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兴安伯爵位世系图

 袁载誉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徐祥原非朱元璋集团成员,他最初效命于陈友谅麾下,身为“降将”,立功机会相对较少。故此,在朱元璋时期的一系列封爵中,徐祥并未获得一席之地。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徐祥已官至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名义上属于燕王朱棣的亲信部属。

随着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徐祥紧紧追随其左右,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他积极参与南下征战,在朱棣登基后,因功被封为兴安伯,享千石俸禄。

图片点击可放大

明朝兴安伯爵位世系图

《明史》时封伯者,祥及徐理、李浚、张辅、唐云、谭忠、孙岩、房胜、赵彝、陈旭、刘才、茹瑺、王佐、陈瑄十四人,祥第一

虽然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徐祥在战场上的具体表现,但从最终结果来看,他在朱棣起兵的四年里,无疑是表现卓越的武将之一。

靖难之役后,在侯爵之下,仅有14人被封为伯爵,而徐祥被誉为伯爵之首,这足以彰显他的杰出功劳。

在明朝兴安伯的世袭传承中,除开徐祥,最为耀眼的便是徐亨。自永乐二年承袭其祖父徐祥的兴安伯爵位后,徐亨长期镇守边疆,并多次随朱棣北伐蒙古,是朱棣时期较为活跃的武将之一。

但是徐亨在宣德元年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他以右副将的身份参与征讨交趾的战斗,结果兵败!爵位被夺,直到宣德十年才再次恢复。

低谷之后,往往意味着人生即将迎来高峰。正统九年,徐亨出征兀良哈并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因其卓越战功,由伯爵晋升为侯爵,兴安伯的封号也随之变为兴安侯。然而,此侯爵并非世袭,因此徐亨之子徐贤依旧继承的是兴安伯的封号。

除去徐亨外,兴安伯在明朝军方高层阶级中并未缺席,第四代兴安伯徐盛在弘治年间,先后管操神机营、三千营。第七代兴安伯徐梦旸,在万历年间一度领管前府,成为大明军方核心。第九代兴安伯徐汝孝在崇祯年间更是加封荣誉太子太保。

可以说,兴安伯爵位的传承实际上相当稳定,几乎贯穿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历程。末代兴安伯徐治安虽在崇祯时期继位,但是没有投降大顺或清军入关的记录,而这或许正是兴安伯一脉对大明百年皇恩的一种“报答”。

明朝爵位世系图

隆平侯永康侯镇远侯保定侯

曹国公信国公卫国公成国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