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故】约翰·杜威:教育哲学

 顺其自然h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及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杜威一生著作颇丰,涉及科学、哲学、艺术、教育、社会等诸多领域,主张从实践中学习,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图片

编 者 按 语

约翰·杜威及其夫人于1919年来华,在随后的两年又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撒布了教育的种子。杜威起程归国时,胡适写有《杜威先生与中国》为之送行,刊登于《东方杂志》和《民国日报·觉悟》。杜威的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思想界,可以说,即使在当今的中国,杜威的很多思想也仍然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教育哲学》为约翰·杜威在华重要讲演之一。1920年12月始,约翰·杜威每逢周日上午在教育部会场做该主题演说,持续至次年2月20日,共计十六场。本篇推送伏卢笔记中杜威《教育哲学》的第一部分。人的成长不是自发的,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不断地重构教育使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杜威在此解释了教育以及教育哲学的重要性,“教育哲学就是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去实行不务盲从,不沿习惯的教育”,他将较为长久的儿童时期视为人类进化的关键所在,并分析了“文字教育”“学校教育”与“人生日用”愈行愈远的流弊,点明教育哲学更新的必要性,“教育不是个人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家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化最有效的一种工具”。

本文节选自[美]杜威著、张恒编《杜威五大讲演》,金城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66—69页。

图片




教育哲学(节选)

