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叙恒【散文】回乡散记(四)

 凉城文苑 2024-05-24 发布于湖北



回乡散记(四)


文//方叙恒 (重庆万州


话说1986年8月28日上午,地宝场上艳阳高照,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是啥子大喜事?是万县交通局,地宝乡政府,云阳县耀灵乡政府联合举行的地宝大桥通车典礼。桥左边栏杆的正中位置,万县著名书法家祝定龙手书“地宝大桥"四个字鲜艳夺目。桥名的两边是万县名人,地宝乡人方叙彦题的诗句:“石龙跨云万,飞车通宝灵”。桥右边栏杆上,是万县著名书法家,原白土小学扶孟祥校长题写的“万县地宝大桥记"主要记叙的地宝大桥是国家以工代赈项目,总造价九万六千余元。

龙白公路1968年通车,白地公路1986年通车,是沿途人民群众的方便路,致富路。地宝公路大桥是连通万县云阳县的“连心桥”。许多有心机,有准备的商人瞅准了机遇。

几年之后,地宝大桥桥头一座房屋拔地而起,“余国二餐馆"的名号响当当的,在余绍国和妻子朱文清辛勤经营下,秉承信誉至上,主打特色菜品,保质保量经营理念,逐渐受到顾客喜爱和推崇。

去年腊月二十四日晚饭后,我去拜访干亲家水天才,亲家母谭恒明,不巧的是他们外出散步了。正巧遇到从梨地路散步归来的余绍国,朱文清两口子,他们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到家里烤火聊天。也是烧的钢板炉子,此时屋外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屋内暖和。朱文清沏茶端来请我喝茶,她说:“方老师您哪个不出老啊,每次看到都是这样,越活越年轻啊!”我笑着说:“你当学生的不夸老师谁夸呀?"我的学生是个美女,有如古代淑女般美貌。她笑着说:“您真的不显老呀!1978年在大林天主堂小学附中,您教我们语文政治,气质好,形体美,对人和蔼可亲,从不打骂学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您特别爱读书,每天早自习,我们在教室读书,您在教室外树林间大声朗读课文,朗诵诗词,言传身教呢。”我回答:“这是真的,一辈子与书结缘哟。"

朱文清1983年7月从白土中学高中毕业后回乡,9月起任地宝学区熊家村代课民办教师。我是地宝小学教导主任,84年7月起任校长,和朱文清又多了层上下级关系。我鼓励她一方面认真教书育人,一方面积极备考万师民师班。但当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文件,硬性规定只允许1982年3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民师,才有资格报考。朱文清被拒之门外,几年后她辞职经商了。后来政策放宽了,我电话告之余绍国,余绍国到白土教办来告诉我,朱文清说时过境迁不愿报名考试了。

我们边喝茶边聊天。

我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两口子帮助了我。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我从小长到大,喜欢在河里洗澡,摸鱼,埋下了病根,湿热体质,病魔开始找我的麻烦了。我1985年秋季开始不能正常工作,经常患病,在耀灵乡卫生院住院治疗,院长薛继光,爱人刘医生对我照顾好,因为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地宝小学读书。但因医疗条件有限,我想转到白土区卫生院治疗,当时白地公路没正式通车,只有手拖拉机和小四轮柴油车在路上跑,余绍国买的这种车在地宝三煤矿拉煤到白土去卖,有时候捎带白土坝到地宝赶场经商的客人。有一天上午,余绍国开车到耀灵卫生院,把我送到白土区卫生院住院治疗,妻子张英梅陪伴我。

回忆往事,余绍国说,应该的应该的。我说,凡是帮助过我的人,我一直心存感激。

那些年,余国二餐馆经常高朋满座。2006年10月3日,我儿子方正,儿媳妇邓人芬从重庆沙坪坝区回家,我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结婚典礼。在余国二餐馆办了60桌酒席,答谢四方乡邻,亲戚朋友,大家普遍反映味道好,分量足,喝得开心,吃得满意。价格上余绍国给了我优惠,130元一桌,只花了7800元。

