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换个角度看华一》,这个妈妈写了5000多字的心得体会

 新父母在线 2024-05-24 发布于湖北

父亲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换个角度看华一》(儿子在华一的3年)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党教授的直播课中。党教授说这是他以儿子在华师一3年高中生活为原版而写的,我好奇这是怎样的一本书,直播课后联系党教授,想着买一本来看。

开学初3月3日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断断续续历时两个月,五一假期我完成了全书的阅读,这本书我看得十分认真,新父母会员打卡专区里的心得分享也十分用心,感悟深刻,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书籍。

这本书是为更多的人想具体详细地了解华师一到底是所怎样的学校而写。在当下这个父亲普遍缺席,丧偶式育儿屡见不鲜的社会大环境下,这本书更像是唤醒天下父亲们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孩子的教育因为父亲的参与会是多么的不同。

读完本书,我近距离地看见了党教授作为一名普通父亲用心陪伴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更见证了这种陪伴与教育就是我们向往的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的陪伴孩子成长。

我越来越觉得父亲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一个能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的父亲,一定是位好父亲,一个能主动参与到家务中的父亲,这个家的幸福感一定是很强的。

接下来我想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方面与大家分享我读完全书后的一点感想:

一、学校教育

经由华师一这所学校,经由党教授与他儿子的真实经历,经由党教授用心用意编撰这本书,我见证了真正的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华师一始终坚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不片面追求升学率,首倡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出并践行“塑造强健身心、涵养卓越品格、培养关键能力”的育人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胸怀天下、洞见未来、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卓越品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这两句话是其教育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华师一坚持徒步拉练的社会实践活动、再忙也坚持师生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期中考试后组织师生家长一起户外活动、国家节假日正常放假不补课,学生自行组织的书刊和大型文艺活动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钦佩这样的学校。

二、家庭教育

党教授和他儿子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①关于生活观

党教授如是说“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或者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个人没有生活能力,学习再好也不会有好的生活。生活能力是第一能力,作为父母,我们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每个人必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诚然如此,曾许久,在父母眼里,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我的读书时代,父母也曾说过“你只管学习就好,其他的不用你管。”真正开始独立生活是在我的大学时代和参加工作后,甚至是当了母亲后开始独当一面时,才是真正意义上开始独立生活。一个人真正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时,他是不会混得太差的,因为他拥有了独立的资本。

②关于教育

党教授说“最好的教育时守望,守望、守望,守在一起,望着孩子,让孩子自己成长,这是最好的亲子关系。如果给予孩子太多太多的爱,孩子会不知道爱不懂爱,因为这爱来的太容易,最后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爱。

当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父母伸出援手,给予关爱和照顾,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亲情。尤其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更要守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力量和温暖。当孩子不需要帮助,父母就不要过多地去给予各种各样的“爱”。只有这样,亲子关系才会健康发展,我们才会收到“家庭和睦父子和睦母子和睦”的果实。中国家长大多是守护,不是守望,守望的重心是“望”,守护的重心是“护”。守望强调的是保持距离,有距离才可能有“望”,无距离则没有“望”,距离是什么?其实就是原则。

守望成长,是一种态度,我们要抱着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追求他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守望态度,望着孩子,欣赏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自己去经历自己去完善自己去打拼。守望成长,是一种精神。我们要把支撑孩子一生的信念、价值观、毅力、勤奋、向上等传递给孩子,守望正能量,助力正成长。守望成长,还是一种境界。我们只有跳出急功近利、浮躁短视的底层,站在更高的位置,正如乘坐飞机,只有飞过云层才能看见阳光普照,否则只能看到黑压压的云层。

说句实在话,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内心满满的充实感,党教授概括地太精准了,经历孩提时代的成长、恋爱结婚生子到如今为人师为人母,深刻感触到当下教育之难,难如上青天,就是这一个“望”字,道出了所有,是静静地陪伴、用心地关注、耐心倾听、用爱感受,拿捏尺寸,当说则说,不然多以行动以身示范。

