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隐遗密》九真要第廿一章:常物承天亖之則精以奉一(2)

 金星jⅹ 2024-05-24 发布于山东

1

图片

(chūn)(xià)(zhě)(yánɡ)(shí)()(qīnɡ)(ér)()(zhuó)(qiū)(dōnɡ)(zhě)(yīn)(shí)()(juān)(ér)()(qīnɡ)(qīnɡ)(zhě)(yánɡ)(shū)(zhī)(dào)(juān)(zhě)(yīn)()(zhī)(dào)(zhì)(shēnɡ)()(dònɡ)()(dònɡ)()(bìnɡ)()(shēnɡ)()(jìnɡ)()(jìnɡ)()(shí)

四季在古代称之为四时《礼记·孔子闲居》有云:“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出自于《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万物的生长都要顺应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清代著名医学家张志聪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在养生保健上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与自然相和,让身体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

《古今医统大全》:“循天时之变,一年四季,自然规律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从中医学传统的理论来看,季节不同,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明显不同”。人必须遵循天时变化,调养精神、饮食与起居,来适应四时的变化,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长寿的目的。

释译:

春季和夏季属于阳气旺盛的时期,此时应该食用较为清淡的食物,避免过于油腻或沉重的食物,以便于身体适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特性,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排毒。秋季和冬季则是阴气增长的时候,此时饮食上应偏向于滋补和温热,不宜过于清淡,以帮助身体储备能量,抵御寒冷,符合自然界收藏、蓄积的规律。

清淡饮食符合阳气疏通、升发的特性,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活力和清爽。滋补型的饮食则符合阴气收敛、滋养的原则,有助于体内精气的蓄积和保养。

生命在于运动,如果身体缺乏活动,就会导致气血不畅,容易生病。生命的和谐需要通过静态的修养来实现,过度的躁动会消耗生命精元。

图片

图片

2

(xīn)(zhī)()()()()(shén)(mínɡ)(shèn)(zhī)()(jìnɡ)(jìnɡ)()(zhì)(shēn)()(zhī)()()()(ér)()(zhōnɡ)(ɡān)(zhī)()(qīnɡ)(qīnɡ)()(hún)(zhù)(fèi)(zhī)()(dàn)(dàn)(ér)()(chún)

(1)宁:築(zhù)音,“筑”的繁体。

《黄帝内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黄帝内经直解》指出:“四气调神气、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态也。”著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所以篇名川“四气调神”。这里的“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

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如《黄帝内经》中有“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释译:

心脏喜欢愉悦的情绪,愉悦可以使心神清明。肾脏喜欢安静的状态,安静可以使意志得到伸展。脾脏喜欢和谐的环境,和谐可以使意念集中。肝脏喜欢清新的环境,清新可以使魂魄得到滋养。肺脏喜欢淡泊的环境,淡泊可以使魄力醇厚。

3

图片

(chánɡ)(zhī)()(wēn)(ér)(qīnɡ)(tónɡ)(wēn)(ér)(qīnɡ)(tónɡ)()(shè)(nǎo)() 图片 liáoxuèmàitónɡértónɡéryínɡbǎnɡɡuānɡyuánzhīwēnérqīnɡwēnérqīnɡshuǐzhìpìnércánɡshèércánɡshèrónɡ图片 图片 图片zhīqīnɡérānqīnɡérān

(1) 图片:覽(lǎn) ,见“览”。

(2) 图片:肒(huàn) ,手搔皮肉成疮。

(3) 图片:朓(tiǎo) ,盈余:“盈者谓之~,不足者谓之朒。

(4) 图片:脙(xiū) ,腹脊之间。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门户,《难经》称为“七冲门”。如《难经·四十四难》说:“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六腑的气机运动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即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以保持六腑通畅,机能协调,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

《医学三字经》中有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属火,为心之腑。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肠则化而下降。盖以肠者,畅也,所以畅达胃中之气也,肠通畅则为平人,否则病矣。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人体养分的。如《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类经·藏象类》“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释译:

肠道喜欢温暖且清洁的环境,温暖且清洁可以促进肠道的吸收功能。大脑及其周围的脂肪、膜、血液和脉络喜欢和谐统一的状态,和谐统一可以促进身体的营养供应。膀胱作为尿液的储存器官,喜欢温暖且清洁的状态,温暖且清洁可以保证尿液的正常排泄。男女性器官喜欢温暖且能够储藏精气的状态,温暖且能够储藏精气可以促进生殖系统的繁荣。肢体关节肌肉需要清洁和安宁,这样可以保持灵活便利。

