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多大才有性别意识?不当引导或引发“性别焦虑”,家长别轻视

 IF枕边育儿 2024-05-23 发布于山东

李华是一位全职妈妈,最近她带娃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在周末和朋友的聚会上,她饶有兴致地和大家分享了这件有意思的事

“我那天带着儿子外出游玩,他突然想要上厕所了。于是,我就顺口对她说,'你是上男厕所,还是女厕所啊?’没想到小家伙居然不分男女,他只管笑嘻嘻地在那重复着'男厕所,女厕所’。”

李华回想起当天的情形,煞有介事地说道,“我随后又问了句'那你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吗?’孩子懵懵懂懂地,又接着重复着'男孩,女孩’!我这下就确定了,原来两岁大的娃娃是不分男女的!

李华对于自己的这个新发现很感兴趣,朋友们也被她绘声绘色的描述感染了,“养孩子真是一个长知识的过程,我原本还以为孩子早就知道男女有别了呢!”有朋友好奇地问道,“那到底小朋友是从多大,才知道自己性别的呢?

这时候,一位幼师朋友开口说话了,“一般孩子在2岁半、3岁的时候就会有性别意识了,可以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启蒙,帮助他们更好地认同自我性别以及注意到男女有别。

李华听后赶紧点头,“还是你懂得多啊!我还想说呢,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还不分男女,这不是要闹笑话了嘛!看来以后我说话得多注意尽量提醒孩子的性别是男孩!”

幼师朋友笑着回应道,“其实在生活中,父母的某些举动已经在影响着孩子了,比如说,'女孩可以穿裙子,男孩要穿裤子’,父母的启蒙可是潜移默化的呢!”

孩子多大才有性别意识?不当引导或引发“性别焦虑”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性别意识是儿童自我意识建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孩子在3周岁左右,内心会产生模糊的,有关性别方面的意识或者好奇,在5、6岁才能基本上明确地认知到男女有别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研究中发现,3-6岁是儿童心理性发展阶段,孩子在此阶段形成的认知概念,对其成年后的行为认知,也会产生潜在影响。

与此同时,幼年期也是儿童自身个性发展、性格形成以及气质培养的重要时期。如果在此阶段,父母们没有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性别意识引导,不仅不利于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同时还有可能会诱发性别焦虑、性别倒错、性别意识混淆等一系列的心理认知问题

当孩子自身的性别认知产生偏差时,他们会因为自身与他人的性别特征不同,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还会对自己原本的性别产生厌恶心理

事实上,性别差异的存在是具有客观性的,家长们需要帮孩子更加清晰、准确地对此有所认识和了解。

做好性别意识启蒙,让成长更顺利


当孩子对于性别特征以及性别差异有所认知和了解时,不会因为性别意识模糊而产生自我困惑,不容易产生自我性别偏见

而且,孩子们对于自身的性别特征更为自信,在发现自身与他人有所不同时也更加能够正确看待与面对

有研究发现,在集体环境中,性别意识觉醒得更早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与性别特征相符的行为表达

性别差异的存在让孩子们意识到了个体差异,这让他们更加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尊重他人

在明白男女有别的事实后,孩子们在与异性伙伴相处时,会更加注意边界感。这不仅会让孩子变得更有礼貌,同时,这也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

Tips:正确的性别意识引导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体系建立,孩子幼年的成长其实是一个他们不断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的过程。性别意识是他们完全认知自我的基础,当他们在心底里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时,所表现出来的,才会是积极正能量的一面

在性别意识启蒙方面,家长可以做好哪些事?


1.父母是性别教育最合适的人选

美国性教育学家考尔德伦博士认为,在孩子5岁之前,父母以及与孩子最为亲近的人是对其进行性别教育的最佳人员,在孩子5-14岁时再接受专业的科学性知识教育会更为适合。

所以,家长们不要对孩子的性别教育羞于开口,比起老师的引导,父母的性别教育,更能让孩子们在拥有安全感的基础上给予回应。

2、巧妙地借助教育媒介

如果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性别教育无从下手,那么不妨试着借用一些教育媒介的辅助。有关性别教育的绘本,会让父母的教育表达更有根有据,同时也更容易获得孩子的配合和接纳。

除了绘本以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动漫作品等,也是家长进行性别教育的有效渠道。

3、注重生活中边界感培养

比如说在洗澡的时候,帮助孩子认知性别特征上厕所或者换衣服的时候,提醒孩子关门

这些具有边界感的行为,会强化性别差异在孩子脑海中的印象,更能辅助他们建立对于性别认知的理解。

枕边育儿寄语:


孩子的性别意识快速发展时期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幼年期,一个是青春期,相比较而言,幼年期的性别意识培养是基础。家长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这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切身保护。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