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冷对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4-05-24 发布于天津

冷对

冷对尘寰混浊清,今听沆瀣已非惊。

磬钟默默能谁响,瓦釜沾沾竟自鸣。

几思澶渊银帛贡,堪忧白马帝臣盟。

公诚既缺焉能守,怎可误称金石声?

【资料】这首诗作于2024年5月19日。

诗的意思是:冷冷面对尘寰中的混淆浊清,现在听到沆瀣一气已经不再吃惊。磬钟默默谁还能发响,瓦釜沾沾竟然也可自鸣。几次思索澶渊约定的银帛之贡,堪忧白马歃后的君臣之盟。公诚既已经失缺哪里还能恪守,怎么可以误称那盟约也是金石之声?

首联中的“沆瀣”,指夜间的水汽,露水。亦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见宋代诗人苏轼的《浴日亭》诗:“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又见元代诗人赵汸的《题九龙庵新楼》诗:“楼观凭虚倚玉台,远涵空翠绝浮埃。璇玑宵转星辰近,沆瀣朝盈户牖开。雷劈苍崖龙起立,风翻碧海鹤飞回。仙家自信春长好,应笑胡僧辨劫灰。”

颔联中的“磬钟”,是两种古乐器名。语出《诗·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唐代人孔颖达疏:“於是堂上之琴瑟与堂下之磬钟皆同其声音,不相夺伦。”见唐代诗人张乔的《书梅福殿壁》诗其二:“一自白云去,千秋坛月明。我来思往事,谁更得长生。雅韵磬钟远,真风楼殿清。今来为尉者,天下有仙名。”

这一联中的“瓦釜”,是陶制的炊器。古代亦用作简单的乐器。后以之指粗俗的音乐或平庸的事物。见宋代诗人周必大的《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其二:“召试曾叨对巨题,代言今忝继前规。丰钟霜响人何在,瓦釜雷鸣愧可知。滕驷启城嗟有日,徐鸡醊酒恨无期。玉堂赖有纶章在,时展前篇慰所思。”又见明代诗人董纪的《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一:“白发无情不我饶,东风杨柳自新条。蓬莱弱水舟难到,阊阖青云路本遥。晚景生涯何转拙,早年豪气已俱消。闭门只是听春雨,连及莺花也寂寥。”还见他的《俞东村示教雨窗感兴佳作连篇累牍寓意深远譬如雍门之琴能使听者堕泪讽咏之馀勉强追和不翅鸣瓦釜而配黄钟也》其二:“老怀多感不能禁,当得春来日日阴。酒为破除聊纵饮,诗因牵帅强搜寻。屋茅直透三重湿,溪水平添数尺深。白发懒梳巾懒戴,寻花问柳更何心。”

尾联中的“公诚”,指公正诚实。见宋代诗人苏籀的《送富枢知三衢三首》其三:“山林引避一无求,遄返岩廊岂自由。圣主尊贤载谟诰,故家纪善付春秋。公诚愿奖朝中意,密勿谋先天下忧。臭味久令参籍湜,斐然攀赋畔牢愁。”

这一联中的“金石声”,指金属与石头撞击的声音。亦形容文辞精妙,音韵铿锵。见明代诗人李东阳的《郊坛分献得星辰一》诗:“星坛东望隔重城,复道西来步月行。万里烟云春散敛,一天经纬夜分明。山河地迥非尘界,金石声高彻太清。分献礼成频拭目,盛时方仰泰阶平。”又见清代诗人许传霈的《雪后次韵答棣笙》诗:“融雪朝朝讶雨晴,看山著屐快闲行。登高偶效邯郸步,掷句重逢金石声。愧我散材深谷老,多君雅望顺鸿轻。袖中诗本新携去,琼玉盈庭月又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