书中党教授的几个事例我记忆犹新。

第一件:一次,党教授送儿子去高中宿舍,主动要帮儿子洗衣服,儿子坚决不肯。党教授欣然没洗。感动有二,一般来讲,我们习以为常的是这类事都是当妈的角色,几乎没见过哪个父亲执意要在宿舍给孩子洗衣服的;儿子坚决不肯后就此罢手,然而生活中不少父母会执意拿起衣服去洗。可能就会滋生一场亲子矛盾。党教授书中多次提到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

第二件:党教授主动提供机会让儿子安装落地扇,整个过程一直在用心关注、注视,在安装快完成前遇到了点麻烦,党教授感到儿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略微提示并辅助,而后继续交由儿子完成。这个小事在大多数人生活中是难以完成的,父母很可能会不相信高中的孩子能独立完成,会过于着急,没等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就开始自行帮助或者直接拿来自己安装,期间可能还会有责骂和否定。第三件:假期里主动让儿子给亲朋当导游在武汉游玩,全程自行安排;给一行人包括党教授在内当导游介绍华师一附中,这种特别考验一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是当下时兴的旅行攻略,时间管理、活动安排、表达沟通、生活能力(方向感、看地图)等。

第三件:也是书中着墨最多的场景:每周雷打不动给孩子打3次电话,1问周末返校途中是否顺利?关心安全;2问是否送饭、吃什么?关心生活3问周末安排,关心精神和娱乐。

第四件:党教授和爱人一起参加家长会,每次必带家长会会议记录本,认真听会,当作学习来听会,回家认真传达会议精神,与孩子沟通,谈感想。

第五件:也是带给我感动感触最多的,党教授经常陪儿子一起打篮球、共同的爱好、也有共同的话题、培养父子俩特有的默契、看儿子打篮球,再忙也坚持,天再热再冷也坚持;陪家人一起旅行、出门看世界、走出去就是体验,人生就是一个个体验组成的,是无数个体验成就了你的现在。陪儿子吃羊肉泡粉;陪儿子看电影、家里电脑也看,更多的是去电影院看,看时下的大片、好评电影,互谈感受;一起包饺子,父子俩都会擀饺子皮,会包饺子,爱吃饺子;党教授一直坚持给儿子读报,看的出来党教授坚持订阅报刊,认为好的文章一定会及时读给儿听,父子一起阅读学习,谈感受。党教授家里的书房取名为“静斋”,“静”是最有力量的,这个时代最不需要的是热闹,而是安静;我们每个人最需要的不是奔跑,而是从容。这个时代最需要人心的安静,每个人内心的安静。活在当下,安静最难。阅读悦读悦美。我越来越认同,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阅读带给我最大的慰藉就是内心的宁静。因为静能生慧。

父子俩坚持一起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父子俩的感情不可能不好。这就是陪伴最大的意义,你越用心用意陪伴,孩子一定眼里有你,心里有你,一定更认同你更爱你,爱是掺不得假的。

③关于兴趣

书中党教授提的非常多的还有兴趣。党教授说“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如果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并且为之努力,全力以赴,那么大学就成功了。否则,大学就是浪费青春。抓住一切机会去发展自己最喜欢的。慢慢地,最喜欢的变成了自己最强的,无论是特长还是能力,无论是修养还是素质,一旦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他们会很快进入角色,把自己最喜欢的也是最擅长的做的风生水起,要不了多久就脱颖而出,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理想就是一个人最喜欢最热爱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一个东西,对一个东西的喜欢,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孩子可以没有老师,但不能没有兴趣。兴趣即热爱的力量胜过一切,凭着兴趣孩子完全可以做出承认意想不到的东西,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故有兴趣不迷茫。孩子的兴趣一定不要打压,孩子最喜欢的也是他天才潜力的所在。我见过我大学室友因父母执意选择学英语四年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同样也见过儿子对画画和科学的热忱、我看见了这股强大的力量。人生实苦,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是热爱支撑你继续前行。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学会用心用爱去发现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引领去坚持发展,相信未来定会有更美好的生活等着你。

