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月5月热点时评作文素材

 青梅煮茶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我的阿勒泰》播放量破千万
文艺作品也要扎根在祖国大地上

【适用话题】人文底蕴、美育、文化自信、文旅合作新生态、中国故事

近日,《我的阿勒泰》在网络上掀起了观剧热潮。剧集以新疆阿勒泰为舞台,通过一系列温馨感人的故事,鲜活展示了当地的风情民俗与居民的精神世界。(5月9日 中华网)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著名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原著本身就是一部扎根于美丽的阿勒泰的文学精品,也饱含着作家对阿勒泰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理解。李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瑰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而演员们的倾情演绎,将一个个平凡而又温情的故事生动呈现,使得观众仿佛亲身漫步于阿勒泰的山川湖泊间,感受到那份源自大地深处的质朴与纯净。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正是文艺作品生命力之所在。

该剧的成功,还在于其开创性的“文旅合作新生态”。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的阿勒泰》破千万播放量,不仅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对文艺创作回归本质、服务人民的肯定。未来,期待有更多文艺作品能够扎根于祖国大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葳蕤生香,氤氲绽放。

“火山爷爷”火出圈
互联网的意义被具象化了

【适用话题】银发知播、责任担当、知识与智育、终身学习、教育的公平、互联网的利处

近日,83岁的“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凭借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和富有亲和力的说话风格在短视频平台获得越来越多人关注。截至5月3日,刘院士的账号已有123.9万粉丝,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一刻,互联网的意义似乎被具象化了。(5月2日《中国青年报》)

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无界限的“教室”,具备传统教室所缺的公共性特点。这个“教室”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开放的空间促进了公共意见的交流,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弹幕中提问和表达观点,达成共识。互联网上有多位教师因讲课而走红,如北师大副教授陈志新、退休教师杨维云和王广杰等。他们通过线上教学打造了一个公共“教室”,吸引了大量渴求知识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这个“教室”是实现价值的舞台;对学生而言,是获取知识和发展的平台;对社会而言,有助于提高整体素质。这就是抽象意义具象化的体现。

互联网让有价值的内容更易被看见。网络时代,我们能接触到更多元信息,但内容的价值性愈发重要。好的内容终会被发现,并在互联网推荐机制下被更多人看见。例如,“火山爷爷”最初短视频流量不佳,但因其内容的价值性,最终被更多人发现。

“火山爷爷”在广西某学校讲座时曾对学生们说:“不要怕没机会,孩子们你们还要努力一点。”已经83岁的“火山爷爷”从来无惧年龄,37岁考研,40岁学英语,80多岁还时不时跑野外,他用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是“学海无涯”。我相信吸引大家的不仅是“火山爷爷”优质的科普内容,还深深被其内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所折服,而这正是当下的我们所稀缺的。

停止“翻译”我们的文化
让中国文化以本来的样貌走出去

【适用话题】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出海

近日,博主孙悦在短视频平台呼吁停止“翻译”中国文化,她称在英语的语境下,日本的拉面就叫拉面(Ramen),韩国的杂酱面就叫杂酱面(Ja jiangyeon)……每一个翻译都带着本国文化的特色,也成功地走了出去。但中国大部分美食的翻译,却为了方便外国人的理解,进行借代或逐字翻译,例如“蛋炒饭”是“Fried egg rice”,不仅毫无新意更是失去了本身的特色。该呼吁引发广泛关注,让人们思考在推动文化出海时,是否应守住中国文化本色与纯粹,让它们以本来样貌植入世界。

