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体热血”的年代(434)

 雨花石之乡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冷体热血”的年代

434章》

吃饭前黄二毛还请来,牛嘴公社供销社主任张宗木。张宗木多多少少听说过黄二毛其人,他家就住在附近不远的张庄。一辈子供销社主任的父亲,退休让他顶替工作,顶职后张宗木就直接坐上了牛嘴供销社主任宝座。他还真是块供销社主任的料,之前张宗木一直带着一帮人在外做工程,具备了相应的人事管理能力;特点之一是他对员工家庭事务方面照顾得体,外界交际上黑道白道都沾边,他的做人做事格言:百姓生存,靠的就是白道黑道统吃

黄二毛邀请阎知俊吃饭,阎知俊通报了张宗木,黄二毛非要请他和张宗木。结果这顿饭钱,还是张宗木掏的腰包。张宗木话说的很明智,你到了咱供销社的地盘上,今后到了黄庄你请客。他这么做不但给足了阎知俊面子,也给足了自己的面子。社会上于人于事,手里光掐着几个死钱不行,张宗木不稀罕这种人,他佩服那些手里有钱,头脑又灵活又有智慧的人。

张宗木对阎知俊一家困难状况,抱有要拉一把的想法,机会是市二轻局投资款项,计划在牛嘴供销社地盘上,盖几间棉花收购仓库。牛嘴镇是产棉区,许多棉农在棉花收购季节,棉花交售方面存在的一定困难。黄河区六个乡镇,每年棉花交售集中在区棉花厂。人多拥挤不说,售棉户排队几天都售不出棉花,老百姓因此上告到了市里。

市里决定在产棉区,扩大棉花收购点,每个乡镇盖几间棉花收购仓库,有各乡镇供销社配合完善。配合的条件是有地出地,有人的出人力。全国一样根深蒂固的牛嘴镇供销社,不但出了五亩地让出盖棉花收购站,还派出阎知俊前来协助搞基建工作。是看他在采购建材方面会讨价还价,并且还能把握和主持采购的阵容。阎知俊一家人仍住在供销社一间10平米的宿舍里,新建棉花仓库时,张宗木要他留点神,为自己考虑另搭一间房做厨房。

一年后建成的牛嘴镇棉花收购站边,果然又多出一小间属于阎知俊居住的房屋(供儿子在此睡觉),其房屋侧面,披盖了一间顺水而下的厨房、厕所。刘多多被聘为棉花收购站的炊事员,一切待遇是每月收购站发给她30元钱工资。阎知俊一家的小日子,就这么开始平稳地过起来子。

可平稳的日子好景不长。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一级供销社逐步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了资产承包, 原来的集体性质,政策将乡镇供销社推向了个体化承包经营。阎知俊承包了牛嘴镇供销社农资柜组,资产折合人民币一万六千元。该资产他要分三年时间,偿还给湖泊《市》供销总社。承包后的农资供销采购,需用款项的部分,由承包人自行解决或贷款。

一处交通欠发达的牛嘴镇供销社,又面临着私营经销业的蓬勃发展局面,个体经销商层出不穷。每年还面临着上缴资产折扣金,市场农资商品价格自然性提高,农资销售业十分萧条。阎知俊不得不动脑筋,外出采购稀有的农资。如高浓度磷复合肥、越来越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薄膜等。

中国经济改革初期,物资市场行情,仍一直处于市场与计划并存的格局。

物资生产商随着改革开放形式要求,大搞特搞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生产;经销商随着市场需求形式,大搞特搞四通八达、价廉物美、物稀为贵采购。阎知俊在外跑了十多天,终于在双肥地区郊县,深山老林处找到一家磷复合肥生产工厂。其厂生产的磷复肥,每吨低于市场价格30元。相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约有590个磷肥企业,其中80%以上是3万吨P205以下的小型生产企业,小型企业生产能力占到磷肥总能力的83%。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大张旗鼓上马,倍受人们重视的磷复肥企业。急开锅的米饭,难免不了会夹生。然而磷复肥含量指标,目前并不是阎知俊所能真正掌握的技术。

农用薄膜、磷复肥两项农资,一时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根据采购抢手货的款项需要,阎知俊向牛嘴镇信用社,一次性资产抵押贷款一万元。贷款分期在当年五一节、国庆节归还。这两个节季前,正是农资销售的旺季。阎知俊拿到这笔贷款,好不容易从双肥地区青山磷肥厂,一次性装回磷复肥50吨,他目的就是先要大赚一笔。在磷复肥的销售上,阎知俊门面农资磷复肥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每吨/10元。他招揽顾客的招术,绝对不亚于当年陆建国、姜文汶,在牛嘴公社开设的利民百货公司。

阎知俊的磷肥销售,一天没到晚出了问题。农村种田行家纷至沓来追问他,这种45%Cl15:15:15)复合肥,市场价一直低于45%S15:15:15)复合肥10元/吨,因此纷纷都来退货。有人还直接说他欺骗人,重的说他在坑害老百姓。阎知俊生意还没开张,就遭到灭顶之灾。难怪,只怪他缺乏农资经营常识,农资经营工作窝子还没坐热,就去搞什么棉花收购站基建。也许青山磷肥厂就凭那点45%Cl、45%S质量含量区别,赢得了幼稚的强劲购买力。

牛嘴镇信用社,在催讨贷款万般无奈情况下,查封了阎知俊供销社农资经营门面、供销社宿舍。当初贷款阎知俊就是拿供销农资经营门面、宿舍作的抵押。要说这些房屋仍属供销总社资产,但阎知俊享有20年的承包协议经营权。牛嘴镇信用社,将查封的供销社农资门面,租赁给一家开饭店。宿舍让给一位外地顶职进社的员工做住房,鸡窝里住下飞来的鸟。阎知俊一家不得不回到刘李庄上,想继续做他的贩鱼生(计)意。阎知俊就像万能宝珠故事中的一位鱼翁,海里捕鱼救了龙王的三女儿,从此获得一枚要啥有啥的宝珠。

原来风餐露宿即变成海味楼阁,远近闻名的一个大财主得知,鱼翁一夜之间变得家产,大于他家几代人的结累,于是有条件的决定,要把女儿嫁给鱼翁去探虚实。女儿进鱼翁家门不久得知,原来鱼翁有一枚要啥有啥的宝珠。乘夜深人静时,乘着被戏弄的鱼翁熟睡之机,财主女儿偷走了他的宝珠。第二天鱼翁一觉醒来,仍然睡在被几片鱼网遮体的破船上……。阎知俊面临的生存条件更寒酸,两年多时间没住的爷爷家里,家什用具基本全部霉烂腐朽,房屋部分地方,因漏雨引起土墙头倒塌。阎知俊工作后就没和多多留心回来,将家什用具晒晒太阳、透透空气,房屋漏雨的地方即时修补修补。家里的空气味变得混沌了,多多爷爷在世时,擦得光泽照人的两口锅,锈得像铁葫芦,人座的板凳腿上,竟然长出了磨菇。

作者:马力《罗守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