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徐自读 | 同学春芬

 文化宁海 2024-05-24 发布于浙江

一个周日,应春之邀,一同驱车去看望患病在身的同学芬。

春和芬都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那时,男女同学是不交往的,即使是同桌,课桌上也有着鲜明的“三八线”。“是谁盘起你的长发,是谁帮你做的嫁衣……”歌词里的浪漫,更多的只是一种想象。

春和芬是同村的,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上世纪60年代,同时考进宁海中学,又分在同一个班级。毕业后,恰是文革如火如荼之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两个人都又回到了村里。

春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善言语,念书时成绩总是班上的前茅。但其家庭出身不好,在那个“唯成分论”和“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春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入团、升学、招工等等好事是永远轮不上她的。芬则是另外一种人,她活泼漂亮,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更是人见人爱。更可贵的是,她家三代贫农,是一棵被组织上培养的好苗子。23岁时,她就被提拔为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副职),同时又兼任该公社唯一一家麻纺织厂的副厂长。

那几年,春在家无事可做,便想起了一起长大的芬。她想让她帮忙,到厂里打工,挣一口饭吃。春找到芬,说了自己想去公社麻纺织厂的愿望,不料,芬却打起了官腔,春啊,不要想着非要去工厂。你要多学习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在家里好好地务农,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就这样,初涉人生社会的春,第一次在同学芬面前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从此,她没有再找过芬。

1979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时的春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全国高考。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67届的初中毕业生,竟然考出了当时能被北大、清华录取的高分。但考虑再三,春却在志愿表上填了“浙江师范大学”。她顾虑的是,像她这样的家庭,如果能上浙师大,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春的顾虑不无道理,在高校录取过程中,不断有人写小报告,揭发春的家庭社会关系,县、社、村层层内查外调,她的高校录取差点被刷下。

从“浙师大”数学系毕业后,春先后担任中学数学、英语教师,为人师表,表现突出,深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和同事们的赞誉。80年代后期,春又被组织部门先后调到检察院、公安、政法委等单位任职,退休后,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里,帮助“海归”女儿创业打理一家高科技企业,退休生活其乐融融,充实快乐。

而同学芬,却又是另外一番境遇。“四人帮”粉碎后,她革委会副主任的官衔被免去了。此后,她又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给了近亲的表哥。这位表哥性情古怪,生怕漂亮老婆被别人骗走,整天围着芬转。不但自己辞去了军队职工的编制,还阻止芬参与一切社会活动。那时,芬被招工到全县规模很大的一家国营工厂,可上了几个月的班后,这表哥却硬要她辞职回家,为他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后来,芬生了一对儿女,可这对儿女却有着近亲繁育的不良后果。从此,芬便一直呆在农村,背顶蓝天面朝黄土,干些农活度生计。就在去年,芬在村旁小溪洗衣服时,为了捞一只被溪水漂去的塑料拖鞋,脑血栓阻塞扑通一声晕倒在溪水中。急救送医昏迷半个多月后,尽管保住了生命,但不会说话不会动,几乎成了植物人。

去年,当春得知芬的情况后,便组织了几个同学前去看望。今年,芬出院了,虽然有所恢复,但境况还是很糟糕。芬出院了,春又联系了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筹了一笔钱,再次去看望芬。坐在轮椅上的芬,看见这么多小时候的同学登门来看望她,惊喜得啊啊直叫,眼中淌出激动的泪花。

从芬的家里出来,我问春,以前芬没帮你,你不记恨吗?春说,这有什么可记住的。那都是那个特殊年代所造成的,并不怪芬。

是啊,那样一个年代,又有谁能真正独善其身呢?

对于春,我很佩服她的善良和胸襟,我愿她的幸福生活能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同样的,对于芬,我也祝愿她能早日康复,好好体味这人间的美好。

写于2015年

作者:徐自读

1952年出生于宁波,六十年代初就读于城东小学、宁海中学六七届初中毕业,八十年代曾担任县财贸办公室副主任、县文广局局长等职。从小曾长期居住桃源河边的杨柳巷。

图片 | 濯清涟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安麒麟

文化宁海题字 | 无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