语言作为交流媒介,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时代,语言进化与纠正有助于精准传递信息、减少误解。例如,正如今年是甲辰龙年,不少人注意到“龙”已改译为“loong”而非“Dragon”,央视新闻发文称,中国的龙也不是西方文化里代表邪恶与贪婪的“dragon”,而是吉祥与尊贵的象征。此前,“功夫”“麻婆豆腐”拼音及“long time no see”等已入英文词典。网友称,我们强大且值得骄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例如,中国人的饺子蕴含了中国人深厚的情感记忆,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与西方的“dumpling”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注重挖掘和传承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元素。通过深入解读和展示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和内涵,让世界了解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然,停止“翻译”中国文化并非封闭自守,而是更开放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文化出海关键在于独特性,并以开放包容姿态与其他文化交流。全球化背景下,坚守独特性尤为重要。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应以其原貌走出去。同时,开放包容地与其他文化交流,丰富内涵,推动创新与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建立自主话语体系,掌握翻译与传播自主权至关重要。保持神秘感是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起点,音译翻译方式既传承文化,又保留特色,使中国文化以原貌融入世界。

回乡种田
当代年轻人渴望摆脱“内卷”的新思路


【适用话题】摆脱“内卷”、劳动与劳育、乡村振兴、更换赛道

“五四”青年节,这个本应是赞扬、鼓励当代青年人“挺膺担当,奋楫扬帆”的节日,却在当天热搜上出现了一个词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种地”。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城市生活的压力使他们渴望回归田园,寻找释放压力的窗口。近年来,《向往的生活》《种地吧》等节目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年轻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回乡种田”体现的是当代年轻人在探寻“自我价值”道路上的深刻思考。“回乡种田”在一些人眼里是消极、逃避的行为,但其实不然,麦穗上颗颗饱满的麦粒,果树的枝桠上坠满了的果实,犁好的一块块整齐的土地……这些都是自我价值的体现,面对城市里无休止的“内卷”,年轻人的内心的虚无感愈发严重,从而希望通过农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寻求心灵的满足。

“回乡种田”是年轻人走出“内卷”困境的新赛道。在当代农业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种田”早已不是落后、保守的象征,无人机监测、水培农产品、AI智慧种地......这些都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体现,而当代年轻人从城市走入农村,无疑是为农业的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种田”不是逃避,还可以是一种“另辟蹊径”。这是一条新赛道,在改善自己生活,满足自身要求的同时更促进了乡村振兴,也更加体现了在身处困境之中,年轻人主动求变,灵活面对的积极面貌。

“45度青年”“社畜青年”……诸如此类的词语是年轻一代对自己的自嘲,面对当下的快节奏、“卷不赢”的生活困境,“回乡种田”四个字是年轻人看清生活本质后选择勇敢面对的表现。

小孩打碎博物馆瓷瓶被免赔
一堂生动的“人文公开课”

【适用话题】人文关怀、理解包容、发展的眼光

5月2日,山东淄博,国艺馆文化艺术馆内,一小孩打碎了一个标价116000元的花瓶,馆方没有不依不饶的一味索赔,而是先问孩子有没有伤到,随后大气表示孩子不是故意的,免赔。这样的人性化处理,皆大欢喜,展现了博物馆的理解包容和人文关怀。

但事件的评论区里,有人称“瓷瓶根本不值12万”、馆方“就是要碰瓷”等;也有人称,对孩子“迁就就会让他以后犯更大的错误”“长大摔更值钱的”等。网友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近12万元的瓷瓶不加玻璃罩等额外的保护措施摆在桌子上,周围也没有警戒线,确实是是馆方的粗心;家长带了小孩子进馆,没有做好监护,是家长的疏忽。

但是,我们不能让评论区的指责和争议,掩盖了这堂人文公开课的深刻内核。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与互相理解,我们不能因为馆方的一点儿失误,就将其冠以“碰瓷”的阴谋论,也不能因为小孩子出了一点差错、家长的一次粗心大意,就立刻扣上“熊孩子”“熊家长”的帽子。我们要容许“偶然”“意外”事件的发生,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孩子的差错,认识到小孩子需要时间成长、明是非道理,不能冠以“熊孩子”的名号一竿子打死。容许犯错、鼓励改错,是我们常说的话,对博物馆如此,对粗心大意的家长如此,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孩子也应该如此。

