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鱼的故事

 夏天杂志 2024-05-23 发布于福建

      莆田沿海自古盛产鳓鱼。鳓鱼味美且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民间认为是一种补体力增智力的美食,因此称为力魚。因力鱼体形薄而扁,莆仙百姓习惯叫它为"力扁″。

      也许是天地造物自有用意。凡是世间好物,得也难,用也难。这力分明是上等好,偏偏刺多骨硬,食用时稍不小心,便会遭鱼刺卡喉之苦。莆田民间有句谚语:"从小吃力扁,大个做大事。″原来是有典故来历的。

      相传在北宋时代,仙游枫亭进士蔡准,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原名蔡卞,老二原名蔡京。蔡准有个好朋友是个道行高深的道士,有一次到他家作客,见到蔡准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气宇轩昂,知书达理,便对蔡准说:这两个小孩将来前程无量,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啊?蔡准说,大的叫卞,小的叫京。道士听了一惊,赶紧说道:要把他们的名字改一改,卞京是国都,将来他们出仕了,皇帝老子会忌讳的。不如对换一下,大的叫蔡京,小的叫蔡卞为好。道士临走时特意交待朋友,这两个小孩天资聪颕,只要好好调教,将来必成大器。

     蔡准听罢,陷人深思。都说"知儿不若父″,当父亲的当然最了解孩子的秉性。这两个孩子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但都很粗心。三餐吃饭狼吞虎咽,吃过一次力扁,两人都被鱼刺卡了喉咙,从此再也不吃力扁了。

      蔡准想,要培养孩子的缜密心思可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啊。于是,他教两个孩子说:自小吃力扁,大个做大事。如果连力扁都不会吃,将来如何去应对复杂的世间万事呢?

      从此之后,蔡京兄弟很快地学会吃力扁,也渐渐地从餐桌上养成了细心的好习惯,读书从字里行间悟出蕴涵,练字从横捺竖勾中悟出艺术。

      后来,蔡京和蔡卞在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兄弟同榜,双双考中进士,两个兄弟都担任过宰相之位,蔡京还曾五度为相,在北宋最激烈的党争环境中,施展他的抱负和才干。他们两个兄弟还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传世作品。

      传说蔡京小时候得到九鲤湖一位道士的指点,说京字上部一点,会出人头地,中部为口,下部为小,口小,无辩也,恐遭人非议。蔡京对此还真的谨记于心,不信,看看他书法作品上所有的落款,京字都写成亰字,他也不愿意口小啊!尽管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大都因在他八十一岁时,被太学生陈东罗织十大罪名,如变乱法度,如修木兰陂,如"宅号太倉,意为人君″,如吃蟹黄鳗头,生活靡烂等等,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使他被流放,死于潭洲(今湖南),直至南宋时才与岳飞一起得到朝廷昭雪,尸骨移回枫亭故乡安葬。

      姑且不论蔡京兄弟的功过是非,但他们"自小吃力扁,大个做大事″的故事,至今对人世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启迪啊!

附:作者简介

      林成彬,1954年出生,仙游县游洋镇人。笔名尤里。197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写作专业,1987年毕业于电大图书馆学专业。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原副研究馆员,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副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群文学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会会员,中华佛教艺术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退休后,担任莆田学院工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莆田市传统手工艺商会秘书长。

图中人物林成彬

  成彬已出版专著二十几种。其中包括与妈祖文化研究相关的书籍有《妈祖的传说》《非遗保护与传承》《妈祖信俗》《湄洲祖庙志》《美丽的兴化湾》《农村文明论》等。

  成彬担纲非遗申报项目材料100多项,成功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审。其中,《妈祖信俗》类项目有国家级《湄洲祖庙妈祖祭典》;省级《妈祖信仰习俗》《妈祖海祭》《妈祖的传说》《湄洲女服饰头饰》《文峰宫妈祖三献礼》《涵江妈祖蔗塔》《妈祖筵席》《妈祖贡品》《妈祖回娘家》;市级有《妈祖道场》《妈祖香道》《妈祖斋菜》《妈祖颂经》《妈祖巡安》《妈祖家宴》《妈祖贡品》《妈祖走海》《妈祖元宵》《谒祖晋香》等。使妈祖信仰相关非遗项目做到应保尽保。

  成彬在艺术创作中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46项。其中与弘扬妈祖文化相关的艺作品有《忠门之歌》(福建省征歌二等奖)、《盼归》(中国电视音乐金鹰奖)、《海峡通途》(省委宣传部等授一等奖)、《妈祖女神应笑慰》(被中宣部遴选为全国唯一一首搭载神州七号飞船向宇宙播放的音乐作品。艺术学科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和资料整理贡献奖,福建省文化厅文艺志书编纂表彰奖,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