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苑枫: 老来翻书展卷有益

 百荷书房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老来翻书展卷也有益


文/苑 枫 图/网络


展卷有益,这话不假。我越来越有感觉了。
我几乎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甚至可以说书就是伴儿了。有了书就有点事干,没了书就觉得没招没落的。这其实绝不是说我怎么怎么钻研读书做学问,请别误会,更没有卖弄或瞎嘚瑟的意思,也没那个必要,而是一种习惯了的生活方式而已。
记得汉·乐府诗《长歌行》有两句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说老实话,我恰恰就是那个从小愚钝,读书时也没好好学习,工作以后瞎忙乎一通。至于教书吗,也就是“贩卖”从老师那儿批发的货物。没有什么自己的真材实料。说的真实点。到老来才觉得亏欠太多,欠自己的,也欠学生的。应了那句“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省悟了,该补补课了,然而,年事已高,记性又不好,怎么也记不住了。“老大徒伤悲”真的就是真情实感了。也应了那句“老来读书后悔迟”了。
我又是一个一无是处,唱歌跑调,跳舞没乐感,麻将吗,没兴趣儿。就这么点情趣,或美其名曰:爱好。有人是过目成诵,我是过目就忘。所以每天读书每每忘,无奈就只好边读边记,记在书页眉头边角,便于复读查阅,再后来干脆把感知打字成文,一来二去,竟有了千余篇目拙作,自我安慰,权且也叫做文章,敝帚自珍,后来渐渐的搜集在一起,堆积成了几个本子,经我的教授级学生修订,编辑改正,虽然品味不高,也不得不名之曰“书”。
时今虽已八十有九,然愈发翻书成趣,成瘾,不翻不快。且杂乱无章地翻阅。我之所以叫作“翻”,是因为不系统,不全面,不通读,对于长篇巨作已无能为力去读了,不读不甘,读又力不从心。读一会儿,翻几页,不是浑身无力,就是眼花缭乱,持续不了多久,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不得不叫做翻。图的不是“黄金屋,颜如玉,千钟黍”,而是补偿读书的亏欠。哪怕是一点点启发,卓见,让心灵一震,兴奋灶立马升华,振作,情趣盎然。有时与书中人物对话,也会豁然开朗。心情大快。用医学家的话说:那或许就是内啡肽分泌了,情绪大好。也或许就是一副良药,也未可知。您说这书怎么能不“翻”呢?我想这或许就是老夫子说的“朝闻道,夕死足以”了吧!
翻阅的书很杂,且随意,也没有什么计划。用我自己写过的一首小诗中的一句话:半床书报半床人,信手拈来信口吟……。既有经,也有传,散乱杂书一股脑儿看。就说最近吧。邻居郭先生送来一套由李捷、于俊道主编,长征出版社出版的《实录毛泽东》,我反复翻阅,又与中共中央党史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院出版的《毛泽东年谱》、《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及亲随毛泽东27年的警卫队长陈长江的回忆录《毛泽东最后十年》对应比照,互为印证,不但了解到毛泽东的生平,伟业,卓越功勋。更进一步明确佐证了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衷。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子曰“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倍感欣慰。再现伟人良苦用心,天日可表。
翻阅罗斌编著的(全民阅读书库)《鬼谷子全集》,简直是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人生百态,故事多多,如同百科全书。真的觉得人生一世又有一奇书拜读,扩开心扉,不虚此读。于是记录数十篇心得,可借鉴之处甚多。
这几天偶而翻阅一本杜鹃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和合之道》,应属于医学书。书的本意是:经络养生导航,教你如何走出长久以来的健康误区达到身心和合。它的封面指出:生命之道,健康之道,人天之道,平衡之道,自主之道。它讲究人体复杂至极,被喻为天地人的三才,谓之“小宇宙”。其实,这正如小时候读《三字经》说的“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我虽不懂医学,但它的导航要人走向根本养生,要人自主健康,逐渐契入到心通天地,身和万物,人天合一。窃以为,书中把健康规律归结为:顺应自然,遵守道德则人天合运,身心康泰,天长日久,延年益寿。反之,违反规律,违背道德则人天失和,天灾人祸,身心失调,夭寿早亡。这是高论,而非吓唬人。
窃以为:医也好,道也好,德也好,人也好,天地自然也好……遵循规律,不可违拗。老子谓之;大道养生。
翻书是我的,或许也是许许多多人的必修课。限于年龄,身体,疾病等等原因,可能与书渐行渐远渐无书了。然而但能有一点点可能,人离不开书。所以哪怕不能读,翻翻也许就有益。
又如翻《智囊全集》,贵在一个“攻略”,故事很多,各个趣味浓浓。这让我联想起一个故事;据说著名作家刘绍棠去国外访问。一位外国记者问:听说中国要改革开放了,那么,一改不就成了资本主义了么?刘绍棠知道他的问话不怀好意,于是就回击说:照你这么说,你们喝了牛奶,岂不就会变成了奶牛了吗?这个回答是以谬论反击谬论。可谓秒答。我真想把这个段子收入《智囊全集》。
再比如翻阅《寿康宝鉴》,全书基本就是一个字“戒”。戒什么?看《西游记》猪悟能有八戒,据说佛家有十戒。有人说这书来自《不可录》,不宜看,其实看看又何妨?诚如书云:“非时不淫,非处不淫,恭敬神明,当有所回避和忌讳。”书云: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难道不也是发人深省吗?
手头有一本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做人不要“太老实”》一书,顺便翻翻,扉页有言:“翻开这本书,改变就已经开始!摒弃你的弱点,增强你的意志,审核你的观念,改变你的方法,让你越来越聪明,让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按说我们一向的观点训导,诚如《名贤集》开篇就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人们从小就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近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与美德。无可厚非。然而从辩证观点看世事,凡是都得相对的看。“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毛泽东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如近日普京大帝来访,我们就热情招待……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需冗冗赘叙。乾隆曾说;“君不可一日无茶。”笔者敷衍一句:饭不能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书医治百病,哪怕是翻翻也许获益匪浅。展卷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苑枫 2024年2月20日 于晚风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