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人间烟火

 汪河_王贺伟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都是人间烟火——靳岗“5.1”会

作者 汪河

 

今天和老婆去靳岗镇朋友家,乘出租车走到靳岗街口,司机抱歉说,对不起,只能送到这里。今天街上“5.1会”。

这时我才注意到,靳岗街与往日不一样,街道上都是人,一街两行,尽是摊位。

20年前“5.1”假期,我们开车到兰营水库钓鱼路过靳岗街,就知道街上有“5.1会”,需要绕行。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它还存在。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年春天和麦收前,农村集镇会有各式各样的“会”,例如二月二会,三月三会,小满会等等。这些会大都与生产劳动有关,人们赶会购买蔬菜秧苗,鸡鸭鹅苗,生产工具等等。我最喜欢跟爷爷或二爹去赶会,可以看热闹,吃一碗煎凉粉。

这都是五六十年前时的事情。

我突然心血来潮,让老婆自己去朋友家,我去“赶会”。

靳岗街平时就有卖菜秧的,今天出摊的人更多,

这个摊位,品种齐全,是个大卖家

菜苗_20240502151818_conew1

2   两个人看顾三个摊位,各是各的生意。仅有红薯秧,番茄秧两个品种,此乃典型的小卖家

 菜苗_20240502151824_conew1

卖鸡鸭鹅苗的摊位

4 竹器摊位,竹子编织的筐、箩,品种和数量不多,顾客更不多,以后使用这种物件的人,越来越少

竹器摊_20240502152045_conew1

竹扫帚  这种扫帚过去人们用它打扫院子,我常会抽一根用作钓鱼竿。现在城里盖房见缝插针,人人上楼,绝大多数人家没有院子。它在城市里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在乡间栖身

竹扫箸_20240502151858_conew1

买把竹扫帚,绑在电动车上回家。我为买主担心——枝枝杈杈的,骑行安全吗?

购买竹扫箸_20240502151908_conew1

簸箕和筐。  看见这些物件让我想起老家水渠边中的簸箕柳,把它的枝条去皮,编织簸箕,筐子,箩等家用品

簸箕柳编制_20240502151852_conew1

图8 锅簰,过去人用它盖铁锅用,故名锅簰,也可用来摆放饺子,馒头等食材。用麻绳把桃秫(高粱)莛子缝制成平面状,剪裁成圆形。老南阳人称制作过程为“纳锅簰子”。我网上做功课,方知正确描述应是“缉锅簰”。

拍子_20240502151903

刷子,用长秆植物末端制作。南阳一带多用高粱脱粒后的部位,带一节高粱莛(南阳人称刷子茅儿)制作,属于粗刷子,多用于扫地。还有芭茅的开花部分比较纤细,用它制作刷子,扫案板,扫床用。儿时调皮捣蛋惹毛家长,妈妈会倒拿刷子打屁股

刷子_20240502152112_conew1

 

10 小农具摊位  过去庙会的小农具主要是“叉耙扫帚牛笼嘴”,现在全变样了

农具地摊_20240502152137

11  搂柴筢子   过去都是竹子编制,所以用“筢”。现在改用金属,是不是改名为“耙子“”

铁耙子_20240502152106_conew1

12  这一堆木棍用来制作农具把柄,其历史悠久。窃以为《水浒传》中经常提及的“哨棒”,就是它的祖宗制成

木棍_20240502152027_conew1

13  看见卖烟叶的老人,想起爷爷家东邻三爷,当年他游走于各个集市,摆地摊卖烟叶和其他小商品为生

买烟叶的老人_20240502152002_conew1

14 卖红薯干摊位   仔细观察,现在的红薯干与过去有变化,生红薯干去皮,还有多种熟红薯干,

微信图片_20240502152207_conew1

15 倒铝锅   早年听说用大货车发动机上的火花塞倒铝锅,想不到今天遇见,大饱眼福

倒铝锅_20240502152233_conew1

16 用木臼制作花生辣椒粉,说是传统工艺,却有现代化气息

木臼制作辣椒花生酱_20240502151809_conew1

17 套圈  这种游戏城里多的是,儿子小的时候常带他玩,十有九不中。

属于小赌怡情的玩意儿

套圈_20240502151937_conew1

18  草台戏班

演员敬业,虽然观众不多,但人家化妆一丝不苟,表演认真,其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唱得有板有眼。初听伴奏乐器,丝竹管弦,一样不缺,伴奏水平,极具专业。我驻足欣赏一会儿,发现端倪 —— 仅有三个演员,没有乐队。用手机控制音响,演员上场对口型即可。

三人一台戏!

草戏班子_20240502151802_conew1

 

据说现代商业巨头马克斯有句话——“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乡村集镇庙会是草台班子吗?

我认为不是的。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就聚集在乡村集镇的庙会上。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耕文化将会逐渐湮灭于现代化的进程中。

庙会也可能消失。

我说不清楚是喜是悲,至少是很可惜吧。

最后几句话,作为这篇小文的结语。

—— ——

初稿:2024-5-2    22:30

作者简介

王贺伟,笔名汪河。

河南镇平人,蒙古族,职业医生。喜欢读书,退休后封刀,在电脑上练习输入法,作为延迟脑萎缩的手段,时有作品发表。

属于一介不入流之文学爱好者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