图片

图片

4

(wèi)(zhī)()()(ér)(sàn)()(ér)(sàn)()()图片 zhīzhīdànérdànérxínɡdǎnzhīhúnérshūhúnérshūxiāoéryánɡzhìyuánzhīqīnɡérsànqīnɡérsànxìnɡxínɡ

图片  图片 zhěqīnɡzhǐéryínɡqīnɡzhǐéryínɡzhìzhì

(1)图片:壹(yī) 。

(2)图片 錘(chuí) 。

(3)图片 見(jiàn) 。

《医学三字经》中有“胃,属土,脾之腑也,为仓廪之官五谷之府,故从田。田乃五谷所出,以为五谷之市也。又胃者、卫也,水谷入胃,游溢精气,上出于肺,畅达四肢,布护周身,足以卫外而为固也”。

五脏之气,都依靠胃腑的精气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胃为水谷之海,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后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故有“胃以降为顺”的说法。

《灵枢悬解》载:“胃之五窍,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也,是皆水谷出入之道,故曰胃之五窍。”此五门为五窍,而为会集之意,是指一条由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承接的水谷受纳腐熟化生气血精微的通道。

释译:

胃需要一定的热量来消化食物,并使之消化分解。当胃有足够的热量并成功地将食物消化分解时,其功能就达到了“合”的状态,即和谐、平衡。胃酸喜欢清淡且流畅的状态,清淡且流畅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胆喜欢浑浊且疏散的状态,浑浊且疏散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阳气的调理。这可能是对胆和其他相关组织的描述,喜欢清洁且分散的状态,清洁且分散可以避免疾病的产生。

眼睛喜欢清澈且充满活力的状态,清澈且充满活力可以促进视力的清晰和意志的坚定。

5

图片

()(chánɡ)(zhī)()(wēn)(ér)()(wēn)(ér)()()()(ɡǔ)() 图片  图片  图片zhīzhōuértónɡzhōuértónɡzhìzànɡyǒucánɡyǒunǎo 图片 图片 图片ɡèyǒuzhísuǐɡǔjīnɡjīnɡèyǒuzuòxuèmàizhīɡèyǒuzhīyǎnɡzhīshèshēnɡzhīyàodàozhīɡuān

(1)图片 妄(wànɡ) 。

(2)图片 茫(mánɡ) 。

(3)图片:突(tū) 。

(4)图片:鑒(jiàn) ,同“”,”监“的繁体。

(5)图片:錘(chuí) 。

(6)图片:覽(lǎn) 。

《医学三字经》中有“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属金,为肺之腑。”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如《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灵枢·营卫生会》说:“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

李东垣《脾胃论》在“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小肠受胃之营气,乃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实腠理。若饮食不节,胃气不及,大肠小肠无所禀受,故津液涸竭焉。”中谈到,小肠吸收输布之津液喻做“液”,其意量大,而大肠吸收输布之津液喻做“津”,其意量少。大肠受承胃之营气,除滋养本腑外,还上行于上焦,通过肺脏,输布于皮毛,然后充润腠理,供其所用。如若大肠受盛胃腑饮食津液不足;或严重腹泄;或热结阳明大肠,耗枯肠津等均可引起大肠之津亏损,而生变证。

李蓇在《医学入门·大肠腑》论述“并阑门、魄门,合之为七冲门,皆水谷变化出入相冲之要路也。但水谷清芳甘美,运布则为精微,腐熟则为滓秽,乃阴阳自然之妙用也。”描述了大肠腑对食物精微有回返转输的作用,这些少量的水谷精微在大肠腑回返转输,其意亦在营运周身。

大肠为“传不洁之道”。“不洁”包含毒性物质。饮食水谷经运化转输后,下注大肠之不洁糟粕,含有很多毒性物质,故应及时排便。若热邪结于阳明大肠,耗其阴津,引起便结,不洁之物在肠中存留过久,引起运化转输病状。如《伤寒论》指出:“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而痛者,此有燥屎也。”

释译:

大肠喜欢温暖且通畅的状态,温暖且通畅可以促进大肠的正常排泄功能。骨骼及其周围的组织喜欢完整且统一的状态,完整且统一可以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内脏器官有其自身的储藏限度,腑器有其依附的原则。大脑及其功能如同鉴镜和锤击,各有其特定的职责。骨髓、骨骼、精气、筋肉各有其作用。血液、脉络、体液各有其规则。

知识是用来养护生命的工具,适度是生命的重要原则,也是大道的展现。

小小蚂蚁观世界

有意加入微信讨论群的,请加微信:

微信|wwlmicha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