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秦灭亡始末(一)

 阿呆码字 2024-05-23 发布于江苏

我们

姚兴在世的时候,曾经把李闰的三千户羌民迁到了安定,等到姚兴去世,羌人开始叛乱,姚泓派了抚军将军姚讚去讨伐他们,把羌人的大族迁到长安,其余的全部遣还给李闰。

北地太守毛雍又占据着赵氏坞叛乱,这个赵氏坞,还是苻坚当年屯兵的所在地,东平公姚绍带兵讨伐,并且将毛雍擒获。

当时姚宣正在镇抚李闰,参军韦宗听说毛雍叛乱,就游说姚宣,说国主新立,还没什么威德,国家将来可能会时常发生这些叛乱,为长远考虑,邢望是险要之地,应当占据邢望,以后成就霸王之业。

姚宣听了他的建议,带着三万多户百姓去了邢望,他一离开,羌人就依靠着李闰叛乱,最后被姚绍平定,然后杀了姚宣。

西秦的襄武侯又在上邽打败了后秦的秦州刺史姚艾,然后把五千户百姓迁到了枹罕,后秦内部频繁发生叛乱,又有外敌入侵,姚兴新亡,又历经了夺位之争,后秦的国力受到很大的冲击。

公元416年二月,朝廷加封刘裕为中外大都督,刘裕开始准备讨伐后秦,朝廷又下诏加刘裕为司州刺史、豫州刺史,以他的世子刘义符为徐州刺史、兗州刺史。

五月份,刘裕又领北雍州刺史一职,是为了攻取长安作准备。之所以称为北雍州,是为了与襄阳的雍州区分开:当年晋朝廷在长安设立了雍州,永嘉之乱以后,雍州落入石氏手中。后来苻氏之乱以后,雍州的流民都逃去了樊沔,孝武帝在襄阳设立了雍州。

氐王杨盛攻占了后秦的祁山,进一步逼近秦州,姚平率兵救援,杨盛率兵退回,姚平和上邽守将姚嵩追击。

夏王赫连勃勃趁机袭击上邽,在他们还没到上邽时,姚嵩和杨盛在珠岭交战,兵败战死。赫连勃勃攻克了上邽,杀了秦州刺史姚军都以及五千名将士,还毁了城池,进一步攻打阴密县,还杀了后秦将领姚良子以及一万多名将士。连连取胜后,赫连勃勃以儿子为雍州刺史,镇守阴密。

征北将军姚恢丢下安定城,逃回了长安,安定人胡俨率五万户占据安定城,投降了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派了镇东将军羊苟儿带五千鲜卑兵镇守安定城,又去攻打在雍城的姚谌,姚谌直接逃奔到长安。

赫连勃勃占据了雍城并且侵掠了郿城,后秦的东平公姚绍、征虏将军尹昭率兵五万攻打,赫连勃勃退回到安定,胡俨关闭城门拒绝他们进城,又杀了羊苟儿和他所率领的鲜卑兵,回过头来以安定城归降了后秦。

姚绍在马鞍阪攻破了赫连勃勃,又一直追击到朝那,赫连勃勃回到了杏城。杨盛又派了侄子杨倦攻打后秦,部队到了陈仓时,被后秦的将领击退。赫连勃勃再次派了侄子赫连提南入侵泄阳,又被后秦的姚裕击退。

刘裕以世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管府中事务。刘穆之为左仆射,入居东府,总摄内外事务,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为刘穆之的副手,左将军朱龄石守卫殿省,徐州刺史刘怀慎守卫京师。

刘穆之内摄朝政,外供军旅之事,决断如流,事事都处理的非常顺畅。

公元416年,刘裕兵发建康,派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步兵,兵向许昌、洛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兵向阳城,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兵向武关,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水军出石门,从汴水入黄河,以冀州刺史王仲德督导前锋部队。

王镇恶、檀道济进入秦境以后,所向披靡。

后秦将领王苟生以漆丘城归降了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归降了檀道济,其他的屯守也都望风而降,只有新蔡太守董遵不肯归降,檀道济攻拔了新蔡城,将董遵斩杀。

王镇恶等人又攻克了许昌,擒获了潁川太守姚垣以及大将杨业,沈林子从汴水进入黄河,襄邑人董神虎带着一千余人来归降,刘裕下令以董神虎为参军。

沈林子和董神虎一共攻克了仓垣,后秦的兗州刺史韦华来归降,董神虎擅自作主回到襄邑,被沈林子斩杀。

后秦东平公姚绍对秦主姚泓说:晋兵已经过了许昌,安定城孤远,难以救援,不如把人都迁到京师,可得精兵十万,就算晋兵和夏兵都来入侵,也不至于亡国。(当时姚苌以安定城为根本,后来取得关中以后,就以安定为重镇,迁了许多百姓充实安定城,所以姚绍提出这个建议)否则,晋兵攻打豫州,夏兵攻打安定,根本无法分身救援啊。

