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2185】《朱子治家格言》10、忠厚传家久

 新文艺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V”习惯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每天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e启读《五种遗规》

《朱子治家格言》

10、忠厚传家久

苏轼的《三槐堂铭》有一幅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告诫后人要为人忠厚老实,饱读文章诗书,以这样的家教家风传世,家道才能繁荣兴旺、经久不衰。

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说的:“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道理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正说反说而已。

所谓刻薄,就是(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等。如果以这样的态度待人处事,朋友必定越来越少,要办成事也就越来越难。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再也不用求别人了,所以待人不再热情、对事斤斤计较,其家道必定会逐渐没落,难保长久。

伦常,一般指伦理道德;乖舛,指差异、反常。伦常乖舛,就是违背伦理道德。

我认为,现代社会,人心浮躁,乱象丛生,就是“伦常乖舛”所致。

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常,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

五伦,就像两仪、四象、五行、八卦,是古人对客观世界简化再简化、总结归纳出的便于人们理解、记诵的几类关系,是可以无限延伸、关联的大类,而不是具体的固定不变的这几个关系;

有“常”,就有“非常”,孔子从来就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法语之言,改之为贵,而不是对老祖宗的东西固守成规、盲目遵从、一成不变。

现代社会,一说起“伦常”,就认为是封建文化的糟粕,需要彻底打破、摒弃,就连某“百科”的解释也是“伦常,意思是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试问:

现在父子还有亲吗?有多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感叹,家里养的不是孩子,而是小祖宗,无论什么事都得围得他转不说,还常常被他吆来喝去的;他一旦不高兴,全家人还都得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哄他;

现在君臣还有义吗?有多少大学生一入职,就要求与领导平起平坐,同工同酬?

现在夫妇还有别吗?长幼还有序吗?朋友还有信吗?

当父亲的,就要像个父亲一样;当学生的,就要有个学生样儿。在什么位置上、是什么身份,就要先把当下的角色扮演好、把当前的工作任务做好;盲目地变变变,不停地转换角色,心才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累。

忠厚传家,何谓“忠”?就是不忘初心,多听听自己本心的声音;

何谓“厚”?这里的“厚”或许就是坤卦所谓的“厚德载物”的“厚”,要能承载万物、包容万物。自己不“厚”,就只能随风飘摇,没招没落,心里就会越来越空荡荡的了。

如何才能“忠厚”?

读诗书才能明德知礼,尊圣贤才能悟性修身。

或许,就是要静下心来读经典吧!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