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这件大事,我先抛块砖

 安喜的空间 2024-05-23 发布于上海

就是它 ⬇️

图片

拿错了

是它!

图片

这是一块普通的砖。

它也不普通——由钢渣和二氧化碳做成!

这是我们的「碳寻计划」和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共同在推进研究的一个碳捕集封存项目。

它运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两个废物:

废料(钢渣) 废气(内含CO2

将这两个废物一顿“揉搓”反应,就变成了这块砖。

它既可以用来作为护坡砖,也可以作为铺路、盖房或矿井填充的板材。

具体的反应过程,有点难解释,直接上图。

图片
图片

「变碳为砖」,这只是科学家团队们「减碳」的其中一招。

还有:

「高炉渣版」:用废料高炉渣混合CO2变成强力吸附剂,吸附更多CO2

(请看小编简陋的手绘示意)⬇️

图片

(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钢铁行业CO2吸附捕集及炉渣循环利用技术)

「风扇扇空气版」:通过风扇直接把空气扇到吸附材料上,收集的高浓度CO2可用来冶金或加工成食品等。

图片

(来自浙江大学的柔性模块化超低能耗直接空气碳捕集装备)

还不止这些,一些初创企业也在想尽办法「消除」或「改变」CO2,大多已有清晰的商业路径,能把CO2有效利用起来变成其他可用的物质。

比如,「吃掉CO2版」:通过基因编辑方式,培养细菌去吃CO2,吃完变成丁醇、乙醇、蛋白后,可拿来做成可持续燃料、饲料甚至是食品的原材料等。

图片

(来自初创企业——南京食气生化科技,合成生物技术驱动CO2固定与高值化利用)

图片

这些新奇的「招式」,来自首期碳寻计划终选出的13个项目。碳寻计划,是中国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首个寻找最前沿技术的亿级资助计划。

终选项目名单在这 ⬇️

图片

是的,我们将投入共计亿元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这13个项目落地,为它们「添一把火」。

我们的产业合作伙伴包括河钢集团、华润集团等,也「添了一把钢渣和高炉渣」,他们为这些项目投入千万级的配套资金,并在「高炉锅旁」直接提供落地场景

为什么给钱、给资源,还给场地?

这是因为,这些「招式」大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不容易规模化和商业化,可能会需要很多年才能迈出实验室。

所以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尴尬期支持他们「出山」,大展身手。

除具体的技术外,我们还支持了3个为CCUS技术提供「基础设施」的项目,包括:

● 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开展调研勘测出「中国CO2封存一张图」

● 同济大学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寻找适合封存二氧化碳的玄武岩场地

● 北京师范大学将研究开发CCUS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学

这些项目,将在今年和明年陆续完成试点建设。

图片

CO2过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而气温的上升给人类和地球带来极大危害。

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被称为实现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所以,我们发起「碳寻计划」,就是希望能支持这些前沿减碳、捕碳技术从实验室落地到工业场景,并快速实现规模化。

这些技术哪怕提升一点点,也能对减少CO2起到巨大影响。

而且,首批试点的技术覆盖钢铁和电力2个减排大头,要知道,中国占世界54%的钢铁产量,钢铁碳排放占世界的65%,减排压力巨大。

这些减碳技术,对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未来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钢铁在低碳标准上可能会有所提高。还有行业人士说:「现在谁能把二氧化碳捕下来,谁就有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今年,我们将发起第二期「碳寻计划」,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前沿低碳技术。

希望从这块砖开始,我们能和更多国内外伙伴,持续帮助这些创新技术,能在低碳行业里大展身手。

本期「碳寻计划」有砖互动:
评论区留言你还有哪些减碳的新奇想法
将抽取三位粉丝送出
由钢渣和二氧化碳制成的砖头各一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