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率高达95%,这些肺癌患者是怎么做到的?

 肺癌康复圈 2024-05-23 发布于安徽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胸外科刘浩表示:



如果一个肺癌患者满足手术条件,接受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95%,换句话说,100个人里面有90-95个病人能够活到5年、10年,甚至更久。

那么,很多觅友可能想问:是不是只有早期肺癌患者才能手术?术后要不要辅助治疗巩固手术效果?如果不能手术还有其它延长生存期的方式吗?

别着急,继续往下看,只要方法选对,实现长生存的患者并不少。

  01  

 中晚期肺癌也有手术机会

肺癌Ⅰ-Ⅱ期属于早中期,手术机会比较多,获益可能性大。肺癌中晚期则要看情况。

1.肺癌Ⅲa期,多数可手术

2.肺癌Ⅲb期,部分可手术

这一类患者,往往可能是肿瘤侵犯了重要的组织器官,比如说大的血管、肺动脉、上腔静脉、胸壁、心包等这些重要的组织器官,当无法做一个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的时候,也许我们就会选择保守治疗。简单来说,癌细胞到处扩散逃窜,手术可能切不干净,患者白受罪。

但是目前有个降期手术,即通过一些术前新辅助治疗,比如新辅助化疗两个周期,或者是联合免疫治疗,又或者是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的方法,让肿瘤缩小降期,过后再选择手术。所以Ⅲ期的患者一定要做具体的评估,或是看这个患者有没有手术的意愿,然后我们来给他创造条件做手术。

下面是我职业生涯中印象比较深的成功2个降期手术案例:

案例1

患者右肺上叶的肿瘤,由于肿瘤靠近肺门比较近,侵犯了上腔静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选择手术的话,不仅很难做到彻底切除,甚至可能在手术当中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了上腔静脉而放弃手术,这样的话,手术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因此我给患者选择了两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后再做一个增强CT,结果显示,患者的肿瘤明显退缩了,这就给我们的手术切除创造了机会。随后我们再选择腔镜下的手术,给患者做完全性的肿瘤切除,术后再辅助一定的治疗。这样一来,患者就可以获得2-5年甚至更久的生存期。

所以即使是局部晚期,有外侵(恶性肿瘤向外浸润),肿瘤侵犯了重要的血管、组织器官,我们依然能够创造条件来进行手术。

案例2

患者在术前没有发现转移,但是在手术当中发现胸膜上面有一些细小的结节,我们在手术当中做了一个术中冰冻的检查,然后发现这个患者有胸膜转移,那么这在医学上的分期就属于晚期。但是考虑到已经手术了,我们就给患者做了一个姑息性的手术的切除,也就是一个局部的肿瘤切除。

术后再做基因检测,发现患者驱动基因阳性,也就是他适合吃靶向药,然后我们给他吃了一代的靶向药,等患者耐药过后再上二代靶向药,当患者出现脑转移的时候,我们给他选择了伽马刀局部的治疗等等。这样一系列治疗后,这个晚期肺癌的患者,目前她依然活到了三年。

总结:大部分患者,是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充分的术前评估,然后来选择一个精准的治疗方案,会比较合适。

3.肺癌Ⅳ期,一般不手术

晚期患者扩散程度比较深,手术治疗无法达到我们外科医学上所说的完全性切除,切不干净效果就不好。这样的患者不如进行保守治疗、综合治疗,活的质量会更高,活得更久。

  02  

 手术后要不要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式,目的是为了巩固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1.肺癌Ⅰa期不需要

2.肺癌Ⅰb期部分需要

有高危复发因素是需要辅助治疗的,比如,肿瘤癌周微血管有癌栓、微小残留病灶(MRD)阳性、循环肿瘤DNA(ctDNA)阳性、支气管端淋巴管或静脉中的癌栓、肿瘤累及脏层胸膜、肿瘤大小>4cm的低分化肺癌或混合型肺癌等。

3.肺癌Ⅱa期以后需要

手术后选择哪些辅助治疗

1.化疗,在目前的指南当中,还是被推荐的主要的治疗方式。

2.辅助靶向治疗,随着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发展,也有药物获批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适应症,如奥希替尼,指南中推荐Ⅰ-Ⅲb期EGFR阳性的肺癌患者术后也可以考虑选择辅助靶向治疗。

