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煜明 | 如城的民间传说10

 锦绣文萃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刊头题字:聆百

如城的民间传说10

 ——冒辟疆的正妻苏元芳

文/潘煜明

冒辟疆,出生宦官之家,自幼饱读诗书,14 岁时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19 岁时[明崇祯二年(1629年)],与苏元芳成婚。

苏元芳,荆(湖北)人,苏文韩的三女儿,比冒辟疆大两岁,是冒辟疆的爷爷跟苏文韩帮助定的娃娃亲。 

冒辟疆的爷爷冒梦龄,当年的江西会昌县县官。苏文韩,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人大秘书长),与冒梦龄关系密切。

苏元芳,与冒辟疆定亲时 5 岁。当年时尚娃娃亲,你觉得我们家男娃挺好,我觉得你们家女娃也挺好,大人们觉得合适,不管两娃将来是否同意,就由大人们作主,给两娃定下亲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苏元芳 21 岁时,正是婚嫁许配的年龄。当时的冒辟疆,19 岁的小伙子,人长得漂亮,白白净净的,还是个大才子。加之民间有一种说法:“妻大两,没处拣”。苏元芳和冒辟疆正式结婚,挺乐意的,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

当时的社会,男子三妻四妾,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据文献记载,冒辟疆一生,除了正妻苏元芳,还有官方承认的连妻带妾十多位(秦淮歌妓王节、秦淮河桃叶渡李十娘、秦淮八艳中的陈圆圆、秦淮名妓董小宛、麻姑、吴蕊仙、吴扣扣、蔡女萝、金晓珠、张氏、顾横波、范珏等)。

董小宛刚嫁给冒辟疆时,冒家的老老少少,除了冒辟疆和苏元芳,其他人都不肯接受董小宛。董小宛闷闷不乐,冒辟疆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苏元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朝思暮想:“用什么办法替丈夫安置好董小宛呢?”终于有了一个办法,在城外找到一处别院,让董小宛住在里面,并吩咐冒辟疆,想与董小宛相会,可去城外的别院。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年初夏,冒家上上下下,终于接受了董小宛。于是,苏元芳很快把董小宛迎进冒宅,还逐步“退居二线”,让董小宛主持家计。

顺治九年(1652 年),全国各地闹饥荒,如城到处是拖儿带女逃荒要饭的灾民。冒辟疆慷慨解囊,在如城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设粥厂,救助灾民。冒辟疆仗义疏材,扶危济困,钱、粮耗尽时,苏元芳主动把出嫁的首饰交给冒辟疆,让冒辟疆变卖后,将粥厂续续办下去。

苏元芳擅作画,且有画作存世,到拍卖会上,或网上搜索,会查到苏元芳画作的相关资料。

苏元芳,冒辟疆笔下的苏孺人,一个被董小宛遮蔽在背后的冒辟疆的妻子,典型的大家闺秀,贤良淑德,是《红楼梦》中贾元春的原型。

《红楼梦》中的贾元春与冒辟疆的正妻苏元芳,元春和元芳,元,意为第一;芳与春,意相近。元春,贾政嫡长女,宫中女史,凤藻宫尚书,贤德妃。性格沉稳、高贵、雍容、和煦。为人贤孝、慈爱、节俭、精细。元春美貌之外兼有才情,大观园省亲一段可见元春的书画诗词底蕴,宝玉幼时由元春启蒙教育,元春不输于大观园中的众姐妹。

苏元芳嫁入冒家,一直到去世(61 岁),表现出来的就是沉稳、高贵、雍容、和煦和贤孝、慈爱、节俭、精细,是冒家家务掌管人。这在冒辟疆《祭苏孺人文》和《影梅庵忆语》中有详实的叙述。





作者简介

潘煜明,195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曾在如皋师范、扬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学习深造。从教四十年,著作三部:《真情处处有》《一片茶叶“满城香”》《人生的秋天,真美》,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多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千余篇。



END



特邀顾问 | 张奎高

顾      问 | 曹桂明

策      划 | 汤红波

总      编 | 王   慧

温馨提示:

4、所有作品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赞赏金额70%归作者,平台留30%,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赞赏皆留于平台。朗诵作品赞赏金额70%归作者、朗诵者均分,平台留30%。合辑作品赞赏稿费留作平台所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