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东海之子 2024-05-23 发布于浙江

上篇《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灭世大洪水!》一文提到,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至少有254个地区和民族,有着古代大洪水的传说和记载,这绝非巧合。

如果把这么多人文记载当做“人证”,灭世大洪水这么大的灾难,必定留下许多被洪水洗劫后的痕迹——物证!

最基本有三大物证:毁灭的环境、毁灭的植物、毁灭的动物。

本篇从地质地貌、动物化石、植物煤床三个方面,阐述史前大洪水很可能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我们所谈的这场史前大洪水,是全球性的、滔天巨浪般的汪洋大水,水位可漫过天下高山,“大洪水”一词已不足形容它的浩大,所以要称它“灭世大洪水”。

史前大洪水证据一:地质地貌

目前,全球75%的大陆被厚厚的沉积岩所覆盖。沉积岩的平均厚度达到1.5千米!如下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沉积岩也称“水成岩”,是指成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由水下沉积而成,有一层一层的纹理特征。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沉积岩的成因主要有两派,一派是“均变论”,认为是经过千百万年缓慢微小的演变而成;

另一派是“灾变论”,认为是地球发生过巨大的灾难剧变而成。

现在发生洪涝和海啸,接近山区或海边的地区,灾后都会有很多淤泥,“灾变论”认为地表的沉积岩,就是灭世大洪水期间的沉积物。

下图为美国著名的景点,科罗拉多大峡谷,面积有2724平方公里: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如果不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你认为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均变论”认为:这是经过千百万年风化、侵蚀沉积而成。再看另一处大峡谷如下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留意远端的红虚线,整个大峡谷原本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是一片平原。如果是风化侵蚀,为什么只有凹下的大峡谷遭受侵蚀,其它地区却很平整呢?

如果用“灾变论”解释就很合理:这是巨大的洪水(漫过高山),退去时带走松软的部分,大水冲刷出来形成了这样的峡谷,峡谷的纹路也符合冲刷而成的观感。

灭世大洪水造成的地貌特征遍布全球,看下面几张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我国湖南张家界沉积岩面积有369平方公里。

下图的张家界,留意红色虚线,原本是同一高度的平原,同样为大水退去时带走松软的沉积层(图片为广角拍摄,其实两端一样水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下图为我国甘肃张掖丹霞地貌: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拱起为大洪水期间,沉积岩未固化时遭受地壳挤压形成,按“均变论”来解释,岩层只会断裂不会弯曲。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遍布世界的沉积层:↓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山谷和峡谷,有些是V形,有些是U形,均变论认为小溪和河流会慢慢侵蚀山谷,如下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明显,缓慢是不可能形成山谷峡谷的。必定是巨大的洪流冲刷而成。

史前大洪水证据二:植物煤床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煤是可燃烧的沉积岩,煤是如何形成的?

“均变论”和“进化论”认为:亿万年前的树木和植物,死亡后倒在泥潭沼泽、湖泊或浅海等潮湿环境并堆积,形成一层层的腐植质。再经过复杂的生化物理作用,就转变成了现在的煤。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煤形成的沼泽模式

但这说法与现实严重不符!

我们观察到死亡后的树木在野外或沼泽中,都会由于动物啃咬、昆虫的蛀蚀、真菌和细菌的分解,最多几十年就会腐烂和分解。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为何倒在沼泽的树木,经过万年仍然不被分解,甚至能累积上百万年之久呢?

沼泽模式有以下情形无法解释:

  • 煤层内或煤层下没有古土壤(一般呈黄色的地层);
  • 没有植物根系的痕迹(煤矿中即使有树干,也没有根。没有土壤没有根,树木如何能够生长?);
  • 植被地下没有常见的动物洞穴和地道;
  • 煤中发现的植物类型,通常生长在山地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如:松柏类、杉类等),而并不是在沼泽环境中生长的喜湿和耐涝植物。
  • 我们当今观测到的现象,没有什么树林正在倒塌和形成掩埋的过程当中。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合理的解释,是这些成煤的植物并不是在其生长本地被掩埋,而是遭大洪水冲断后,随洪流长途搬运汇集在一起的。

另外,煤的燃烧热值很高,表明被掩埋植物内的大部分能量未被分解和利用,明显它们死亡后,并没有经过漫长的“累积”时间。

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田,长度约1200公里,宽有50至300公里,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海南岛面积,厚度约500至900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这么大的煤矿,需要多少森林被掩埋?这岂是植物老死倒塌演化的沼泽模式能解释得通?

