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散文 || 雅颂桃源君子风——桃源笠叟《眉园韵》代序

 花海诗音 2024-05-23 发布于山西

风流雅舍


雅颂桃源君子风
——桃源笠叟《眉园韵》代序

风  流

泰山西麓古邑肥城,素称“君子之邑”也。溯其源,竟至春秋先哲大儒左丘明矣,其故里乃肥之衡鱼也。孔子与其共好恶,尊之为“君子”,司马迁称之为“鲁君子”。肥邑又出一方特产肥桃又名佛桃者,个大形美,质特味佳,熟可吸食,久享“群桃之冠”美誉,其栽培亦自春秋始,迄今达十万亩之盛,因称“中国佛桃之乡”。千载而下,君子之风绵延于桃乡大地,年年桃花,代代君子,今人呼为“世上桃源”。其中有桃源笠叟者,乃钓月轩之主人,新著诗集两部,曰《眉园韵》,曰《桃源钓月》,续文脉,赞桑梓,感时花,吟风月,健笔凌云,恣意纵横,清歌雅韵,追古颂今,凡数百首,鸿篇巨制,洋洋大观矣。



初识笠叟君,当在庚寅盛夏,余正忙于参编《肥城文化通览》。时君等已诗名大噪,而余埋头故纸,与君同居一城竟不闻矣。待见其人,文质彬彬;观其行,风度翩翩;听其言,谦谦有礼;读其诗,皇皇焉有盛唐之意。此诚所谓君子也,遂与交渐多。序齿稍长,便呼为兄。兄执业于粮油,游刃于工商,仗义疏财,接济贫弱,扶人危困,颇有陶朱公范蠡之商圣遗风焉。又结交文朋,资助诗友,一时墨客云集,犹《水浒传》之小旋风柴进再世,又如战国之孟尝君重生。因益敬之。兄籍王庄花园,即昔杨庄,“左揖泰山,右挟大河,汶泗遴(邻)其南,陶山镇其北”,“境僻而山匝,土沃而民纯,所谓桃源者似矣”(清·杨保彝《重修陶南山庄眉园记》)。陶山,即范蠡归隐之地也。清末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聊城“海源阁”之主人杨氏,于杨庄别置田舍,筑楼藏书,名曰“陶南别墅”,又称“眉园”。然世事沧桑,眉园湮没于风尘近一世纪,近由余等文友探寻发掘方水落石出。其间,笠叟兄奔走呼号,策划保护,出资出力,为之殚精竭虑。此自有诸友诗文若干以记之。而尤可铭者,兄动乎情,发乎声,依乎礼,言乎诗,独创眉园之韵,且振臂一呼,应者纷至;又兼性爱东篱,情追高古,新结钓月一体,古邑诗坛遂焕然一新焉。近年笠叟兄又于业余主编重修族谱,带头捐修家祠,并潜心于乡土文化之研究,忙且乐也。

数年后,余专事于左丘明文化研究院,适天降大任,蒙师友举荐,赖领导奖掖,得同仁相扶,谒诸多贤智,结一干文友,仰仗社会各界,秉承君子之风,延续君子文脉,弘扬君子文化,共举君子盛事。其间,笠叟兄积极响应,多有襄助,激情四射处,亦见诸诗稿。

笠叟兄目光犀利,视域开阔,才思敏捷,下笔有神。其诗置景于桃乡,皴染君子文化之底色,既探幽历史,勾画乡俗,颂扬先贤,唱和乡友,又寄情山水,闲吟四季,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皆入砚内,可谓收尽人间万象,话足世间风情,品透人生百味,写满忠义担当。一言蔽之,大雅高歌君子之风。诚以君子之为而养君子之气也。兄擅格律,而律多于绝,七多于五,亦偶有排律,皆工稳,多出新,格调清幽,意境深远,尤其自创一体一韵,文质相含,雅俗共赏。钓月间隙,兄尝为余赋诗七律二十四首,以和拙著《甲午书简》所咏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万字诗文,劳神费力自不待言。而其和诗言近旨远,境美语新,切中肯綮,点石成金,且多以溢美之词而寄勉励之意,诚乃高山流水之韵,亦未尝不尽显君子风范也。

兄幼孤,且出于寒微,并无“丹书铁券”庇护,更无祖上功爵荫封,母子相依,艰难度日,读至高一即辍学谋生。及长,则夫妻联袂创业,团结众人戮力经营,方入通途。其诗文则多赖自学自悟矣。今事业有成,诗名大盛,母慈妻贤,女儿出众。而其中甘苦惟自知也。且喜君子推己及人,博爱无边,绵延方长。今两集付梓,嘱序于余。余不计才疏笔拙,欣然应允,亦仅为仰慕君子也。因赋诗一首,赞曰:

秋水春山意未穷,
何人近体可称雄?
眉园竹壁创新韵,
别墅松窗挽旧弓。
钓月轩中言往事,
洗心砚里诉初衷。
文章合为时而著,
雅颂桃源君子风。

      
              乙未戊子丁丑  
                  于泰山西麓一鹤轩

(桃源笠叟著诗集《眉园韵》,20.6万字,于2016年3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

桃源笠叟简介

杨衍忠,男,笔名桃源笠叟,1966年2月生于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花园村。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理事,泰安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泰安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肥城市诗词学会会长,钓月诗派创始人。个人专著《桃源钓月》《眉园韵》等。










舍长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1967年4月生,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东军寨村人。现任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工作室主任。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初任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后从事乡镇党委宣传、文秘、办公室和市纪检监察、市政协文化文史等工作。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编《泰安区域文化通览·肥城市卷》《肥城文化通览》《肥城抗战记忆》《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汶阳田农耕文化研究》《风物肥城》等著作多部。其中,任《肥城·我的家》特邀主编,《肥城一中创建史略》主撰,《肥城五千年》《左丘明志》《让左丘明绽放光明》《文脉铭读》副主编。《肥城五千年》荣获“山东省政协优秀文史书刊评选一等奖”;《左丘明志》列入《山东省志》诸子名家系列丛书,被评为2020—2022年度全省史志优秀科研成果。另外,策划编纂出版《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泰山宗谱叙录》等书多部,指导编纂《牛山志》《边院镇志》等。

2014年5月,奉命具体负责筹建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并主持其日常工作(至2018年),创办全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左丘明文化、也是肥城唯一一份具有省级内部刊号的《左丘明文化》杂志,任执行主编6期,主编2期。在省市级文史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宋李穆墓志考》在2017年第6期《寻根》杂志(河南大象出版社主办)发表;《民国版与清代版〈左传精舍志〉之初步比较》,在2015年第2期《泰安文史》发表。主持的《左丘明文化发掘传承研究》被泰安市社科联确定为2016年度重点社科课题,被鉴定为优秀等级;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泰安市社科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

出版个人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并被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政协文史馆等单位收藏。《甲午书简》荣获第三届泰安市东岳文学艺术奖三等奖。为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肥城篇》提供肥城特色历史文化咨询,并出镜后者访谈。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主编简介
花非花,一个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  
“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本期编辑:花非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