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尚文苑】熟悉又陌生的哈尔滨/作者:于晓波/主播:紫寓

 博尚文苑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熟悉又陌生的哈尔滨

作者:于晓波 

2024年4月25日,我从天津乘坐高铁来到了阔别九年的哈尔滨。下车后,我对最熟悉的哈尔滨感到陌生了。

列车运行到哈站了,侄女发来了微信告诉我,她已经来到车站接我,我回答她:“好,你在出站口等我”。

下了车,我顺着人群到了出站口,四处寻找,怎么也不见侄女的身影。我看着车站楼上的哈尔滨站牌,懵了,这不就是我熟悉的哈尔滨火车站吗?怎么看不见侄女呢?我去询问工作人员,他回答我:“接你的人应该在南广场,这里是北广场。”原来哈尔滨火车站又建了一个南广场啊!我九年没来哈尔滨了,这里有了翻天覆地变化。我和侄女几经周折,终于见面了。

以前去侄女家坐公交车得半个多小时,这次我和侄女坐上了地铁,几分钟就来到了她的家。

第二天早上七点,侄女带我来到了红专早市。走进红专早市,仿佛进入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这里人山人海了,卖包子、馄饨、羊汤的小摊上早已人满为患,一些网红小摊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师傅们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热气腾腾的、烟火缭绕着,整条街都“仙气十足”。这里再也不是我以前来过的萧条的早市了。

黑色的巧克力油条;笨巧手 的干肠、大虾、红烧肉馅的包子;我买了几个刚出锅的尹胖子油炸糕,玫瑰豆沙馅,咬上一口,馅料缓缓流出来,又烫、又甜、软软糯糯的,绝对是舌尖上的美食,还有冰冰凉凉的糖葫芦、热烫酸甜爽口的锅包肉,一冷一热诠释了哈尔滨的冰城味道,在这里我见证了哈尔滨早市的变化,食品的多样化和销售模式……

我和侄女儿吃完早餐,就进入了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建于1898年的步行街,南起经纬街,北至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全长1450米,宽21.34米,是由87万块近1米长的方石竖直夯入地下铺成的。这种修路方式在中外道路史上也是罕见的。该街初称"中国大街(&quot),1925年改为“中央大街(&quot)。

中央大街,有独特的欧式建筑,松浦洋行,古朴典雅,诉说着商业的繁华与历史的厚重;马迭尔宾馆,华丽典雅,展现了尊贵与舒适的完美结合;万国洋行,多元开放,体现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华巴洛克,独特融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沿街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国际商店、书店、药店、饭店、餐厅、酒吧、影院、舞厅等。我游走在中央大街,感受着今昔的变化。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丰富的美味佳肴,热情好客的哈尔滨人民,多彩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不仅是哈尔滨的缩影,也是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真不愧享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啊!

这里冬日是流光溢彩的冰雪大世界,夏天是微风清凉的避暑胜地。如果你想了解哈尔滨的历史,品尝哈尔滨的美食,欣赏哈尔滨的艺术,感受哈尔滨的火热的氛围,那就来哈尔滨吧!哈尔滨欢迎你!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海博尚文苑】作家于晓波优秀作品选

上海博尚文苑作者简介

于晓波,网名:枫叶。黑龙江人,教育工作者。退休前,是一名中学高级数学教师。退休后,喜欢阅读、绘画、旅游、写作。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生活的点滴,歌颂人间的真、善、美!

上海博尚文苑主播简介

房洪艳·网名:紫寓,在时光的慢途中,捡起朗诵,穿越生活,不忘初心,远离浮躁,审视心灵,寻找诗意,让生活有诗和远方,愿把美好的声音放飞于每个听者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