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治脑鸣的方子!肝风不动,脑中不响,细微处见真知

 智慧男孩罗智允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谈谈,中医对脑鸣的治疗经验。

怎么谈呢?还得讲故事。不讲故事,只讲道理,就干涩无味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43岁,是一个干部。

大概在两年前的一天,她忽然就感觉到,脑子里有“喳喳”一样的声响。同时,耳朵里也有“嗡嗡”声。

一开始,她还没察觉,这“喳喳”声源于自己的脑子。后来,她发现,自己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这个声音都会不时响起,这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图片

不过,在当时,这个声音还不算大,不影响工作,不耽误休息,所以压根没注意。

后来,这类声响就逐渐加大了,而且一旦响起来,就不容易停。白天状态稍好,夜里就严重,让她难以入睡。

到这时候,问题已经持续两年了。她这才就医。

到医院五官科检查,没发现任何异常。到神经科做脑血流图,发现也没啥大问题,不过是脑血管紧张度轻微地有所增加。医院给开点药,回去吃,毫无效果。

最终,患者被折磨得有了厌世情绪,说总这么响,情愿一死。死了,就彻底安静了。

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她求治郭子光前辈。

郭子光,您可以翻阅查找他的学术生平,非常了不起,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也是中医康复学科的开拓者。

当时,郭师看这个患者,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脉略弦缓,舌质偏红,舌苔白润。面色润泽,但有些微微发红,整个人神情似乎比较急躁和苦闷。这也难怪,被脑鸣耳鸣折磨了两年,心情不好可想而知。

其他的,饮食、月经、血压,均比较正常。

了解到这些以后,郭师沉吟片刻,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磁石30克,石决明3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琥珀20克(以上均先煎),郁金15克,法半夏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开3剂,每日一剂,分3次服用,其中睡前要服用一次。

图片

结果怎么样?患者二诊的时候,喜笑颜开,说喝了药当天晚上,这个脑袋里就不响了,耳鸣声明显减弱。患者睡了一个难得的好觉。只不过,这个药的味道,实在太难喝。入口以后,令人作呕。

这时候,原方去掉石菖蒲,远志减为6克,再投3剂。

最后,郭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善后。

最终,患者家属来告,患者脑鸣和耳鸣完全消失,生活恢复正常,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郭子光前辈的临床经验专著中,在业界颇有影响。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里的原委。

其实,这个患者的辨证,也不算特别难。就看我们能不能和郭师一样,抓住细节主症,于细微处见真知。

你看,这个患者,虽然月经、饮食等一切正常,但是脉象偏弦,舌偏红,面色微红,性情急躁苦闷。这些,就提示我们,要考虑肝风的问题。肝气失和,所以脉弦。肝阳上亢,则面红。热迫血行,则舌红。肝主情志。肝气失和,所以患者情绪急躁苦闷。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很可能存在肝阳化风的问题。

中医讲,风邪,上先受之。越是高处,风越大。同样,人体越是高处,越容易受风邪袭扰。内风、外风,皆是如此。肝阳化风,显然是内风,但是它刮起来以后啊,也往上走。于是,肝阳不敛所产生的阳热之性,以及肝风,一起壅阻于脑,使得元神之府失去了清净之性,这就产生了脑鸣、耳鸣。

当然,这里还有另一层因素,就是患者舌苔白润,考虑是有痰湿。肝风夹痰上扰,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你看,这些辨证的细节,都很细小。你不去仔细观察和推理,很难发现其中的缘由。因为这个患者,症状不突出。你说肝阳化风了,人家血压正常啊,脑袋不晕啊,头也不胀啊,也没觉得头重脚轻,什么都好好的,所以就特别不容易看出来。对这样的情况,为医者,不细心观察,不大胆推测,你就没法给人治。

面对这个情况,郭子光前辈用的什么办法呢?你来看当时开的配伍——

磁石30克,石决明3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琥珀20克(以上均先煎),郁金15克,法半夏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5克。

很显然,这是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品,配上化湿开窍之品了。

其中,磁石、石决明、龙骨、牡蛎,都有平肝潜阳、敛镇肝风之效。琥珀,可以镇静安神。

郁金,用于疏肝解郁、清心安神。

法半夏、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而安神。

五味子,可以养心安神,其收敛之性还有助于息肝风。

图片

你看,这个思路,特别简单,就是针对患者肝阳上亢,兼夹痰湿的问题而设。有什么问题,用什么药,干脆直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有什么体悟呢?

其实,对于这个脑鸣、耳鸣,有很多朋友觉得挠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身上没别的毛病,就是脑袋里响,你说这愁人不愁人?

但我想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问题既然出现了,一定意味着问题的存在。既然有问题,那一定会有其他的体现。这就看我们能否抓住细节,能否对相关的中医理论,做到熟知。

比如说,像这个脑袋,中医讲是元神之府,是清净之地。它响了,说明一定有邪气干扰它。什么邪气呢?无外虚实两端。要么是气血亏少、髓海失充,要么是肝阳化风,痰热内扰,要么是淤血阻滞,气血不通。其中,肝阳化风,又是比较多见的。因为你发病的地方,在上头。风邪,是最容易上扰的。我们结合这些理论知识,再细微观察患者的舌脉、全身特点,可能就不难发现问题之所在。一切,都需要长期地磨练和积累啊。

这方面,郭师的医案和用方,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专业读者朋友,应细细品味。普通读者朋友,我们收藏好,日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加减借鉴。这里的要领,是平肝潜阳。不存在肝阳上亢的问题,就不能这么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