记得是2010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在地宝大桥上边散步,边拿着“小蜜蜂”牌随身听欣赏音乐。恰逢普子小学宋国族老师和另外一个人,宋国族说:“老领导多年不见了,走,我请您到余国二餐馆吃饭。我在建修新房子,在万县市拉建筑材料,饿了,吃了晚饭再回普子”。我说:“你哪个晓得余国二餐馆饭菜好吃呢”?他回答说:“我和余绍国是白土中学高79级同班同学”。我笑着说:“我是万县白土中学首届高中班学生,73年7月毕业,在那个特殊年代读了2年半时间,我是你们的师兄哟”。见老同学来了,余绍国很高兴,宋国族说:“方文干,您点菜,随便点”。我说:“首选黄腊丁汤”。朱文清说:“方老师最喜欢吃鱼了,刚好有鸭地坝黄远林钓的黄腊丁,才卖给我的”。我说:“有口福了”。饭后,宋国族与我握手告别,祝我身体健康。我说:“谢谢你请我吃饭”。客人走后,朱文清笑着说:“老师您不当官了,还有人请您吃饭呢”。我说:“你老师的铁杆朋友多着啊”。逗得她两口子哈哈大笑。

2003年暑假的一天,我走进五桥区教委谭咏龙主任办公室,申请调回地宝小学当教师。谭主任给我泡了杯龙井茶,说:“教办撤销后,你平调到五龙中学当支书,协助向忠校长工作。你德高望重,每周4节课,按政策小高转中高职称,每月又多几百元钱,为什么呢?要回乡当教师,承担得了不”?我说:“谢谢领导关心,深层次原因我不说了,优秀共产党员到哪个岗位都不会给组织丢脸”。谭主任说:“这个我肯定是相信的,1994年至97年度,五桥区教委对各教办主任年度考核,你连续4年是优秀等级获晋升一级工资奖励。你还有什么要求吗?”我说:“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亲外甥女李红是地宝小学教师,他丈夫彭兴发是五龙中学教师,前年和去年都申请调到五龙中学,因编制问题教委没同意”。谭主任打断我的话说:“知道了,今年一进一出,符合规定,我记下来了,到时候一并下文。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说:“谢谢你,不耽误你宝贵的时间”。

那么,我对谭主任说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

几年后,五桥区撤销,谭咏龙调万州区教委工作,准备提拔周开君当某校校长时,他专门打电话给我征求意见,我说完全合格。我记得是2011年秋季的一天,谭咏龙到地宝小学检查工作,刚好遇见我。他笑着说:“老方,你当初的决定是明智之举,看你已成功减肥瘦身了,精神面貌也好,祝贺你!"我说:“报告领导,不吃一粒减肥药,靠顽强毅力,科学合理运动,严格控制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已从180多斤减到了150多斤。”谭咏龙脸上露出了笑容,与我握手,调侃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说:“非常感谢领导的关心与鼓励!”也许有读者会问,你现在的体重是多少斤?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吧,从2023年开始到现在,我体重稳定在145斤左右了。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又是啥子事呢?2005年2月,即春节假后第一天工作日,我在西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来巡诊的原西南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教授,来到我的病床前,陪伴他的有十几位医生,张教授认真仔细地看了病历资料,问了我些基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等,然后发表诊断意见,他说:“方老师是边远山区的教育工作者,很辛苦。不过你放心,身体没有实质性病变,主要是过度肥胖引起代谢综合症,年龄52岁,身高1米69,体重是183斤,严重超胖。我的建议是不吃一粒减肥药,用超人的毅力物理减肥,每天有相当于走20里路的运动量,至少坚持15年至20年时间,每年减几斤,最理想的体重控制在150斤以内,所有症状将逐步缓解甚至消失。"我当即表态绝对做得到。

有志者事竟成。我硬是完成了张教授预定的目标。

我调回地宝小学不久的一天下午,接到小老乡,白土小学校长许小红电话,要我到余国二餐馆预定几斤黄腊丁熬清汤,待会他骑摩托车来请我吃饭喝酒叙友情,我说可以,我先去给朱文清打个招呼。知我者许小红也。
记得有一年暑假的一天,我到白土场上玩,听钓友卿承本说,天山村拖拉机手黄绪坤家鱼塘里有一条大草鱼,很狡猾不容易上钩,钓起来的鱼5元钱一斤,还是便宜的。我兴奋不已,将消息告诉了许小红。

