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与广南城

 冬歌文苑 2024-05-24 发布于北京

我与广南城

从我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沿环城路走,四公里的路程就直接到达学校的正大门;另一条是穿越老城区的古街道,三公里就到学校的后门。都很近。

每天往返于家校之间,我都会选择不同的路径走,感受不同的风景。穿越古城区,踏上街上的青石板,古朴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有如跌进了时光的隧道,走进了古城的昨天。走环城路,街道宽阔笔直,两旁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让心灵的肺叶获得自由的舒展——阳春三月,街道两边的樱花如烟似霞,一树一树的花团锦簇,扑面迎来;榕树上新生的嫩叶,展示出盎然的生机;蜂飞蝶舞,群鸟啁啾,一派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夏天树木葱茏,满目翠绿,蝉鸣悠长……四季更替,景象迥异,各有千秋。

每天去学校,我都会提前四十分钟左右出发,不图别的,就是想留出足够的时间,把脚步放慢,观赏一路旖旎的景致。

五年前的2019年,我刚刚从乡下学校考入调到广南县一中工作。那时,环城路刚修好不久,道路两边没有绿化,甚至部分路段都还没有硬化,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我到学校去几乎都是选择走古城区的老路。五年时光,弹指挥间,而今环城路已变成了一条清洁的绿美大道,绿树成荫,让我在叹惜时光流逝的同时惊叹城市发展的飞速。

一条环城路的蜕变,见证了一段华丽的时光。

我初次走进小城,是1999年的秋天。那年初三毕业,我考取广南县一中的高中。广南县一中是当时本县的最高学府。校园位于文庙内,建筑古色古香,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开学了,我怀揣着无限的憧憬,从乡下风尘仆仆的来到广南县一中报到,开启了三年的高中学习时光。在广南县一中学习的三年时光,周末我常常和同学好友到城区第一小学校校园内看书,因为小学周末休息,校园环境清净,是看书的好去处,况且校址前身是侬氏的土司衙署,古朴的建筑群,置身其中,让人深感文化的厚重,仿佛六百多年的土司风云仍然还在耳边回荡着跫音;也常去莲湖公园看荷花,累了,就坐在亭榭上欣赏楹联和书画;晚上,偶尔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消解紧张的学习心理……那时的古城很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两条街道“十字”交叉,贯穿东西南北,形成了整个小城的大体概貌。倘若要从东走向西,或者从南走向北,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就能把整条街道走到尽头。小城虽历史文化厚重,但不免给人有些局促之感。

2002年我高中毕业后,离开了小城到外面求学。2008年我又回到了家乡工作,短短几年,小城已开发了北坛路、北宁路等路道,许多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街道变得宽阔整洁,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这里是自己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地方。后来,高铁穿过了古老的家园,高速公路通达县城,工业园区建成了,坝美、三腊、九龙山、六郎城等景区相继开发,小城商贾云集,四方游客涌至,“世界的世外桃源”正日渐为外面的人们了解与向往。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创建,小城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日趋优美整洁,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小城成了人们心中理想的生活宜居地。

从青年到中年,我半生的时光,见证了小城发展的一段轨迹。

小城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年一变。我常常想,以小城现在的发展速度,五年以后,十年以后……那该是怎样的繁华景象?每想及此,幸福的生活画卷和美好的明天便徐徐地展现在我的脑海,浑身就生出无尽的劲儿。我鞭策自己:要竭力为小城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站好自己的岗,好好活着,看祖国明天,民富国强!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