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宝森沪上演剧实录(十)

 lsjxs 2024-05-24 发布于四川

今年是杨宝森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也是他首次莅沪营业演出一百周年。本号将用二十一期的篇幅,为大家简要介绍杨宝森先生生前在上海舞台上的营业演出情况,也以此缅怀这位京剧须生大家。


1942年在李华亭的策划下,杨宝森又重组了宝华社。鉴于上一次组班失败的教训,这次宝华社重组的阵容配置堪称豪华。二牌旦角请了刚刚崭露头角的坤旦侯玉兰,小生叶盛兰、老旦李多奎、丑角茹富蕙、二路老生哈宝山等等,真是名家荟萃。宝华社在广德楼首演,头天大轴仍为《四郎探母》,一炮而红。接下去宝华社在这个阶段的演出票房都非常好。宝华社公演的头一天,当时已经在余叔岩家学戏多年的孟小冬约了好友定王府二格格前去捧场。在杨宝森唱完头场“坐宫”后,孟还到后台看望杨宝森。这两位余派的追摩者也可谓惺惺相惜。

宝华社二次重组在北京开了个好头。1942年11月三十三岁的杨宝森率宝华社来沪献艺,这是杨宝森本人第十次来沪公演,也是他第一次挑班来沪。但这次的上海之行一开始就有些波折,几乎告吹。起因是那段时间天蟾舞台的老板顾竹轩将剧场租给了上海戏剧学校作为日常演出和经营。但天蟾舞台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戏院,连同三楼可容纳三千余观众,而戏校学生的演出,通常不可能有如此号召力,上座情况不是很好。校方也迫于经营上的压力,即联络在北京新组班的杨宝森来天蟾舞台演出。约妥之后,11月12日还在《申报》上登出演出预告。不料剧场老板顾竹轩闻讯大发雷霆,出面干涉,提出既然校方请外角儿演出,那必须要让他的干儿子李少春先演才行。而校方则认为既然由自己经营,约谁演出应该有自主权,况且预告已经见报,再行更改不妥。经校方与顾竹轩交涉,并答应下期请李少春出演,顾竹轩才勉强同意

接下来,谁担任二牌旦角的问题又起波澜。由于是头一次挑班在上海唱戏,加上天蟾舞台的座位数量实在太多,杨宝森对自己和宝华社的号召力心里没底,所以想找一个在上海有一定号召力的二牌旦角作为票房加持。思来想去觉得当时只有二十岁的童芷苓比较合适。一来童已经拜投入荀门多年,戏路宽阔,唱念表演都属上乘;二来童年轻美貌,观众缘甚好,在上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但宝华社接洽后,童芷苓提出了合作的两个条件:一、须挂平牌,戏单两面印,门口彩牌霓虹灯名字须循环转,二、只要自己贴《纺棉花》《戏迷小姐》和《红娘》这三出戏,必须安排大轴。杨宝森听了童芷苓的条件后有些犹豫不决,担心票房虽有保障,但很有可能被童芷苓抢了自己的风头。而天蟾方面也觉得童芷苓作为合作的旦角是比较好的选择。

图片郑冰如之《春秋配》

正在为合作旦角犹豫之际,宝华社管事的李华亭已与当时有点名气的坤旦郑冰如谈妥合作事项。郑冰如,1916年生,济南人,私淑程派,又兼演荀派花旦戏和梅派戏。之前和杨宝森在上海合作过的王玉蓉人称“铁嗓钢喉”,郑冰如也有个类似的雅号叫“铁嗓铜喉”。由于宝华社事务基本都由李华亭说了算,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郑冰如作为这一期的合作旦角。这一期演出的其他合作者还有:花脸王泉奎和刘砚亭、老生李宝奎和曹世嘉 、旦角林秋雯、老旦李金泉、丑角贾松龄、小生储金鹏等。

图片

宝华社这一期演出从11月21日开始,杨宝森的三天打炮戏为:21日与郑冰如的《四郎探母》;22日日场与郑冰如的《法门寺》,夜场与郑冰如的《大探二》;23日《奇冤报》。

图片

12月9日杨宝森和郑冰如唱《三娘教子》和《汾河湾》的那天出了点风波。演出《三娘教子》时,当薛倚哥念完“孩儿下学回来一言冒犯母亲……母亲有爱子之意一下也就不打了”,这时旦角应该接念“儿早有这两句言语,也免得为娘生气”。但那天,郑冰如没有接念。杨宝森见郑没有念,也避免冷场,就直接念“老奴我也跪下了”,算是圆了过去。杨宝森对艺术向来是比较追求完美,这次挑班在这么大的天蟾舞台演出,压力也比较大,所以这出戏下来到后台不免对郑冰如的失误有些抱怨,讽刺郑冰如是跟师娘学的。郑冰如那时候才二十六七岁,年轻气盛,也不饶人,回怼道:“我是给你留很大的面子,不然……”,意思是嘲笑杨宝森嗓音不济,她在台上让着杨宝森。后来经人劝解两人才负气去扮下一出《汾河湾》。在《汾河湾》演到薛仁贵闻子凶信的气椅(表示人昏迷的一个程式)时,柳迎春叫魂(唤醒昏迷之人的一个程式,一般要念“某某醒来”,还有抚前心、捶背等程式表演)。郑冰如接叫魂时的表演程式趁机猛捏杨宝森的脖筋,以报复刚才在后台受到的嘲讽。杨宝森只能忍痛,未露马脚。后面第二番,旦角气椅,老生叫魂,杨宝森也不客气,照方抓药,回敬郑冰如捏脖筋。郑冰如感觉奇痒难忍,竟在台上失声大笑,台下观众一时哗然。

图片

这期演出起先都是杨宝森唱大轴,郑冰如的压轴。后来郑冰如提出因为是“两大剧团徇情合作”,所以要和杨轮流唱大轴。而且不但大轴要轮流,连戏单都要两面印,一人一面,显示不分排名高下,由此杨、郑二人闹得很不愉快。故此双方决定12月17日至23日停演一周以协调后续事宜。最后的结果还是杨宝森方面作出了让步。这一期杨宝森和郑冰如还合演了《红鬃烈马》《朱痕记》《宝莲灯》《一捧雪》《御碑亭》等戏。

图片

由于经过一周的停演风波,后续的票房受到很大影响,上座率不断下滑。杨宝森决定使出撒手锏。1943年1月1日和4日推出了新排的全部《伍子胥》。杨宝森饰伍子胥,林秋雯饰浣纱女,王泉奎饰前申包胥后王僚,刘砚亭饰前武城黑后专诸,曹世嘉饰前东皋公后姬光,李金泉饰专母,贾松龄饰前芦中人后牛二,陈兆霖饰伍尚,李雯溪饰专诸妻,萧德寅饰刘占雄。这是杨宝森在上海首次上演全部《伍子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为时已晚,演期到1943年1月6日就结束了。后续接演的是李少春和白玉薇。这次杨宝森以头牌挑班,而且仅以老生戏能在上海最大的戏院天蟾舞台坚持演完一个半月,真乃不易。

图片杨宝森《文昭关》之伍子胥

最后,请大家欣赏杨宝森1953年在北京演出《文昭关》的实况录音选段,黄金陆操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