风和日丽的一天早上,我和许小红骑摩托车到了黄绪坤家,他热情的接待我们。他说,最大的鱼只有几条了,10斤左右,看许校长和老校友的本事了。他是白中高75级毕业的,黄绪坤说:“难得来一趟,中午我煮稀饭,半肥半瘦的腊肉烧土豆,炒几个时鲜蔬菜招待你们”。我对黄绪坤两口子说:“谢谢,又给老板添麻烦了”。黄绪坤说:“不麻烦,待会我烧壶热茶送到鱼塘边。”

鱼塘在黄绪坤家上方几十米远,我观察了一下,水只有三尺深,水面一亩左右,能见度较好。我带了8根鱼竿,鱼饵是嫩玉米粒儿,小坨坨熟土豆等。上午鱼没有上钩,吃了中饭后继续钓。大约下午3点钟左右,许小红看见一根鱼竿的鱼线直直地往前跑,听见车盘吱吱地叫个不停,他猛地将鱼竿拔起,鱼一负痛拼命挣扎。我从许小红手中接过鱼竿,继续与鱼较量,大约10分后,鱼儿挣扎软了浮出水面,嘴巴一张一张地喘着粗气,我指挥许小红准备好抄网,我把鱼儿牵到能舀的位置,许小红手疾眼快,将一条大草鱼舀入网中。好家伙,我们一看高兴得拍手称快。我们迅速收拾了鱼具,黄绪坤用秤一称,12斤4两。他说:“辛苦啦,有本事,只收50元钱”。

我说:“谢谢校友!”

我回家解剖鱼的时候,肚子里有大约2斤鱼籽。第二天早上,我给许小红送去一块鱼肉。回到教办,我给老钓友石朝志说起此鱼,他见多识广,他解释说:“只有8年鱼龄以上的母草鱼才有鱼籽,看来你们把鱼外婆钓起来了”。我递给他一盒《玉溪烟》,他抽出一支,用打火机点燃,使劲吸了几口,烟雾立即在他屋里弥漫开来。

话又说回来。许小红,罗运柏,周衣强三个骑着摩托车到达余国二餐馆,我们四人边喝饮料,啤酒,边聊天,叙友谊,谈趣事,欢声笑语不休。大约2小时后,许小红买单,他们都祝福我工作顺利,事事顺心,身体健康。我说,谢谢你们!有缘人还会相聚的。目送他们渐行渐远,我眼眶湿了。

我了解到,余绍国,朱文清都是接近60岁了,早晨只卖点小面,方便老顾客们。儿子儿媳在万州城区居住,带两个孙子上学读书。我起身与他们道别,朱文清拿来一把雨伞递给我,关心地说:“老师您小心点,慢慢走,外面下雨了,有机会再回家乡来耍哟”。我说:“要得要得,一定有机会的。”

回到姨妹夫家刚坐下不久,水天才,谭恒明两口子就来看望我了。亲家母说:“亲家,机会好啊,送你一块腊二刀坐敦肉,几斤自产的红苕粉。代表你干儿子水开云给你拜年了。"

我说:“要得,要得。祝贺水天云的大儿子,我干孙子水淋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梁平区疾控中心工作。他人长得又高又帅气,将来肯定会娶个好媳妇,到时候别忘了通知我喝喜酒哈!”

亲家说:“你是贵宾,当然得请。"

亲家母听我夸他孙子,心里特高兴,脸上笑得开了花。聊了会天,他两口子起身与我告别,我们互道珍重,待期下次在五桥城区水天云家里相聚。

(未完待续)


—— 编审:粟贵贤 ——



作者:方叙恒 , 生于1952年12月 ,重庆市万州区地宝小学退休教师 ,《中国散文网》会员,定居重庆市高新区科学城。曾任地宝小学校长,万县白土区教办主任,万州区五龙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报》《凉城文苑》《红烛作家文学》《红烛诗刊》等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多篇。《家乡的变迁》获2021年万州区老干部局征文比赛二等奖,《舞者》获万州区老干部局2022年征文比赛三等奖。2023年2月,参加由当代诗人网主办的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大奖赛,作品《春风礼赞》荣获“探花”奖。2023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散文网》主办的,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奖赛,诗歌《万州,迷人的故乡》荣获金奖。






点击右下方“在看”,发表你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