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动吸烟导致肺癌发病的机制解析 国立癌症研究所等

 Wsz6868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被动吸烟导致肺癌发病的机制解析  国立癌症研究所等 2024.05.23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研究小组表明,吸入流向周围的香烟烟雾的被动吸烟引起的肺癌发病,会诱发与本人吸烟的主动吸烟不同机制的基因变异。 由于炎症,特定的蛋白质被活化,从而发生变异。 据悉,今后将基于大规模的调查,继续研究儿童和成人后被动吸烟引起的基因组信息的差异,将其运用于肺癌预防和用药战略等。 抽烟容易得肺癌。 例如,作为致癌物质之一的被称为苯并芘的物质作用于DNA,DNA中的c (胞嘧啶)变异为a (腺嘌呤)。 由于这个“烟草型变异”,癌症发病。 另一方面,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被动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风险,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基因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河野隆志领域长(癌症基因组学)等人的小组为了分析发病机制,对肺癌患者进行了调查。 对在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接受肺癌手术的213名10多岁和/或30多岁的女性中“受到被动吸烟”的213名患者进行了基因分析,其中,得到同意的64人分析了所有基因组区域,因主动吸烟导致肺癌发病。

研究对象肺癌女性的数量(上表)和这次进行的基因分析的示意图(河野隆志领域长提供) 结果表明,在被动吸烟中,“APOBEC (阿波贝克)型变异”这一与烟草型变异不同部分的DNA发生了变异。 具体而言,DNA中的c (胞嘧啶)变为t (胸腺嘧啶)或g (鸟嘌呤)。 这种变异是由烟草中含有的物质引起的肺部炎症,导致波旁蛋白活化而诱发的。 认为是由于阿波贝克型变异促进初期的肿瘤细胞恶化,引起肺癌的机制。

吸烟者的肺癌机制“烟草型变异”和这次发现的引起被动吸烟肺癌的机制“APOBEC (阿波贝克)型变异”的不同(河野隆志领域主任提供) 阿波贝克型变异被推测为被动吸烟导致肺癌发病的原因,同时也发现在癌细胞的DNA中并不均匀存在。 河野领域长说:“因为是不均匀的存在,所以不会作为异物被排除,而是'幸存’。 除了烟草含有物质引起的炎症之外,这可能也是导致癌症的原因”。

阿波贝克型变异的示意图。 组织内变异不均一,被认为会转移到肺癌(河野隆志领域长提供) 另外,此次之所以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女性,是因为男性患者的被动吸烟只停留在居酒屋等临时性场所,处于日常暴露于监护人和配偶吸烟环境中的类似环境下的女性较多。 另外,肺癌发病的时间多在被动吸烟几年~几十年后的60多岁以后。 分析结果表明,阿波贝克型变异突出表现在有被动吸烟但不吸烟的女性身上。 在吸烟女性中几乎没有发现这种变异。 此外,吸烟女性中出现的烟草型变异,无论是否被动吸烟,在不吸烟的女性患者中几乎不出现。

在主动吸烟者和有被动吸烟的非吸烟者中,基因变异的发生方式产生了差异(河野隆志领域主任提供) 由于在这次的研究中,患者的母亲数还没有多到可以比较10多岁和30多岁被动吸烟的影响,河野领域长说:“我希望今后能调查更多的患者,调查监护人下和配偶下被动吸烟带来的世代差异的基因组信息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他表示:“调查基因变异,在考虑抗癌剂目标的战略中非常重要。” 而且,为了防止被动吸烟,希望在室内全面禁烟,在室外不暴露在被动吸烟的环境中。 研究在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 AMED )和内阁府主导的官民研究开发投资扩大计划( PRISM )等的支持下进行。 成果于2月19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杂志《天体物理学》的电子版上,4月16日由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发表。 相关链接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证明被动吸烟会诱发肺癌的基因变异,肺癌发病机构也确认了避免被动吸烟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