据第十一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全球煤储量为13.6万亿吨。形成这些煤所需要的植物量,至少是现今全球所有植物总量的3倍!

而沼泽地通常面积小,高低不平,零星分布,与全球煤层的巨大的规模,广阔的面积和平整的形态完全不相符!

什么样的灾难,可以一次掩埋几万平方公里的森林?

即使目前所知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也没能冲毁多少树木,只有一场全球性的灭世大洪水,其破坏性是毁天灭地的。↓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证据三:动物化石

动物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均变论”、“进化论”解释动物化石的成因,与植物煤矿的形成相似:动物死亡→有机软体腐烂分解→无机硬体保存→漫长时间沉积物覆盖掩埋→固结成化石。

下图以恐龙化石为例,均变论这样解释化石成因: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均变论”解释鱼化石成因↓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但我们从经验观察,动物死亡后,尸体先被其它动物吃掉,然后被微生物分解,遗骸也会不久消失,如果是在水中,腐烂分解还更快。

家里有养鱼的就知道,鱼在鱼缸里死了,不会往下沉,而是往上浮,接着很快被其它小鱼吃掉,不久残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实的死亡过程是这样的,如下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不管是陆地还是水下,漫长而缓慢累积的沉积物不会形成任何生物化石的可能,因为生物尸体被吃掉和分解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被缓慢掩埋的速度。

有科学家做实验,特意将猪的尸体绑在海底(就当是往下沉,看有没有可能),持续观察腐烂过程,结果是死猪被沉积物掩埋前,早就被吃光和分解:↓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从动图看到,到第8天已经完全散架,第9天变零碎,绝无成为完整化石的可能。

真正的化石成因,是动物被大量泥沙快速掩埋,与来吃尸体的其它动物和微生物隔绝,如下图: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什么事情使动物被大量泥沙又快速地掩埋呢?就是发生史前大洪水这样的灾难,全世界的动物化石数不胜数,都是这样形成的: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上面这条鱼正在用餐,证明是突然的灾难发生,迅速掩埋才成为化石,而非缓慢形成。

↓下图是一条正在生产的鱼龙妈妈,灾难突然发生,被迅速掩埋。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下两图哺乳动物和水生生物同埋在一起,什么情况下陆生的和水生的会一起埋葬?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下面四图为海洋生物化石坟墓,共同死亡表明只有突发灾难才会形成。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扇贝合在一起,表明被掩埋时是活的。

↓下图为恐龙的集体坟墓,都表明不是正常死亡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化石形成的条件很罕见,必须有灾难,巨大的“化石坟场”表明发生巨大的灾难。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十章这样说过:

“完全柔软的生物没有一种能够被保存下来”

如果接受漫长而缓慢的成因观点,任何人都会同意软件动物绝无可能成为化石,达尔文是在一百多年前说这话的,但随着发现的化石越多,越证明“均变论”是错误的。下图是软件动物蜻蜓和水母的化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水母98%都是水,极易分解,达尔文如果看到这些化石,他的进化信念会大受动摇。

还有大量化石无法一一列举,这些海洋生物还被埋在各大洲的崇山峻岭之上,,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等高山,都有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云南澄江也出土大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物化石群。

整个史前大洪水,从地质学上讲源于全球性的海底火山爆发↓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史前大洪水——这些证据无可辩驳!

结语:

这次史前大洪水约发生在迄今4500年前,重塑了地球面貌及生命史,也导致了高纬度地区出现约500年的冰河期。

至冰冻逐渐融化,对北方河流造成泛滥之势,我国史书记载早期华夏领袖尧、舜、禹等首领,首要工作重点就是“治水”,至“夏朝”开始就再也没有治水记录,“大禹治水”的水,时间线和水源接上了这次史前大洪水,也符合局部和阶段性水灾性质。

“灭世大洪水”模型,也解决了恐龙大量死亡的原因(还有大量证据显示恐龙死于溺水)

大洪水事件也改变了人类进程和走向,包括种族的产生、多语种的成因、文明的差异等。

有兴趣关注文释非世界观,后续继续探索和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