这个建议,被左仆射梁喜否决。他认为:镇守安定的姚恢有威名,向来被岭北人所忌惮,而且镇兵连连与赫连勃勃发生血战,双方已结下深仇,一定会死守城池。赫连勃勃就无法越过安定城来攻打京师,如果把安定的镇兵撤走,胡人就会兵至郿城,况且,关中的部队足可以抵御晋兵。姚泓就没有采纳姚绍的建议。

吏部郎懿横向姚泓进密言:在广平之难中,姚恢有功于陛下,但是自陛下即位以来,并未给予他特殊的赏赐,如今既没有让他参与朝权,又让他死守安定,相当于置于死地。安定人孤立无援,许多人都想要南归,姚恢拥有数万精兵,如果兵向京师,就会给国家带来祸患,还是应当召他回京,以慰其心。

没想到,姚泓却说,如果姚恢心怀二心,召他回京师岂不是加速祸患,所以又没有采纳懿横的建议。

王仲德率领的水军进入黄河领域以后,将要逼近滑台,魏国的兗州刺史尉建害怕,率部弃城而走,北渡黄河。王仲德进入滑台,魏主拓拔嗣听说以后,派了叔孙建、公孙表从河内兵向枋头,将尉建斩于城下,尸体扔进黄河。

王仲德派了竺和对公孙建说:刘太尉(刘裕)派王征虏(王仲德)率兵前来,是要扫墓,并非入侵魏国,魏国守将自己弃滑台而去,我们只是借用空城休息而已,以后会继续西行,不会破坏晋、魏之间的友好关系。

拓跋嗣又派人去问刘裕,刘裕用非常友好的态度回复说:洛阳是晋朝的旧都,如今却被羌人(后秦)占据,晋朝廷早就想要修复山陵了。像桓谦、司马休之、司马国璠,鲁宗之等人,都是晋朝廷的叛军(这些人都是兵败逃奔到了后秦),羌人却收留他们,如今朝廷是借道攻伐他们而已。

魏国的河内镇将于栗䃅非常勇猛,因为他喜欢以黑长矛为兵器,所以刘裕写了一封信给他,上面写着“黑矟公麾下”。(矟,长八丈的矛,按照一丈大约是3.33米的话,这种矛长二十几米,可见于栗䃅是多么的厉害了。)拓跋嗣也拜于栗䃅为黑矟将军。

后秦的阳城、荥阳城全部投降,晋兵直抵成皋,洛阳的守将是后秦征南将军姚洸,他立即派人向长安求救,秦主姚泓派越骑校尉阎生率兵三千去救援,武卫将军姚益男率兵一万协助姚洸守卫洛阳,又派了并州牧姚懿屯兵陕津,作为声援。

宁朔将军赵玄向姚洸建议:晋兵深入腹地,百姓震骇,如果出战不捷,大事去矣,应当派兵固守金镛城,等待援兵的到来,只要金镛城攻不下,晋兵就不敢再向西行。

后秦的姚禹私下与檀道济勾结,另外还有阎恢、杨虔,都是姚禹的党羽,他们都非常讨厌赵玄,于是向姚洸进言,让他不要采纳赵玄的建议。

于是,姚洸派赵玄率兵去守卫柏谷坞,派广武将军石无讳戍守巩城。赵玄再三劝谏,姚洸都不听。

接着,成皋和虎牢的守将纷纷归降了晋兵,檀道济的部队长驱直进,石无讳到了石头以后,又逃奔了回来。

龙骧司马毛德祖和赵玄在柏谷坞交战,赵玄兵败,身受重伤而死。姚禹直接去投奔了檀道济,檀道济进逼洛阳,没多久,姚洸就开城投降了。

檀道济缴获了四千余人,有人建议他将这些人全部坑杀,檀道济不肯,而且还释放了他们。檀道济的行为,让众人非常信服,许多人都来归附他。阎生和姚益男听说洛阳城已经沦陷,不敢继续进兵。

晋兵攻占了洛阳以后,朝廷诏令高密王司马恢修复五所陵庙,安排守卫看守。高密王司马恢,他是司马略国的孙子,五所陵庙是指:晋宣帝的高原陵、晋景帝的峻平陵、晋文帝的崇阳陵、晋武帝的峻阳陵、晋惠帝的太阳陵。

刘裕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为河南太守、河内太守,行司州事务,戍守洛阳。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