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来自低水平的努力

 富书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作者:狐狸派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停止内耗,提升认知与做事的质量,人生才会逐渐走上坡路。

查理·芒格曾说:“人一辈子做对两件事就可以很富有:寻找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它;发现什么是无效的,避免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工作,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的勤奋,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那些低质量的无效努力,只会让我们陷入焦虑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当我们停止内耗,提升认知与做事的质量,人生才会逐渐走上坡路

劣质勤奋,只会让自己陷入穷忙的怪圈

雷军曾说:“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若想要不露声色地废掉一个人,最巧妙的策略莫过于让其沉溺于忙碌之中,无暇成长。

毫无意义的忙碌,无疑是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前几天的同学聚会上,我见到了许久没见的同桌小武。

学生时代的他,可是又高又帅的少年。可如今再见,还不到40岁的他,就变得和老年人一般。

原来,在毕业之后,小武辗转换了几次工作,却每次都不满意。他想到了考证,只要考取不同的证书,获得好工作的机会就会变多。

于是,他每天努力学习,短短两三年内就考出了许多证书。

但他的大部分证书,都和专业及工作并无关系。结果可想而知,他还是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耗费了几年光阴,小武仍然是初级职称,做着当初的工作,拿着一成不变的工资。

他觉得升职的道路越来越艰难,没有希望。于是,他怀疑自己不适合工作,就辞职回家了。

现在,他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加上一点网络兼职的收入勉强糊口。

他无房无车,也没有朋友,成了大家口中的“废人”。

无疑,小武曾经是一个勤奋的人,也知道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增加含金量。

但他的“伪勤奋”,带给他的只有忙忙碌碌,一无所获。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整天工作的人,是发不了财的。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赏。

勤勉工作是成功人士的必备技能,但勤勉的质效却也有高下之分。

低质量的努力,不过是在打造一个“我很用功的虚假人设。

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必须打造有内涵的优质勤奋,抛弃徒有其表的劣质勤奋

清除低效的重复,才能换来翻倍的价值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有这样一句直击灵魂的诗句:“你是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只能沉沦在“重复”和“陈旧”的迷宫中。

一成不变的“伪勤奋”越多,生活就越会往更糟糕的方向滑落。

美国著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前20年的工作时光里,他都勤勤恳恳从不偷懒,却始终没什么成绩

他曾经做过锅炉工、当过建筑师,甚至开过游乐场。只要听到哪个行业赚钱,他都不经思考,立刻着手去干。

于是直到35岁,他还是穷光蛋一个。

同时,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为了看病,最终他背上了6万美元的债务。

双重打击下,吉拉德这才停止脚步,认真反省过去自己所做的事情。

他发现,自己一心只想赚钱,从而陷入简单复制就能赚钱的思想泥潭中。自己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才能在一个行业里持续稳定地赚钱。

经过认真地思考,吉拉德决定从头开始。

他找到一家汽车经销商店做实习生,一心一意跟随销售主管学习。

在这期间,吉拉德不断积累汽车的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攒销售渠道和人脉。

三年之后,他终于成为了店里的全年最佳销售,并获得了销售奖金。

在此后的连续十二年里,吉拉德在汽车销售领域稳扎稳打,不断提升自我,最终打破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半山文集》中写道:“生活的本意就像是滴水穿石,简单,重复。不会生活的人感到厌倦,会生活的人在上亿次的重复之中,去感受到毎一次都不一样,并且终有洞穿石头的那一天。 

人能创造自我价值,从不是因为毫无意义的单一行为,而是突破思想桎梏的经验积累。

明确自己努力的内核,要比反复尝试更重要。

精准定位并深入思考,优化进程且高质重复,你才能在人生蓝图上绘制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真正强大的人,从拒绝“自我感动”开始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当你闲来无事的时候,是否觉得今天自己也曾努力过,一股满足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其中有一个回答令人深思:“事实是大部分的感觉都来源于自我感动,给自己构建一个完美的形象。但那些都是徒劳的,不会让你成长。

真正成功的人,绝不依赖于社交圈中日复一日的琐碎记录,也不会因瞬间胜利而自我陶醉。

他们懂得抬头看路,时刻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

《蜕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吉子是一名设计员,她每天都特别忙碌,不是在公司或家里画设计图,就是在与客户沟通中,连路上的时间都不放过。

她一直觉得自己特别“厉害”,能处理这么多的工作,工作量超过了好多同事。

有一天,当她感到特别累停下来时,她突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毫无长进。

她开始害怕了,决定要跳出这可怕的圈子。

于是每天早上,她在开始工作之前都会用一点时间,整理自己的工作状态。

然后,她每天都给自己腾出2个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她用这些时间研究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复盘工作上遇到的问题,逐步改进提升。

仅仅半年,吉子就有了质的飞跃。她高质量的作品和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获得了领导的青睐与表扬。

以往在和客户沟通时,她时常感到崩溃,但如今她也学会懂得与客户共情。

现在的她,不仅收获了很多长期稳定的老顾客,工作上还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作家吴军在《见识》一书中写道:“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

当你冷静思考后,发现所谓的成就不过是廉价的喜悦时,才能真正抛弃虚荣的外衣。

毕竟,真正的强者,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们不会被自我感动的情绪所蒙蔽,从而失去对现实的客观判断,忽视了本身的问题和挑战。

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成就的量级,人生这台电脑,才能获得更流畅的运行速度。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不应该像蚂蚁,只单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蜂蜜来。

内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内耗本质的错误认知。

我们如果想要摆脱,就要认识到它不是来自外界的竞争和压力,而是自身低水平的努力。

这种“伪勤奋”,往往让我们陷入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也无法从内心感受到成就和满足。

点个在看,愿你甩掉努力的伪装,专注于痛点,“以痛止痛”,稳健前行

《屏蔽力》畅销2万册,加印5次,卖出3个版权:繁体版+韩国版+越南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