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如何从“诗画异质”的角度做好2024漫画作文考前备考?

 一中大语文 2024-05-24 发布于福建

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中的幽灵。

说是幽灵,是因为这类作文在高考中总是不时出现。你说他考吧,但是他不是每年都考,而且就算考,也只是出现在某个卷区之中。你说他不考吧,他总是会在大家都对他松懈的时候突然出现,打考生一个措手不及。从2021年起,已经有两年没有考查漫画作文了,所以,今年这个幽灵,我想大概率可能又会出现。

而且说其是幽灵,除了时隐时现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总让考生觉得这种作文写起来又易又难,说他容易吧,好像是挺容易。21年的“写人与做人”,19年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好像题目本身就在“直抒胸臆”,但是当你觉得他很好写的时候,真正下起笔来,彷佛又是万般艰难了,该怎么写,半天没有灵感。

为什么呢?我想套用以前高考信息类文本考过的“诗画异质”来探讨这个问题。

看过朱光潜,钱钟书写的那篇阅读的师生应该都知道,“画”擅长描写静态,而“诗”擅长描写动作,而这里的“诗”其实是作文了,漫画画的是静态,是一瞬之间的场面,或者用钱钟书的话说,是最小限度的时间,而文章要写的是动态,如果要写文章,那就要根据画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却反推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打开写作的思维深度,完成从“画”到“诗”的转换。

比如说19年全国Ⅲ卷的作文题目: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画面文字)

这个作文题目,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写师生情谊,除了师生情谊还能写什么呢?我们观察漫画,看老师,老师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是他的秃头,这个“秃头”是画面呈现出的静态结果,而我们要沿着这个静态的结果,去推测背后的原因。

老师为什么会秃头呢?因为他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秃头与学生的青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知识,也如同老师的头发一样,被“转移”到了学生的头上,因此,我们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头发、知识、生命、青春的代际传承。

因此,漫画作文审题的核心本质,就在于如何展开推理和想象,把静态的画转变成动态的诗,让定格的画面在时间的维度上“绵延”,从而完整、丰富、深刻我们的审题。

我们再看一例: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件很难的事:
现在的感觉
一个月后的感觉
几年后的感觉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篇作文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图上的黑色球体,这个球体代表什么作文也给与明示,即“一件很难的事”,黑色的球体下压着的是一个黑色的小人,所以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这篇作文写的应该是困难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自然而然的想到我们要克服困难,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这一套。

这一套口号大家都会喊,但是光喊口号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克服困难呢?审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看到漫画下方所标识出来的时间维度:“现在——一个月——几年后”,再结合图中人与“黑球”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很难的事会逐步变成很容易的事,困难会迎刃而解。

这便是这幅漫画给与我们的全部“结论”。

但是我们仅仅握有这样的结论,是没办法展开作文的,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仅仅通过时间的推移,困难变会迎刃而解了吗?

那自然不会,躺着是没有办法解决困难的,困难就是困难,他不增不减,他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消除,我们常说没有过不去的坎,“但实际上“坎”就是“坎”,“坎”不会变,变的是你,当你腿长了以后,“坎”就自然迈过去了。

因此,这则漫画在文字提示上,特意强调了两个字:“感觉”,“感觉”二字出现了三遍,那绝对是重点之重点,也是我们写作的核心所在,困难没有“变”,变的是感觉,而忽视“感觉”会变,认为我们对困难的痛苦感觉会一直存在,丝毫不减,或许是我们产生畏难心理,无法克服困难的真正原因所在。

比如说,我是一个数学的学渣,我最讨厌学数学,有一次,当我真正下定决心学好数学的时候,解一道题,居然花了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解题过程非常的痛苦,我一想,好家伙,解一道题就要花我半个多小时,那我何年何月才能把数学学好?于是,解完一道题,我就放弃了数学学习,因为我觉得,这个时长的投入,这个学习的痛苦程度,我都无法承受且无法忍受。

这就是我们无法克服困难的真正原因,我们之所以会畏难,是因为我们人类是一种“瞬时”动物,我们对当下一刻的感觉最深刻,而且还会想当然的认为,当下的感觉就是我们做这件事始终的感觉,因此,畏难“理所当然”,因为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一直痛苦万分,如坠地狱,那么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但是,这个时候,其实“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能力会增长,随着我能力的增长,我解题的速度会增快,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会降低,甚至降着降着,还会变成快乐。

因此,我们要如何克服困难呢?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困难,看自己,由于自己的能力会变,自己对困难的感觉也会变。困难不会一直以一种狰狞的面孔对我们,而会随着我们能力的增强,逐渐变得和善起来。就好比我们跑步,第一次用一个很快的速度跑的时候,跑完你会疲惫万分,上气不接下气,心脏都快要跳出来,极端痛苦。这个时候,你一定会产生对跑步的畏难心理,因为你不想让这样的痛苦再承受一次,特别是你第二次决定开始跑步的时候。

但是,这个时候你要想,下次跑,一定会比这次跑轻松,你看着旁边那些快速跑过自己身边的脸,你会发现,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你会疑惑,为什么他们跑起来如此轻松,一点都不痛苦呢?这时你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对困难的事情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变化,我们要做的,只是告诉自己,不要把“瞬时”的感受想象成永远,人一生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做同一件“困难”的事的时候,每次做,产生的感受,也不会“同样”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