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七)

 温馨微语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吴子新

杨某保“抛杏子”说的话是那样的伤人,如一根锋利之针刺痛了凤妹的心。凤妹心里想,杨某保好几次中午趁着自己午休,厚颜无耻钻到自己的床上。这会儿,当着小惠和小玲子的面,说“这杏子是害伢子人吃的”,分明是口无遮拦。这话让在场的小惠和小玲子等人听着,认为我们已经在一起,没事都有事。
常言道:路走错了,能够回头;话说错了,泼水难收。看着满脸怒气的凤妹,杨某保也觉得自己不该那样说。可是,已经说了,如何收场?
面对凤妹“你胡说!你放屁!你放屁!你说谁?你说谁?”的谩骂和追问,杨某保一错再错,板着脸,歪着头怒怼凤妹,回答道:“就说你!就说你!就说你!”
凤妹实在忍无可忍,抬起手,打杨某保的嘴巴,被拉开。转而,凤妹抄起门旮旯的笤把,再次欲打杨某包的嘴巴。杨某保眼疾手快,一把夺下凤妹手里的笤把,“咔嚓”一下子,踩断了笤把的杆子。转而,一掌推开凤妹,扬长而去。
凤妹受到杨某保话语中伤,感到特别的心痛。她坐到了凳子上,大声啜泣着。
当天下午,凤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和杨某保解除婚约。接着,凤妹提着杨某保之前为自己买的那些衣服前往学校办公室,当着校长和老师们的面,公开宣布:“杨某保,从现在开始,我与你不再有婚约!我和你没有任何牵连,没有任何关系!你不要纠缠我,我死也不会和你走到一起的!”
大队干部家属(媒人)闻讯后,问明了事情缘由。尽管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二人重新和好,但是凤妹和杨某保各执己见,都说自己选错了人,对方不是自己选择的对象。凤妹是那样的坚决,那样的坚定,直言表白:“破镜不会重圆,我情愿一死,也不会嫁给杨某保!”
凤妹和杨某保相恋两年之久,最后分道扬镳。对于凤妹来说,等于做了一场梦,自己走出了梦境。而对于杨某保而言,只怪自己平时不收敛,幼稚,缺少男子汉应有的庄重、文雅、文明和自重,却是为自己的放荡埋单。
半年以后,亲戚又为杨某保介绍了对象。可是,相亲见面以后,女方觉得杨某保不够稳重,于是无条件拜拜而去。
之后的半年时间中,杨某保因为恋爱不成很是失落,对生活经常自卑自弃。
其时,与杨某保一条小河之隔、不到两里远的邻村女孩慕容菊和杨某保一样,正处在失恋的风口浪尖。
慕容菊自幼父母双亡,两个姐姐早已出嫁成家,自己一直跟随哥嫂生活。慕容菊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心灵手巧,学会了裁缝手艺。慕容菊属羊,和杨某保是同龄人。那些年,邻村大队成立了宣传队,宣传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舞台上,慕容菊但凭着一米七的苗条身材,加之嗓音洪亮,清脆,舞姿优美,经常赢得社员们赏识。
生活中的慕容菊常年保持着烫发,胸前总是戴着一枚毛主席像章。两年前,通过媒人介绍,慕容菊和相邻公社的民办教师邢先树订了婚约。
邢先树是三代单传,6岁时父亲亡故,母亲陈氏带着他,相依为命。陈氏不是一般的农村妇女,在生产队犁田打耙,栽秧割稻,挑扛困拉,样样农活不比男劳力差,堪称女强人。陈氏非常要强,脾气倔强,说一不二,亲戚中有些好心曾经不止一次劝其改嫁,都被其拒绝。尽管没有丈夫,家里家外所有的事都安排的恰当有序。陈氏不愿改嫁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专心致志培养儿子先树上学读书。
先树学习成绩很优秀,读完小学和初中,由于家庭没有关系网,上高中,进师范,都是望而兴叹,只得回生产队参加劳动。为了先树,陈氏到公社找干部,早一趟晚一趟;到大队干部家白天跑,晚上跑,求爹爹拜奶奶,想让先树到大队加工厂当工人,或者到学校当老师。
(注:题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吴子新,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从事过省报记者。1982年起先后在《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媒体、《首都文学》《宁古塔作家》和《皖人春秋》《温馨微语》等平台发表280余万字作品,获过全国小说征文一等奖和多次名次奖,出版《乡村看台》《古往今来看同大》《乡韵自吟》等个人专著。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五)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四)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三)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二)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一)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五十)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四十九)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四十八)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四十七)

吴子新:回望曾经的荷塘(连载之四十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