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国宝 | 来看唐朝乐队的超牛配置!

 海棠盈香 2024-05-23 发布于北京
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有且仅有两件唐三彩
分别是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国博)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陕历博)
这两件名字相似,造型也相似
都是一个小型的唐朝乐队

这种造型的唐三彩,有且仅有这两件

唐朝乐队是什么配置呢

来细看这两件#禁出国宝#吧~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国家博物馆)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可以看出
乐队的配置都是主唱+乐队
和现在的乐队没什么不同
那么,唐朝乐队用什么乐器呢?

先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


这尊唐三彩出土于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

它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

驼峰上架着平台,平台上铺有色彩斑斓的长毯,平台上有7个男乐伎俑,他们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盘腿坐于骆背的毯上。七位乐手围坐一周,中间一位女子和舞和歌。

这7个男乐伎俑手中乐器分别是:笙、箫、琵琶、箜篌、笛、拍板、排箫

特别的是,这些乐器都不是我国传统的乐器,都是外来,多数出自西域,而演奏及舞蹈者皆为汉人。

再来看国博这件~

这件唐三彩出土于西安市鲜于庭诲墓。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同样是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一个平台,平台上搭了一块彩色的长毯。上面有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歌唱,其余4人围坐演奏。

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研究,四人应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这些乐器都是胡乐。

与上一件不同的就是,这个组合人虽然少,却是国际乐队。

他们演奏、歌唱的是什么音乐呢?

据专家推测,很可能是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的“胡部新声”。

胡部新声传自河西少数民族地区。

在唐代,西域的西凉、高昌、龟兹、疏勒等地民族音乐已十分成熟。西域音乐传入长安后,迅速与我国的传统音乐相融合,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我大唐真是一个十分开放、包容的时代,外国各种文化,无论是工艺还是材料,是艺术还是美食,只要来到大唐,都会被迅速吸收并同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一直传承发展下去。

那么问题来,一只骆驼真的能载这么多人?
真实情况是,双峰骆驼一般身高2米左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公斤。
无论是5个还是8个有男有女的成人,都不太可能只有500斤,尤其是他们还带着乐器,还有平台和长毯的重量呢!
所以,这两件国宝文物所表现的情景是虚构的。

但,这种国际化的唐朝乐队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

唐朝乐队虽然不是在骆驼上演奏,或者说不全在骆驼上,但他们可以骑着骆驼巡回四方,把歌舞带到大唐及周边国家。

而且,在骆驼在坐立行走甚至跳舞,需要高超的平衡力。在骆驼上演奏,不仅需要骆驼训练有素去配合演员演员还要训练平衡技巧。

这已经不仅仅是音乐歌舞表演了,骆驼载乐其实是集乐舞、杂技和马戏于一体的百戏节目

在骆驼配合下,演员们且歌且舞,展示着敏捷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才艺。

在唐代,杂技业非常发达,乐舞百戏流行。

吞刀吐火,寻橦走索、弄丸击球、角抵幻术、山车旱船……可以想象,当时的长安城有多么的热闹。

之前就介绍过一件杂技俑。

三彩童子叠罗汉杂技俑

乐舞百戏极大地丰富了长安人、大唐人的生活。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古代,这些形式多样的乐舞百戏有多受欢迎?看唐人把它们精心做成明器来陪葬,带到阴间去继续享受,就能明白了。

反观现代人的明器种类就相对单调了,什么猪马牛羊、汽车别墅、电视冰箱、童男童女……以物质方面的享受为主,很少有精神方面的。

假如,我创业去做乐队、杂技表演之类的纸人,会不会发财?

也许会很为难,可能很多追星族要做明星手办来当明器……

侵权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