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并提高预判能力

 话题机 2024-05-23 发布于湖南
阅读数:4359

​​我们在学xi一些股市前辈大佬留存下来的一些语录时,经常会看到“预判”这个词。完整的一句经典语录是先预判,后跟随。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它的本意,即先要在行情或个股走势发生之前,自己有一个预先的判断,然后当市场开始实际运行时,与我们的预判进行对比,是否走出了预期,还是不及预期。

因为,我们在做了预判后,基本上会有相应的预备方案,比如是买还是卖,在什么情况下买或卖等。然而预判在实际交易中,并不是那么好理解与把握,因为它过于笼统,是一个大概念,可大可小,可深可浅。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如何预测大盘的指数,号称时空螺旋法则,预测的准确度在2个点数之内。也有预测个股的涨跌,比如龙头是否见顶等。

经验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知道预判的重要性。凭感觉和想当然进行交易,看到哪做到哪是散户们的通病,没有对市场和具体交易的预判能力,经常性和持续性的块亏钱成为常态。股市之所以是少数人赚钱的地方,因为他们具有了至少先知一步的观念和能力,做到了先知先觉,先手与后手就成为了对手盘,先手赚后手的说法由此而来。关于预判与跟随之间的关系。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先后顺序。预判也是一种跟随,因为预判是你通过对大量的相关信息或数据进行逻辑或常识甚至人性上的推理,导出大概率的运行方向,做出各种可能的准备方案,这些方案就是跟随的体现。只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发生,但最终的走势一定是方案中的一种。而跟随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预判,有人或许不理解,认为实盘已经开始了,我看到它的实际情况符合了我的一个预案,于是我做了跟随的动作,买了或卖了。但这也是一个预判的操作,因为它发生的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并没有结束,当你操作了以后,它可以或很有可能又朝着不及你预期的方向发展了。你的操作只是建立在对一小部分已经实盘的基础上对于后续的走势做了预判,才有了你认为的跟随操作。比如,有人喜欢弱转强,当开盘后看到分时的弱转强表态了,就跟随上了车,殊不知,它可以继续强,也可以弱转强再转弱。在你操作之前的符合预期,而当你进行交易动作,它后面的轨迹又改变了方向。

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在尾盘操作,特别是买尾盘放量拉升的票,他们认为当天的风险我们全部避开了,因为尾盘拉升,明天早盘势必会有至少一个惯性的上冲,如果第二天上涨有持续性就继续拿着,如果不及预期,也不至于亏钱,或许只是赚钱的目标不及预期而已。但现实中哪有这么多“势必”,次日直接低开闷杀的情况并不少见。炒过期货的人都知道尽量不做隔夜单,就是担心出现势态急转的情况,过了一夜,盈单变成了大亏单,相当被动。股市是不可预测的,但趋势是可以预判的。股市虽然不能被100%预判正确,但股市的操作,却可以进行概率化。比如综合过去一些历史数据,其他种种信息,你可以判断当前这个位置,接下来股市上涨的概率大、还是下跌的概率大。这个概率大小,会影响你接下来的操作策略制订。这就是预判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预判观点。但为什么股市里面是多数人亏,只有少数人赚的局面。这取决于你所谓的预判是否建立在对股市客观规律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这相当于我想做个科学家,第二天就一定成了科学家是一个道理,只有少数人成了科学家。如果偏离了客观规律,以及没有积累的认知,就是主观臆想。预判是操作的前提。提高预判的准确率,是我们每个人能否大概率赚钱的重要基础。

下面我们在实操方面提供一些方法或思路,有助于提高预判的准确性,起到趋利避害的积极作用。

一、判断当下处于运作周期的哪个阶段大家情绪周期分为启动、高潮、分歧、强化、退潮、混沌期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的应对策略和具体交易手段不一样。如果处于启动后的高潮期,即热点的主升期,我们可以大胆地操作,仓位上足,因为此阶段风险小,机会多,成功率高。而当进入退潮期,先杀中位,后灭高标,到处都是亏钱效应,出手大概率亏损,所以,大幅度减仓或空仓成了退潮期最稳妥和合理的对策。在进入到到混沌期后,板块不断地轮动,没有持续性,如果对不上节秦,亏起钱来学亚于退潮期。

且板块内有其它许多个股强势高开,毫无疑问,这个板块就是当天唯一值得重点进攻的方向,至于具体机会和如何提高胜率还需要结合更多的因素或方法进行分析与判断。比如:2024/1/23, 在竞价结束时看到长江投资为一字板,再联想到昨天晚上发布的利好上海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于是会带动上海板块的联动,进而找到上海板块中高开的上海凤凰和上海物资等个股,要信早信,要上早上,第一时间上车,风险是最小的。看着长江投资,如果在开盘时选到了上海凤凰或上海物资,后面至少躺赢四个板。

