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隐士的花鸟,疏淡清雅

 lm70cc 2024-05-23 发布于重庆

处于隐居状态的知名画家了庐生性散淡,平时深居简出,以画为寄,以画为隐。被人誉为当今“八大”。
人们只是从各种艺术刊物上不断地见到对他的系列介绍和传闻。知其画格高超,传统法度贯通,尤其是笔墨素养远非同辈画家所可望尘及。其作品自被人们发现之后,越来越被国内外人士所注目,并且感到神秘。
为前辈大师吴湖帆、贺天健、关良、张大壮等诧为奇才,可望大器,竞相引以为弟子。但真正见到过他作品的人却又很少,持有他原作的收藏者更无几人。可见其人其画还有许多为人不解之处。
了庐:1944年1月出生于上海,代表作《历代中国画论通解》等,其中许多文章被文化部中国人文作品研究室编入《中华文库》《人生格言》《中国诗词大典》及《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美术作品曾被古根海姆博物馆选入参加“中国历代文物艺术大展”。
他自小出生在上海,生性恬淡,闲静少言。少时曾寄兴于诗。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于山水诗中找到了可以寄托的空间。
“我生性散淡,从小就不喜欢自己生活中喧嚣的生存环境,但又无奈而不能直白,故寄兴于诗,十三岁的时候,有幸受孙大雨先生的启蒙,得以熟读许多古代诗文。
”他厌恶世俗的烦嚣,心中始终向往着白云深处的幽谷清泉。具有强烈回绝尘世的超脱意识。他崇研禅学,好方外之交。不时有许多高僧高道前来规劝其入空门,但他笑而不答,不婚不宦,时独往独来于山林荒原之间,似僧似道,为人不解。
白天高卧,隐而不出。趁早晚人流闲静之时,则手持书卷,解衣盘礴于其家附近的豫园九曲桥畔,读书吟诗,游目骋怀。
几十年间湖边垂柳已移栽成茁壮的樟树,景多变迁,但他不管风雨寒暑每日必至,夏秋之间,时至半夜。朋友知其如此,总到那里找他。旁人有所不解,他不以为然。放浪形骸之外,自得其乐。
他平生最厌恶那些矜持有余的虚假和势利。以至今日不时有许多高官显贵前来求画邀请,他不以为然。却乐意穿巷走乡与朴质的劳苦人相往来。他崇信老子“物以累形”的思想,视万物为粪土。
一无所有,但又一无所求。在其画名日隆的今天,不知有多少好心的人劝他置财添物,但他仍不以为然,拒不应酬。
他对自己的作品审度甚严,不断地否定自己。唯当有人出示其旧作时,他才恳请以作新画予以替换,并随即撕毁旧作。这又为如今那些生长在都市中竞相逐利的人们所不解。
了庐一生致力于诗文、书法,偶尔作画。兴致所至可以视群雄而不顾,大帧小幅挥扫立就。以书为法,以文为画,纵横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