小霸。大家还是紧密围绕在以刘秀为核心的大汉中央周围。

但是,刘秀这一拒绝,就完全是两回事儿了。
刘秀拒绝重置西域都护,并且不要他们的人质这个举动,在西域各国看来,我们都这么主动跪求了您都不答应,还把世子们都给打发回来,这就是彻底不要我们了啊!我们该咋办?
西域各国大为恐惧,就派人找裴遵,说您说话有分量,要不您再上次书劝说朝廷把世子们好歹留下,这样莎车人就会以为朝廷就要派都护,就不会欺负我们了。
裴遵觉得有道理,就再次上书刘秀把这里边儿的道理掰皮儿说馅儿的给刘秀讲清楚。
刘秀看完,知道自己右了,于是再次批准。
可是批准这过程,刘秀又双叒叕错了。刘秀没让这些世子呆在洛阳,而是把这帮二世祖留在了敦煌。
想去吧,洛阳那是啥消费水平?人那叫帝都好吧。再去想,敦煌又是啥消费水平。连个娱乐场所都没有,每天喝风吃沙子啊。
翻翻地图,洛阳离新疆有多远;敦煌到新疆是个啥距离?
离家近,又没啥娱乐项目,这些二世祖跟家里那都是土皇帝一样的待遇;敦煌他们怎么可能呆得住?所以仅仅过了一年,到建武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46年,这帮世子们就都跑光了。

莎车王贤一看这情况,乐翻了要;知道汉朝不会再派都护了,(之前确实唬住他了),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欺压西域各国,击破鄯善,攻杀龟兹王。
鄯善王安再次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都护不出,诚迫于匈奴。
刘秀回信,“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于是鄯善、车师等国为了对抗莎车,无奈之下只好又抱上匈奴的大腿。
至此,东汉可以说完全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而且还是在西域各国主动跪求的前提下丧失的。后来直到定远侯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西域大展拳脚,这才又把西域拢到大汉的旗帜下。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说刘秀接连犯下各种业余错误,实在是难辞其咎。

说了这么多刘秀放弃西域,这个跟东汉的凉州羌乱有啥关系呢?
这咱说,汉武帝刘彻时期,西域各国和羌人为啥不敢龇毛儿?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因为刘彻非常重视西域;汉军铁骑就蹲在凉州,你敢嘚瑟大汉天兵说话儿就西出南下了。换句话说,凉州,是大汉西域战略的通道和前进基地;不论是政策、干部队伍、兵力、物资储备、乃至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心态,那都是时刻准备拉出去干仗的。这种战略布局之下,凉州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这种大背景大气候,不论是西域各国还是河湟地区的羌人,你敢闹事儿?活腻歪了吧?!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可是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手里,人这位爷干脆就不要西域了;那作为紧邻西域的凉州而言,其战略地位自然也就大幅下降了,人、财、物反正各种政策资源配置吧,基本上能过的去就成,只要别给中央添麻烦就中。这跟汉武帝刘彻的重视程度相比,天壤之别。
这种状态,凉州就算出点儿啥事儿,奇怪吗?

而作为两汉各自阶段的总瓢把子,汉武帝刘彻,人这位爷正经践行了央妈内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整个大汉朝都得围着他一个人转;你不转你试试?而光武帝刘秀就没那么潇洒了,他很多事情要受制于客观环境,比如他得恢复被莽哥浪成烂摊子的天下;再比如,他得顾忌东汉官场已经成气候的豪强的圈子文化。而凉州,在当时,就是非主流。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