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中大语文 2024-05-23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材料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

材料二: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尼采

材料三: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作为时代青年,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佳作展示】

无限风光在险峰


年少时,林则徐心怀壮志,刻苦读书。他曾在书房挂上这么一副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对联中向着顶峰攀登的精神,予他莫大激励,也给我们颇多启发。

众所周知,对一座山来说,最好的风光,不在山脚,也不在山腰,而在山顶。因为,山顶海拔高,视野好,四周旖旎风光,可以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美好体验,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断攀登。

“无腿勇士”夏伯渝克服重重困难,靠着假肢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欣赏到了最壮观的雪域美景;“火药王”王泽山在60岁成功名就后重新出发,再一次登上了科技高峰,令无数人仰望。他们的事例让人热血澎湃,也鼓舞着你我向上攀登。

然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有些人半途而废,有些人功败垂成,只有少数人成功登顶。原因就在于,登顶并不容易,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古人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气是登顶的首要条件,因为志气就像发动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当然,只有志气还不够,还需要“力”、“意”、“器”。“力”是强壮的身体,“意”是坚韧的品质,“器”是可靠的装备。众所周知,登山是体力活,没有强壮的身体,无法征服险峻的高峰。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登山的基础支撑。而坚韧的品质,则是心理依靠。它可以让一个人百折不挠,越挫越勇。就算一次冲顶失败,也不会灰心丧气,而会咬紧牙关,重头再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装备也很重要。山地靴能够防滑,手杖能够省力,地图能够指引正确方向……有了这些装备,就可以如虎添翼,登上顶峰。

然而,揆诸当下,一些青年也渴望登上学习、工作方面的顶峰,尽览无限风光,然而,他们却疏于锻炼,身体孱弱;不想吃苦,意志脆弱。他们平常也没有为攀登做准备,地图、手杖什么都没有,所拥有的,不过是每天都在做的“登山梦”。这样的梦想,就算再远大,也不过是水月镜花,因为它落不了地。而山顶的无限风光,也只能存在于他们的梦境里,无法变成亲眼所见的旖旎画面。这样的状态,诚可悲也,也让人警醒。

王安石有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顶风光总是让人向往的,然而能否抵达才是关键。愿你我具备“志”、“力”、“意”、“器”,不断奋力向上攀登,如此,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而山顶的无限风光,也将在登顶后映入你我眼帘,定格成永恒的精彩画面。

作文指导:高处与低处(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