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码字50年之十——我与《今晚报》

 江北大汉 2024-05-24 发布于江苏

天津的《今晚报》,有国内晚报“四大名旦”之一的美誉。《今晚报》之外另三家具有全国影响的晚报是,《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

跟这四家晚报,我都有一定的缘分:《新民晚报》我在1990年前后有一阵在其副刊“夜光杯”的“今宵灯谜”栏目中,发过若干则灯谜;而在2000年前后,还是在“夜光杯”中,我发过一篇随笔《谁持彩票空中舞》,对媒体不恰当地宣传买彩票得大奖予以了批评。《羊城晚报》我在其时评栏目中发过稿,在其子报《新闻周刊》上,更是曾经发过近3000字的大稿——讲我在上海外滩因为见义勇为而陷入尴尬的一篇“自述”或者说“实录”。至于《北京晚报》,我在它主办的一次新世纪世界杯征文活动中,上过一篇稿子,拿到了一个三等奖。大洋600

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与《今晚报》的缘分是这四家晚报中最深的:也不仅是结缘早,而且在它的不同版面与栏目上发过不少作品:最早是在“今晚副刊”的灯谜栏目中发表灯谜作品,后来是在一版的“今晚谈”发表的与“租船出海”相关的小言论,最后则是在今晚副刊与读书版发表大量的生活随笔与读书笔记。

大约是在1990年前后,我热衷于灯谜制作的时候,瞄上了《今晚报》的'今晚副刊’。那时,我常去地方上的图书馆阅报室搜集刊有灯谜作品的报纸上面的信息:版面,栏目名称,投稿地址等。因为获悉《今晚报》也有灯谜栏目,我就试着向它投了几则灯谜,而让人十分欣喜的是,编辑居然刊用了。更为让人开心的是,《今晚报》每则灯谜的稿费竟然达到了4元。4元在全国各大晚报灯谜稿费中,算是最高标准的了。并且,与那个时候的工资水平相比,也有一定的吸引力——那时我的月工资也不过100开外一点点,因此,4元也就相当于一天的工资收入了。

2000年左右,我的兴趣或者说码字的重点已经发生转移了,灯谜固然是早已不玩,就是娱乐和体育评论中两类我非常熟悉的文体,一度文章发得很多的文体,也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我的兴趣转移到了时评方面来。而短小的,不过300字上下的小言论,也在时评的范畴,我在写较大——即篇幅在1000字上下的时评的时候,也会兼顾这种小言论。那时很多报纸的头版,都辟有用花边勾起来的这种专发小言论的栏目。比如说,《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文汇报》等报纸一版都有这样的栏目,如“今日谈”、“新思集”、“虚实谈”等,我在这些报纸上也发过这样的“小言论”。所以,《今晚报》的“今晚谈”同样成为了我努力攻克的目标。后来,还真上了一篇以“租船出海”为主题的言论稿。但是,这一篇既是开头,也是结尾——亦即后来我再也没有上过“今晚谈”。

时光荏苒,一眨眼到了21世纪。在2015年左右,我在码字停歇了好几年之后,忽然意识到虽然我上了一定年岁,但不能什么事儿都不做,而是该继续做点什么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同时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我重操就业,再次上路了。只不过这次我的方向再次发生了变化,即远离了逐渐冷落的时评,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读书,尤其是古籍上,放在读书随笔的写作上。那一阵,因为我极偶然地从一家书店里得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明代笔记小说大观》,发现它虽然是“野史”,但里面保留下来的很多内容,其实是可以与“正史”相互印证的,其价值未必在正史之下。于是,我一边读一边写,大概花了近两年功夫,读完了这部洋洋洒洒总字数在200万字上下的古籍,同时写下了近300篇读书随笔。

我写下的这些读书随笔,主要反映的是我对一些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看法。将它们记录下来,当然我很想与公众分享我的观点、我的思想。就我对各大晚报的研究,《今晚报》对于这类文章是最为友好的,所以,后来我就把这些读书随笔陆续投给了“今晚副刊”与《今晚报》的“读书”版。非常幸运的是,我投寄的这些稿件不仅有不少陆续见报了,而且在给我寄送样报的时候,编辑先生有意把他个人的邮箱写在了信封上。于是,这之后我再投稿的时候,就不再是将邮件发送副刊版的公共邮箱,而是编辑先生的私人邮箱了。

这位为我提供了他的私人邮箱的编辑是朱孝兵先生。

最初,我对朱孝兵先生并不了解,只知道他在副刊版上方的本班编辑的排序中,位列老资格的霍春光先生之后。后来我通过相关新闻以及在网上进行搜索才知道,他年纪虽然很轻,但却是一位实力派的编辑,也不只是他自己很能写,尤其是涉及文化艺术评论方面的内容的,而且他的编辑工作也是相当出色,经常出现在本单位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名单中的。与此同时,通过与他邮件往来进行的一些沟通,我发现他属于那种目光相当犀利,同时又很热情与坦率的编辑。他对我发送给他的稿件,经常会好的不吝夸赞,存在缺点或者说是问题则一针见血。因为他的厚爱,我在2015~2017两三年的时间里,在他主持的版面上,发表的读书随笔、生活散文、游记等,大约近200篇。最多的2017年,我在今晚副刊上发表的文章达71篇之多,其中作为该版头条的有16篇。

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一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我在日本旅游期间,根据所见所闻,写下了约20篇随笔,它们都给了《今晚报》。朱孝兵先生将其中的12篇作为两个系列采用“连载”的方式将它们刊出,一个系列名称是“东游漫记”,一个是“他山之石”。而在“他山之石”中,有一篇名叫《在日本看直播》的,其中提到我们国内正在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而匪夷所思的是,我将这个重要会议的届次搞错了,这给朱孝兵先生可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有读者致电报社反映了这个问题。也因此,朱孝兵先生黯然地通知我,因为这个差错,该报会将我打入“黑名单”。也因此,我与《今晚报》的合作基本上划上了句号。为什么要说“基本”上?因为此后有四五年的时间,我仍然每隔一段时间会给它投稿,但这几年也就在2021年吧,用了我一篇稿件读史随笔《“俗吏”与“虚名”》,并且用的是我的网名“江北大汉”。唯一让我能够稍感欣慰的是,这篇读史随笔后来被《杂文月刊》(选刊本)选用。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于这样的道理,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就我写稿投稿来说,也是一样:2000年前后,《中国消费者报》头版“315消费论坛”,曾经约请我写过连三个月的评论稿,但此后我再也没有登陆过这个栏目;我在2002年的《人民日报》周末版的体育版上,也曾独近乎霸过一两个月的评论栏目,但后来彻底隐身。现在在《今晚报》的“今晚副刊”遭遇滑铁卢,因此有些意外但也不算太意外。

当然,如果有一天能够重返《今晚报》,那一定会让我十分开心,因为这份报纸我与它结缘深深,还因为朱孝兵这样的编辑先生德才兼备,让人钦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