3.放疗是一个局部治疗,放疗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比如说,如果手术当中有淋巴结的残留、有病灶的残留,术后肯定要辅助放疗;如果术后出现复发,而且是单发病灶,采用放疗更能获益的,我们也会选择放疗。

4.能不能用中药辅助治疗?简单举个例:咳嗽。在我们医院成立了肺癌MDT,也就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个协作组。在协作组当中就有我们的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还有我们的体检中心、放射科、病理科,这些科室共同组成了一个团队。在这样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手术过后的患者,尤其是顽固性咳嗽患者,我会把他交给我们医院呼吸专业的中医专家,给他进行咳嗽方面的调理。中医专家会针对患者的症型去选择适合的方案,进行一个西医和中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大部分患者反映这样的治疗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我觉得在术后康复的患者当中,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恰当的且适合患者的中药治疗作为术后某些症状的辅助,是有效的。

  03  

 手术后不舒服是转移了吗?

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现在肺癌大部分是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患者的住院时间短,而且出血少,也就是相应的并发症也会减少,一般术后两三天、三四天就可以出院,但还需要定期复查。

1.有些术后不舒服是正常的

但是,手术毕竟不是小事,切口区域的疼痛需要时间;由于现在腔镜手术会用到很多能量器械,比如说电刀、电钩、超声刀等这些高能量的器械,它们会刺激到气管等,所以患者术后出现咳嗽也需要。

2.有些术后不舒服警惕转移

①咳嗽:有的人咳嗽是因为在术后出现了肺部的炎症,像肺炎或者是肺部感染等等,这些都是造成咳嗽的原因。

②转移:有的患者可能会在一年、两年内出现转移。比如头晕的患者,可能是出现了脑转移,长期胸痛可能是骨转移,所以术后复查很重要。

复查总结

一般是三个月做一次复查。复查一般包括胸部CT或者是头颅CT、腹部CT,还有B超、肿瘤标志物、查血等,具体每个医院、每个医生的关注点可能会有一些细小的不同。比如早期肺癌的患者,可能我们就给他做一个头颅CT或者胸部的CT、再测个肿瘤标记物,做常规的简单一点的筛查。如果患者是中期肺癌的话,做检查的项目可能会更多关注肿瘤会不会出现复发,因为越是中晚期的患者,他复发率就会越高。

  04  

 不能或不想手术该怎么办?

如果遇到不适合手术或者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以参考下面5种常规保守治疗:传统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

1.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需要做基因检测,只有检测到有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我们才会选择靶向药物治疗。

2.放疗和化疗

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化疗属于全身治疗。至于化疗的病人适合哪种化疗方案,主要根据患者肺癌的病理类型来判断。

3.免疫治疗

需要根据患者基因的水平,或者免疫检测结果,例如PD-L1的检测,然后才来确定保守治疗的方案。

4.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

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切断供给肿瘤营养的血管,只有切断这些为肿瘤组织供给营养的血管,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才能真正做到”饿死“肿瘤细胞,同时还不伤害我们机体的其他正常细胞。然后让治疗药物能够顺利到达肿瘤组织内部,使得治疗药物能够发挥其应用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通常将抗血管生成治疗和其他治疗相互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专家介绍


刘浩 副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南胸外科肺癌联盟委员

四川省肺部肿瘤整合协作组成员

擅长对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及微创治疗

总结

在患者生命上动刀,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做到“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其它治疗方式也一样,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案很多,不管选择哪一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活得长,活得好。因此在这里也想提醒各位觅友,一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做好治疗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除此之外,必胜的抗癌决心也是非常有用的。当医生、患者、家属,一起联合,相信抗癌胜利的曙光一定会惠及更多家庭。

喜欢的觅友右下角点个“赞”“在看”吧!

👇

肺癌

相关好文

长期炎症会拖成癌症、加速癌细胞复发转移!新研究推荐2件事「抗炎」

专家提醒:肺癌患者治愈的道路上,缺“它”不可!

回顾6年肺癌治疗,怨恨过、委屈过,如今一切稳定,祝愿大家少走弯路!

内容制作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封面图片:觅健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