文|约翰·杜威

我开端先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是不可少的?第二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哲学,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哲学是重要的,是不可少的?
解答第一个问题,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放,就是因为人类在婴孩时期,自己不能生存,要是没有父母去教育他,扶助他,就不能成人了。有许多低等动物的教育,从小到大,不过都是偏于形体一方面。人类却不能仅注重形体一方面,还有心理、知识、道德各方面的教育也都应该注重的。因为人类的婴孩时期,是个渐进的时期,什么人都要经过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所以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
简单说,教育所以不可少的缘放,就是因为“生”与“死”两件事。人类当生下来的时候,不能独立,必须依靠他人,所以有赖于教育;死去的时候,把生前的一切经验和知识都丢了,后世子孙,倘要再去重头研究,岂非太不经济,甚至文化或可因此断绝,所以因为人类有死的一件事,也非有教育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之子孙不可。
解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并不是说教育哲学万不可少,不过很重要。且从反面看,倘使人类没有教育哲学,对教育事业必定不去研究它思想它,但看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从前怎么教,现在也怎么教,或学他人的时髦,或由自己喜欢,成一种循环的、无进步的教育。这就是没有教育学说的流弊。教育哲学就是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去实行不务盲从,不沿习惯的教育。
在一种保守的社会里,教育哲学是用不着的,从前的旧社会,大概都持这种态度,最近二三百年来方才有点进步。社会学上有个笑话,说在以前石器时代,斧头都是用石做的,后来有一个人发明了铁也可以做斧头,于是那时候的人就用他所发明的铁斧,把他杀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社会的进化,的确如此,往往自己不喜欢进化,也不喜欢别人进化。
但是另一种社会里,学说却是不可少。这种社会不但不反对变迁,并知变迁不可没有。故能欢迎变迁的潮流,预料变迁的趋势,设法去帮助改良的人物,做改良的事业。
当现在变迁很快的时代,多少潮流在外面激荡,我们应该去选择哪种是对,哪一种是不对;辨别哪一种是重要,哪一种是次要。当这时代倘没有教育哲学的指挥,一定不能从这许多互相抵触、互相冲突的里面选出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潮流趋势。
教育与长进1(Growth)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试看,最下等的动物,其初生的幼崽,与父母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形体之大小而己;等级渐高,幼稚时期也渐久。一直到最高级的人类,婴孩与大人便完全不同了。我们看了这个比例觉得很奇怪,认为阶级最高的人类,产生婴孩便应该立刻变为成人,岂非可省许多事?记知这正是人类的极大利益。因为有了这一个很长的婴孩期,正可在此期内,尽量地教育他。人类的进化,全仗这婴孩期的长久。
再拿人类社会看,也能看出渐进的阶级。初民社会生话简单,教育也简单,不过无形中的一种仿效罢了,就是现在的文明社会,也大部分仍如此。他们没有学校的教育,只靠直接的教育。一切人生日用的事,都是他们的教育。
试看大多数的人,对于种种常识,实在比我们多。他们虽然不曾受过有法式的教育,然我们不能说他没有教育,不过他所受的是“不文”(Illiterate)的教育罢了。这种“不文”的教育,人类从前受了,都是不知不觉的。后来渐渐进化,觉得一切知识的经验都不可不保存,使它传得远、传得久,于是文字也就发明了。
后世的人把文字当做一个钥匙,去从古人经验所得的知识库里面取出种种东西来应用,这实在是一件最便宜的事。不过有了文字教育以后,渐渐与以前直接的人生日用的教育愈趋愈远了。文字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我们固然承认它是必需的,因为没有它,便不能把古人的东西保存起来,传授下去。但是这与人生日用愈趋愈远的流弊,却也不少,大略说,可以分下列三种:
(1)这种文字教育——学校教育——的结果,必定养成一种特别阶级。所谓读书人、文人、学者,都是从这种教育养成的。这种教育与旁的社会也很有关系,受这种教育的人,大约只有三种:第一,是古时的祭司、牧师、握教育权的人;第二,是有权势的人,从前所谓治人的人;第三,是有资产的人。
(2)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古代保存下来的东西,固然是最好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把这保存下来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反把人类社会日用的教育看轻了,认为社会日用的教育,不能算做正式教育的一部分。这就是第二个流弊。
引一个很简单的例,譬如“culture”这个词,本来是栽种的意思,是一件人生日用的事物。后来把受过教育能通几国文字的人,也叫做受过“culture”了。这就是从实用方面趋于文字方面的一个例。这种趋势,很可以从历史上看出来。欧洲数百年前,自然科学早已发明了,学校里面却还不曾将它收到课程表里去,即使收了,也不能占重要的位置。从一般人的眼光里看来,认为这种自然科学比较那讲文字讲道德等高深学问下贱得多。从前希腊文明发达到这般地步,却是不重科学,现在欧洲重文轻实的趋势,也是受了希腊影响。
(3)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校渐成独立的机关,与社会不生关系。社会上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学校却还在那里教。社会上很有重大需要的东西,学校反不肯教了。大家看得教育当一件容易的事,以为只要一本书,一般小孩子就办得到的,无所用其研究的。所以学校变了最古的东西,最守旧的东西。举一个西洋教育史上的例:二三百年以前,欧洲商业很发达,那时候还没有轮船,所以商品都是大家合股装在帆船里运输的。因此那时对于这件事的计算,如盈余分配等事,非常重要,特在数学书里面添了一门。现在轮船发明了,这种事实也全没有了。但是数学书里面这一种算法,却想尽种种方法不把它废去。问他为什么呢,说是从前传下来的东西,最然没有用,也不能去掉的。
以上三种流弊,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要讨论的问题:
(1)怎样可以使特别阶级的教育,变成大多数,变成普及;
(2)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得一个持平的比例;
(3)怎样可以使守旧的教育,一方面能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最好一部分,一方面能养成适应现在环境的人才。
以上三个问题当中,第三个最为重要。我们是现代的人,是20世纪的人。以前保存下来的东西,我们当然是不够用的。我们应该想法子改造从前教育的目的、方法和材料,使它们适应现代的需要。
指挥教育、改造教育,好像驶一只船:装载货物,固然应该持平,不要使它畸轻畸重,然装了以后不能扬帆开驶,使满装货物的船停在船坞里腐烂,当然是不行的。古代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我们应该把这满装货物的船,乘风前进,不使它停在船坞里腐烂。
我开场从长进讲起,现在也用长进来收场。人类共同的组织,也从幼稚时代到长大时代。下等动物的繁殖,与它的父母没有分别。小猫大猫,小狗大狗,都差不多。两千年以后的猫,我们可以预料同现在一样,但是两千年以后的人类,我们可能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们要是不喜欢暗中摸索,听其自然,就应该用教育哲学去指挥引导向我们预定的方针,达我们希望的目的。因为人类进化很难推测,若听其自然,暗中摸索,是非常危险的。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要使它没有危险。所以教育不是个人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家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化最有效的一种工具。
注释:

1. 此处的“长进”为伏卢笔记中的翻译,后续对杜威思想的讨论都倾向于把此处的Growth译为“生长”。


编者|许扬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