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杏林:京沪汉专家的评点为《孔雀东南飞》的大发展带来了契机

 新用户7391BFGL 2024-05-24 发布于安徽

京沪汉专家的评点为《孔雀东南飞》的大发展带来了契机


安徽怀宁  李杏林


  在首次天柱山旅游规划会议上,与会的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专家们一致指出天柱山旅游规划太片面,只有自然景观,而无人文景观。他们说:人们来天柱山只能看到山、水、石、松、洞等自然景象,那是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我看你们有三祖寺、马祖庵,这些人文景观,为什么你们都没有写到呢?
  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听专家们的发言,受到启发,立即举出《孔雀东南飞》、《二乔》、《皖公》、《王安石》及酒岛、诗崖、程长庚、张恨水、刘源、左慈、匡俗等多处人文景观,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上海一位专家立即赞许地说:“你天柱山,儒释道俱全,哲学、文学、史学、戏曲等丰富,科学、气象学、地理学也有端倪,你们天柱山可真了不起。武当山偏于道教,九华山偏于佛教,黄山庐山,偏于自然,你们天柱山可真是全国少有全面而丰富的旅游胜地……。像刚才发言的那位同志,你们为什么不将他调到旅游部门来呢? ”


  事后,天柱山管委会曾经向县政府县委提出要将我调到旅游部门,县委县政府派徐继达同志处理这件事。徐经与教育局商量,教育局不同意。教育局的同志认为:潜中每年要为我们潜山输送一百六七十名学生上高校,这也就为潜山每年解决了一百六七十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将搞升学率的干将调出,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徐继达同志接受了这种意见,立即将教育局、旅游局、潜中三方面的领导召来商量。徐指出:"李老师以教学为主,兼顾天柱山的事。今后天柱山管理处一个电话打来,潜中应当立即派人顶替李杏林老师的教学任务。"就这样,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廿年间,先后数十次陪同来考察的专家学者深入焦畈、小市、刘山一带,寻踪访迹,既满足了来访者的要求,也为我搜索材料,探寻遗迹,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我利用这一时机(前后20年)为传承《孔雀东南飞》共发表论文18篇,散文通讯共15篇,人物故事共45篇,还有民歌、小调、诗词、楹联共八个总篇目,其中楹联14副,诗词10首,小演唱14曲,计七千余字,整理出曲谱九个。先后在《艺坛》《安庆师院学报》、《安庆师院报》、《乡音》、《张恨水研究会刊》、《安庆报》、《安庆报下午版》、《青少年文汇》、《安庆史志》、《黄梅戏艺术》、《天柱山集邮》、《怀宁报》、《潜山报》、《流泉》、《怀宁诗词》、《振风医讯》、《旅游天地》(上海)、《新安晚报》、《天柱山文艺》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为传承《孔雀东南飞》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在这期间,媒体采访、评介我为《孔雀东南飞》所做的事迹共16篇,使沉睡于地下千年的《孔雀东南飞》鲜活地呈现于中华大地上。
  在此期间,我及时地以上述材料为基础,为传承《孔雀东南飞》著书八本(详见后李杏林所著《孔雀东南飞》共十一本……)


  在此期间,我数十次陪同前来游览天柱山并借机考察《孔雀东南飞》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有:中央电视台绿色通道记者周慧、雪浩、甄涛,十二干休所老干部陈雷,原煤炭部副部长、中华诗词协会副主席梁东,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石英,解放军报记者喻晓,北京作协项有彬,八一制片导演汪孟渊,社科院退休老人徐塑坊先生,前来实地考察了焦家畈、小吏港、孔雀坟等遗址。除留下题赠的墨宝,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了探访《孔雀东南飞》的信息。其中项有彬出版了《天柱山》一书,内设《孔雀东南飞》专章,使《孔雀东南飞》知名度大增。
  还有一个值得提出的事情,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科院徐塑坊先生就孙望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孔雀东南飞》产生在潜山的大加讨伐,当时徐占了上风,但到了八十年代,徐以一个老者来访天柱山,当他获得了小吏港与《孔雀东南飞》的有关讯息,最后只感叹地说了一句:"还是李白高明"。因为李白写过《庐江主人妇》的诗,徐赞李白,也就等于承认自己当年的批评孙望教授错了,而孙教授是对的。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趣闻,寓载于旅游胜地胜迹之中,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善莫大焉!
责编:丁松  编辑: 夏显亮


作者简介


  李杏林,95岁,安徽怀宁小市人,潜山市潜山中学高级退休教师。退休前一直任潜山中学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师。曾任潜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从事孔雀东南飞研究半个世纪,是孔雀东南飞研究省级非遗传承人,多次接受央视访谈,出版孔雀东南飞研究专著十二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