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阳的甲秀串串|人民的饮食

 知易行难nev5ph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贵阳的那一家一毛钱串串香在2023年底关门了。闻之怅然。这家小店,位于甲秀楼旁的观水巷内。
2021年11月22日,我出差到贵阳,贵州广电的黄蓓女史以及今时传煤的惊涛兄曾陪我这个路边美食达人前去品尝过,当然对我路边美食达人的心。当时老板娘曾跟我们提到,来年还能不能继续开下去,不好说了。我当然希望它能继续开下去,但很多事,并非人愿甚至人力所能定。
当年去品尝过后,我曾经写过一篇《贵阳的甲秀串串》,近日将赴贵州,遂翻捡出来,也是一种追忆和凭吊。】

串串是用签子把新鲜食物串起来,再放进有秘制汤料的锅里煮,可以蘸麻酱或其他蘸料食用的一种特色小吃。
这种最初发端于底层社会男性苦力的吃食,经过都市化和现代化改造,无论它叫串串,还是麻辣烫,抑或是被东北人改造成麻辣烫一样的异形日本关东煮之类的吃食,如今大行其道,尤其受城市年轻人喜欢,而且喜欢的年轻女性尤多。
这类吃食其实并非我的最爱。即使我的好友唐建光曾经在北京投资过一家最终失败的串串店,他开的时候,北京尚未流行串串,如果晚个两年,或许就能坐享其利了;即使我在2021年夏日午夜,忙碌一天后,也会坐在我发现的不远一家东北人开的说不清是麻辣烫还是改造过的关东煮的店里,要上二十串,吃起来也没火锅麻烦,但我对串串麻辣烫还是没有对真正的火锅的那种热爱。
但这并不妨碍我有时也喜欢。价廉物美的东西,谁不喜欢?当然,对于价廉物美的标准,我有自己的。
2021年11月22日,在贵阳的我一早就留言给贵州广电的美女黄蓓老师,询问她昨日她跟我提到的贵阳著名的“一毛钱”串串的具体位置。我想中午去尝尝。黄蓓很快回我:中午她请我。于是我们约了中午在贵阳著名的甲秀楼牌坊见。
对这“一毛钱”串串的兴趣,源自头天黄蓓跟我的推荐。每到一地,我对这种路边的吃食,尤其感兴趣。谁让我是路边美食达人呢?
我和黄蓓头天因为一起去茅台才认识,她是我的朋友高嵩夫妇的密友。高嵩给我介绍说,她也是枚吃货,也好路边美食。我们头天中午一起吃了贵阳的著名的米粉,黄蓓大概发现我不是好龙的叶公,是真的喜欢路边美食,遂给我推荐说,贵阳有家串串店,开了二十多年了,这家店有三个特点,一是一直坚持一毛钱一串,不涨价,别人劝他们涨价,老板娘说,涨价了对不起追随的食客;二是,这一毛钱的串串,可不是糊弄人的下脚料剩菜,都是老板每天一早去附近菜市场选购的新鲜蔬菜食材;三是,他家的汤锅,每天都换新的汤汁。黄蓓说,她们台里许多人经常去吃。
一个串串店开二十年,本已不易。我过去和朋友讨论,对于路边小店的好坏,一看它开的地方:开在居民区和大商场不一样,居民区是熟人社会,多回头客;大商场是流动吃客一次性消费多。二看它开的时间,无论风水轮流口味频更,唯有时间才是一切美食的主宰。
而二十年“一毛”不涨价,更属稀罕。我的馋欲和好奇心被吊了起来。
11点多,我叫了一辆出租车,去往甲秀楼。我到过贵阳几次,却没有在市里转过,甲秀楼是贵阳的代表名片,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取“科甲挺秀”之意,我也是第一次来。看周边环境还不错,南明河两侧绿树成荫,河水缓缓流过,尚算清澈,偶有白鹭掠过。甲秀楼则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这一带风光的核心。
拍了几张照,读完甲秀楼亭台楼阁上的楹联,黄蓓到了,我们一起去串串店。黄蓓小时候就住在附近,对周边环境比较熟悉。路上她告诉我,今时传媒的惊涛和李铁也要过来。
串串店就在南明河畔的马路一侧的巷子里,这条巷子名为观水巷,巷口外过马路即为南明河,对着甲秀楼。观水巷大约是因地形而得名。巷子经过街巷整治,少了传统巷子的热闹杂乱,外观整洁,少了些老街巷传统的烟火气。巷子的墙上画了些与本地风物有关的画和文字,当然少不得政治标语。
而步入巷子没几步,即是黄蓓推荐的这家串串店。它有个大名,叫甲秀串串。大概和观水巷一样因地因景取名的。虚掩的门上,挂着一个简陋的招牌,上面用毛笔写着:“串串香  还是一角”。毛笔字写得不错,后来知道,是中医老板的手笔。