④关于爱

2008年,党教授开通了QQ空间日志,名为“爱的教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的解释是:人为了爱而活着,而爱要靠后天的教育,故名爱的教育。党教授的导师章开沅先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爱满天下”。爱是世界上永恒的主题。那么爱是什么呢?或许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党教授在本书中概括的是“爱即时间”,非常精准。这世间唯有时间最公平,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世间最宝贵莫过于时间,生命更是时间的沉淀。爱就是时间。你爱一个人,你就会舍得把时间给他,你爱一个事业,你就会把时间给那个事业。没有时间,就没有爱。所以说证明爱很简单,就看时间用在了哪里。时间在哪里,爱就在哪里。

高中3年,党教授一直坚持为儿子送饭,每次为了这一顿饭,从购买食材、清洗、切菜、做菜等要花费数个小时,既考虑健康营养、又考虑孩子口味及美味,一起送去儿子学校,一家三口一起围坐吃顿爱心美餐,这就是爱,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平常常,爱在平日的点滴细节里。你是孩子第一个要打电话的人吗?这个话题最考验彼此的情感,如果是,那么真的要恭喜你,足以说明你在他心中很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是,需要认真的反思;当下而言,很多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几乎是零,除了学习,除了生活费等。亲子之间的走心的沟通,我们都向往,记得很清楚,大学时代的我,害怕接到父亲的电话,就三句话,吃了没?钱够花吗?过的怎样?问完之后就是双方的沉默,就只得匆匆挂掉电话以解无话的尴尬。现在看来,是一种父亲特有的关心方式。党教授每次骑电动车接儿子回家途中总会带些报纸,以解等待的难耐,等待最考验人的耐心。我们也常常在等待,一份耐心的等待也是一份爱。

⑤关于学习

本书看到最后,我发现最精彩的还在后面。尤其是附录部分的第一篇:学习做爸爸——我的教子微博,我被深深地触动到了!开篇说道“男人除了工作,还有一个更重要地职业,即当爸爸。只会工作的男人还算不上真正的好男人,只有既会工作又会当爸爸的男人才是好男人。我非常认同。曾经看过奥巴马的演讲,说他再忙也会陪孩子吃饭,当个好父亲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好爸爸要从准备要孩子开始,当有了孩子再准备已经很晚了。优生是优育的起点,如果爱人没有和那后的十月怀胎,那么很难做到优生。这就需要准爸爸们必须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照顾好怀孕的妻子,照顾孕期的宝宝;比胎教更重要的是,妻子的心情、情绪、心态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让妻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胎教。育儿是门大学问,要做好爸爸,必须要学习,建议选择权威的读本;没有天生会教育的父母,只要学习,谁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好爸爸好妈妈。夫妻要共同学习,不能把责任只推给一个人。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持证上岗,唯独当父母不需要拿证。反而做父母是每位父母一生要做的修行和学习。尤其当妈妈以来,我的成长速度惊人,相信大多数妈妈都有相同的感受。时下都说这个社会,最需要最迫切需要改变和学习的人是父亲。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只有持续学习才能应对未知的变化。教育是一辈子的,最该父母双方一起共同学习,陪伴孩子成长。

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党教授作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有言语的关爱、有行为的关爱,更有相信儿子一定能行的关爱,有耐心等待儿子自己成长、欣赏儿子、守望儿子成长的大爱。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父亲是每个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母爱和父爱大不同,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此书精彩的点非常之多,非常值得大家一读再读的家庭教育好书。本篇仅就我个人读完印象最最深刻打动我心的几个大点分享个人感受。诚愿越来越多的父亲们认真品读这本书,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引领家庭走向幸福美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