3、看核心容量票的表态:也称为中军表态。一个热点因为有持续性发展成了主线,资金介入过深,不可能全部集中在情绪连板票上面,而是会找盘子较大,股性较好,辨识度较高的票来承接大量的资金。比如汽车板块的赛力斯、算力板块的高新发展低空经济万丰奥威中信海直等。中军在竞价结束时和开盘后半小时内的走势,决定了板块全天的走向。如果中军在竞价结束时不及预期,开盘后承接偏弱,走势一直在水下震荡,那么,这个板块在全天只可防守,不可进攻。如果没有仓位,继续观望。如果中军竞价强势,开盘后弱转强或强更强,那么,此板块在当天具备了积极操作或上车的机会。

1)、观察反核票的次日表现出现地天板或大长腿的个股,我们要重点看次日的竞价和开盘情况,如果高开向上,或者有承接,渐进式向上有不错的溢价,可以参与高标股或辨识度高的人气票的跌停翘板或深水区的反核低吸套利操作。反之,如果次日没有溢价或仍然是严重负反馈,开在深水区或者直接开在跌停板上,那么说明情绪低迷,操作上以防守为主。比如4/8日的厦门信达,1/26日的丰山集团等2)、看市场当下的风格偏好交易手法多种多样,但在某一阶段里经常会出现某一类或一种操作手法多次被资金使用的情况,这就是短期内的主力资金打造的共识。比如N形反包,反核大长腿或者弱转强等。

当我们识别到这样的共性偏好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寻找类似的机会。以上几点只是预判力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充分体现预判的价值。但知识再多,我们总要先入一点,落下一脚,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全身而入。提高预判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伴随着个人进步的全过程,是判断水平与能力高下的重要标志。

预判力是理解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理解力是短线的根本。市场理解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同的模式会有不同的市场理解力。我们可以从大的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一个很具体的角度,一个很小的点去微观的理解;可以是对大盘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个股的理解;可以是对短期市场的理解,也可以是长期市场的理解。

所以,我们对市场理解力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聚焦。聚焦到自己的模式上来,这是重点。比如如果你的市场理解力与你的模式不匹配,那对你就没有什么用。你可能对长期的市场理解很准,但是你是短线选手,那么你的这个理解就不能变现到实战中,长期的趋势它不是直线是曲线,长期看对而对短期或是致命的错误,这和你看到一只好股票而不能很好处理买点出现大亏是一样的。

所以,市场理解力必须与模式匹配。一个超短选手和一个长线选手讨论市场理解力与大局观,就不在一个维度上。以超短为主题,市场理解力体现在“人气”二字。炒股养家讲:人气所在,牛股所在。我们选择和操盘的不是“好股”,而是“牛股”和“人气股”. 在市场中我们看到每一天会有不同的主力在不同的个股上行动,说明了模式的多样性,对于短期实战模式,其实个股玩的就是“人气”. 理解了“人气”,就能帮助您参悟超短的市场理解力!散户是市场的跟随者,跟随一定要有主力思维,主力是大哥,小弟要跟好大哥,一定要知道大头喜欢什么?在想什么?跟随考验的也是散户的市场理解力。

而人气来自于四个方面:
1、热点热点基于题材。
好题材自然能吸引人,这是当下的市场规则。题材是场所,好题材就是一个大广场,理解了题材,就找到了人气聚集的场所。

2、偏好偏好也是一种规律,市场喜新不一定厌旧。主力们喜欢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一些特定类型的个股上聚会。不同的主力类型存在不同的个人偏好和地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市场也一样。当一个新的热点出现,那主力一定会去那里,这是喜新。而当市场没有新的好的热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随便找一个,不如回来找找老情人温馨。这就可以理解有时不少龙头股与妖股在大涨沉寂后又能发出第二春的原因,吃回锅肉就是因为没有新所以不厌旧。你要用价值去分析,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的事。

3、从众从众是人性。人性的特点就是喜欢凑热闹,有热闹就一定有人会来,从众是大众心理,热闹越大,来的人就会越多,人气高,傻子也多,主力就抓住这一点,有了人气就能博傻。

4、博弈博弈是市场之道,也是主力之道。参与市场,抱团炒作,互相博弈,互相博傻,形成合力,形成热点,形成人气,这就是主力的江湖。 如果吃独食、破坏市场生态 ,那一定走不远,会被同行、市场、监管所唾弃,比如量化、产业链或温州帮等。预判能力的高低对于我们散户的交易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左右了我们的成败。

它看似虚无,但真实存在。如果只处于学一招半式,机械套用,或者见招拆招阶段,离真正的成功还有较大的距离。中间的距离需要通过对于预判能力不断提高来缩短,直至消除。而提高预判能力的方法或落脚点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性格、偏好和切入的模式选择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把它落到实处,从点到线再面,最后形成一个立体的系统,当你拥有了主力思维,预判了主力的预判,你将无往而无不胜。​​​​

发布于 福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