黄蓓跟我介绍过,串串每天中午和晚上营业。推门进去,我们是第一拨客人。除了老板娘,就见狭窄还算整洁的屋子里,一条煮串串的长锅,里边摆满了各式串串,大概二十多把,每把不知多少,反正数量不算小。串串浸在汤锅里,上面飘着一层辣椒油花。靠墙一侧,排着几张凳子。一侧的墙上有微信付款码,有一侧墙上,贴着一张旧纸,上醒目地打印着几个字:“最低消费每人 菜 6元”。菜之前不知原来是何字,涂抹掉了,而6元,则显然是后来改写的。想来串串每串一角没变,但最低消费应该是有过变化的。不过,6元钱能吃60串了。
脱了外套,我和黄蓓靠墙坐下。黄蓓大概是跟老板娘熟悉的,跟老板娘说了几句,老板娘开始给我们准备。
汤头虽然飘着红油,拨拉开还算清亮。黄蓓跟我说的每天都换新熬的汤头,得到了老板娘的确认。我在重庆吃过老火锅,就是一直不换汤头,只添新的那种。每天换新的,自然更加安全卫生,当然付出的心力和成本也就高了。
蘸料是店家自己做的辣椒粉,放了些碎泡菜。跟我在北京吃串串或麻辣烫自取略不同,老板娘是根据客人要求,抓一把串串,将上面的菜撸下放在一个盆里,如果是吃辣的,就先放开着锅的红油汤里过一下,再略加些红汤;不吃辣的,则将串串放清汤里过一下,加些清汤。当然也可像北京一样自取。我们则全部交付给了老板娘。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一会儿,惊涛和李铁过来了。除了萝卜土豆海带豆泡平菇等汤汁里浸着素菜串,黄蓓又点了些需要现涮的新鲜蔬菜和肉类,酥肉、蛋饺、板筋、肥肠等。酥肉做得很好。很少吃酥肉一类的我,吃了好几块。
这些串串,很下饭。我们都要了一小份米饭。如果不是头晚上喝酒有些多,早上又吃了一大碗猪脚粉等,我估摸着还得来碗米饭。最后,只是和李铁各要了一瓶啤酒。
吃串的时候,搞明白汤汁浸着的串串,那些素食,都是一毛钱一串。当然,量比我北京楼下的麻辣烫要小一些。不过,一角钱一串,性价比是绝对超好的。想想,如今一毛钱还能干什么?而这些素串串,就如黄蓓告诉我的,每天都是新买新弄的。
“还是一角钱一串”,无论理由真如老板之言,还是一种经营理念,甚至噱头,这么些年实实在在坚持了,没有一种善意和朴实在里边,绝对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涨价,我想,食客也不会见怪。
肉类则另外算钱,怎么算的,我没问。
就我这个喜欢苍蝇馆人的口味,我觉得这家串串是相当不错的,很适合夜宵,或者几个朋友一起围着喝酒,尤其是冬日。当然,除了肉类,浸着素菜,我其实更愿意自己一根一根选取,这样吃串串的感觉更好。而非一下子撸一大把在碗里。我其实吃了很多。
他们家的绿豆汤也不错。
原来附近有贵州中医学院在,过去那些学生都喜欢到这里来吃串串,想想,如果吃全素,一毛钱一串,多便宜啊。也难怪学生多。如今学校搬走了,生意自然也受了影响。不过,还是有很多熟客过来,这些都是老板说的坚持不涨价的原因。说话间,也来了几拨客人,都是女性,看起来是常客。
不过,我比较意外的是,老板娘说天越热生意越好,过去都要在门口摆上桌子呢。现在天冷了,客人少了许多。
老板娘很健谈。给我们弄串的时候,诉说着她们这家串串的故事,大概是有不少媒体来采访过。听介绍,甚至还有央视的人来过,给留过名片,邀请店家参加什么创业英雄榜之类的活动。老板娘很遗憾地说,这名片找不到了。
开这样一个串串店,其实蛮辛苦的。一天光串这样一锅串串,没有小工,全自己弄,就非常辛苦了。开了二十多年,老板娘说,主要是因为她家老公想开个专科诊所,资金不够,想卖串串挣开专科诊所的钱。听黄蓓介绍,这家的男主人是中医,擅治胃溃疡小儿腹泻等,原来没有整治街巷之前,一直摆着摊给人治病,后来整治街巷后,不能在巷子里设摊了,又找不到两个挨着一起的门脸,只好收摊,门脸留给夫人做串串生意,也算是前店后家。房子是自己的,也就没有租房那种压力了。
老板听到后过来纠正说,不是说开诊所钱不够,而是现在不敢把钱投出去。这倒是,不够和不敢是两个概念。
老板娘提到,明年会不会继续开,也不好说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不仅能继续开串串香,也希望他们能实现梦想,开个专科诊所。而我,下次来贵阳,还想和高嵩一起来呢。黄蓓说她跟高嵩介绍过后,高嵩一直想来而没能挤出时间来,反倒是我这个过客,先来了。惊涛也说还会来。
我就喜欢这样烟火气的地方。世道不易,这样坚持,更不易。
走的时候,突然想,甲秀楼是贵阳名片,而一毛钱的甲秀串串,虽然不能“科甲挺秀”,当也能成为贵阳路边美食的代表吧,贵阳之秀,串界之甲。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喜欢喝茶的朋友请点下面小程序,朱先生的软饭依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