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 | 谈“正书之祖” 、河南老乡钟繇小楷书的出彩之处

 板桥胡同37号 2024-05-24 发布于天津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一册首帖就是魏太傅钟繇的《荐季直表》,份量之重,可见一斑。

图片

河南长葛人钟繇,汉末、曹魏时期的重臣,深受曹操倚重,位列宰辅,“三公”之首,权高位重,世人景仰。书法也特厉害,被誉为“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寿长也到了八十岁,称得上老寿星了。一个人活到这份上,何其风光,夫复何求!

图片

其实,历史上官大的人多了去,未必被人记住。但钟繇书法处在艺术高峰,尤其楷书声名显赫,小楷更为书史上第一人,泽被后世书家,称为“楷书之源”的祖师爷。历朝历代以钟楷为宗,化为分支,后世写楷大家获益良多,这是他不可磨灭的贡献。
钟太傅小楷留下的主要碑帖刻本,《宣示表》、《还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墓田丙舍帖》等,代表了他书法的最高成就。

图片

先聊一下对钟繇小楷书法的整体印象。老庄提倡“大朴不雕”“大巧若拙,崇尚“绚烂之极,复归于朴”,艺术上就是要去掉人为雕琢的痕迹,回归到自然而然的天真状态。而钟的小楷,最本质的特色,就是自然、拙朴、天趣、灵气,因而达到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我崇尚“天才说”,钟繇即是写楷书的一个天才。

图片

这里具体析几件代表作。
《荐季直表》列在《三希堂法帖》首件,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评:此帖纸墨奇,笔法深沉。清冯武《书法正传》又说: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余深以为是。表的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审视该帖,看出其笔画结体极其圆活,姿态多变,韵味十足 ;章法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疏 朗宽松,有所谓“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之妙趣。
《宣示表》,被称为“唐楷之祖,说明其帖对后世影响颇大。我观此作结体高古,笔意纯朴,姿趣横生,端庄疏朗,章法自然,而点画之间,刚柔皆备,结体稳妥,后人评锺书 “清劲”、“雅趣”、“神妙”,在此表中体现尤为鲜明。

图片

《贺捷表》是为蜀将关羽兵败而向曹操祝捷而书写的表,对此,我从心里颇不爽(觉得关羽为好人,曹操是奸雄)。但其书法却有独到之处。大小、長短、细粗反差,对比强烈。隶、行、楷杂揉,笔画之间,上下之间,顾盼生姿,相互关照,笔断而意连,墨尽而韵生。笔画起止外露率意,透露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气韵。虽带有一定成分的隶意,但楷则已然八分,幽浑而大雅,实正书之楷范。
传钟繇书、王羲之临的《墓田丙舍帖》,用笔闲净典雅,生动流转,饶有天趣。王临锺书,结体劲健,用笔温润,虽失拙厚朴质之态,但得精密秀逸之姿,古姿而今妍,驰鹜沿革之必然,应为创造性临摹之作,与《兰亭帖》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史传钟公三体皆妙,一曰铭石书(似指古隶),二曰章程书(似指正书),三曰行押书(似指行书)。至于各体意义到底是什么,是隶是行是八分古隶,历史上众说纷纭,因为古时书体与今时书体概念已迥然不同,难于印证。而这几件代表作而言,则是现在的小楷书而已,当时处于隶楷错变时期,他首创楷体,尽管隶意仍在,不失为开山之功。他的行、隶、草书,一定也娴熟甚至高迈,只不过统统湮没在历史的重重帷幕之中了。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中说“小字笔法清劲”,清刘熙载《艺概》中说“钟繇茂密,然茂密正能走马”,这正说明小楷书的特征:清劲与茂密,正是他的小楷出采之处。

图片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历史仅留下了太傅的小楷书,足使他千秋留名,可矣!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