博物馆、小孩子、孩子的家长以及网友,都应该体悟这堂人文公开课的深刻内核,大家共同努力,让这样的意外事件再少一些,也让这个社会更加包容、有爱。

年轻人卧铺挂帘子遭吐槽

【适用话题】社会和谐、传统美德、公共服务

近期“阿姨吐槽年轻人下铺挂帘子”事件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阿姨在道德绑架,有人则认为年轻人应该尊老爱幼,主张尊重老人的权益和需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年轻人来说,在维护个人隐私权时,应注意不影响别人,能主动提供便利和帮助更好;对老年群体而言,也要逐渐接纳年轻一代对公共空间使用的新观念,平等对待年轻人,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讲。

卧铺挂帘之争引发的不快,是双方少了有商有量、换位思考的默契感。善意常常是“双向奔赴”的,彼此都心怀善意、沟通互动,才能让旅途更适。毕竟,这个世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多几分理解和包容,公共区域才能多几分暖意与和谐。

“再见了,英雄爸爸”

【适用话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烈士精神

民警史礼海为保护群众安全,不幸被持刀行凶的嫌疑人刺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3岁。追悼会上,史礼海年仅1岁的儿子拍着水晶棺喊“爸爸”,这一幕,让人红了眼眶……

古有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豪气,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今有为保护群众安全不幸被持刀行凶的嫌疑人刺伤牺牲的英雄烈士史礼海,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烈士忠魂万古存,愿山河依旧,烈士不朽,致敬!

脑瘫大学生考研成绩超国家线100多分

【适用主题】逆风翻盘、坚韧不屈、拼搏努力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董凌峰,以343分的考研成绩跨考上内蒙古农业大学,尽管患有半先天性脑瘫,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董凌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天生患有二级多重残疾,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甚至拿笔写字都比正常人困难。2020年,董凌峰考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大学四年,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三点一线”,他的成绩排名位列前茅。2022年他加入了家乡的一个公益协会,累计参与公益50余场,向协会捐献物品和资金累计5000余元。大三下学期,董凌峰决定跨考农村发展专业,决心要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以343分的初试成绩成功上岸。董凌峰说,他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人只要活着,都一样。掌握自己能掌握的,做好当下的事情,坚持住,就会有收获”,愿我们都能汲取力量,不断向上生长!

38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适用主题】文物回归、文物重视和保护

4月17日,国家文物局从美国成功追索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举行。经初步鉴定,专家判断该批文物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我国藏传佛教文物,涉及佛塔佛像、佛教饰物等类别,涵盖铜、泥象牙、术等材质,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840年以来我国流散到海外的文物超过1000万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促成超15万余件文物回归。近年来,我国关于文物追索返还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展深化。流失文物追索不仅牵涉复杂的法律难题,还往往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让我们欢迎文物回家,也盼每一件流失文物都能踏上回家的路!

“NPC文学”兴起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适用主题】感受平凡、活出自己的人生、做真实的自己

最近,网络上出现一种'NPC文学',即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NP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这种共鸣和情绪的宣泄也让更多人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NPC文学的兴起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求密切相关。一些人将自己的生活比喻为游戏中的NPC,认为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没有太多的探索和交流,不被人关注。那些看似无用,实际上却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角落里为故事增添色彩的NPC们。他们或许就是默默无闻,但努力生活的你和我,正在努力生活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呢?

因此我们不应只看到NPC的“可有可无”,更应该看到他们虽然普通但敢于接受平凡、回归平凡的一面。平凡不是自甘堕落,它也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人生态度,平凡的人或许也在享受着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在生活这场游戏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享受这场游戏。世界没有失败,只有“经验值+1”。亲爱的玩家,愿我们都能卸下重担,放肆生活,在只走一遭的世间找到自己的快乐。

【学习资料合集】领取方式

点击名片,关注备考英语

注意:不是评论区留言哦~

回复【语法】领取《资深英语老师推荐的语法口诀》

回复【单词】领取《高中必背3500个单词》

回复【选择题】领取《历年高考英语经典选择题1000道》

回复【填空】领取《全网完形填空最全提分攻略》

回复【考点】领取《英语考纲100个高频考点》

回复【短语】领取《常考的526个短语及经典例句汇总》

回复【句子】领取《高考英语必看的255个句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