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肪肝,用一个中成药给肝脏大扫除

 叶舞留香 2024-05-24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讲讲脂肪肝。

脂肪肝是现代人的常见病,古代也有,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古代叫肝痞,属于中医积聚的范畴。

按照中医的思路,脂肪肝大致分两种,一种以湿为主,湿气排不出去;一种以瘀为主,气血不流通。

清热利湿的药,我们讲过一个化滞柔肝颗粒,这个中成药主要用于湿热型脂肪肝,既有湿,又有热,湿热蕴结,郁积于肝,以肝区不适或疼痛、口苦口黏、大便黏腻,作为用药指征。

对于瘀血型脂肪肝,也有一个中成药,名字叫三七脂肝丸。

三七脂肝丸:三七、莪术、云山楂、泽泻、赤芍、白芍、青皮、菊花、荷叶、白术、菟丝子。

三七是最重要的,三七这个药很多人都听说过,对它的作用也略知一二,三七擅长活血化瘀,且力量非常强大。从归经上讲,三七入肝经血分,把瘀血消散。虽然化瘀,却不伤正,三七这个药是非常好的。

山楂、莪术、赤芍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入肝经血分,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和赤芍来源接近,有亲缘关系的一个药是白芍,白芍、赤芍都是芍药的根,在功效上是这样区分的:白补赤泻,白芍补血养血,赤芍活血散瘀,补血和活血是相辅相成的。

青皮疏肝气,肝气郁结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原因,青皮入气分,属于行气药中比较厉害的,加一点青皮,肝气就顺了。
菊花入肝经,清肝经郁热。
脂肪肝,顾名思义,肝脏里堆积了过量的脂肪,肝脏太胖了,实际上呢,脂肪肝患者肝脏的体积确实要比普通人的大一些,这是因为血不利则为水,血行不畅,水液也会积在那里,形成水湿,使局部肿得很大。这和摔伤后肿了,淤青了,是一样的道理。当气血活起来,水湿就会被带走,再配上泽泻、荷叶,利水渗湿以消肿。荷叶升清降浊,把水湿利出去就是在降浊。泽泻的横切面上有很多细小的孔,所以泽泻必定能利水。
我们再看脂肪肝,病位虽然在肝,但又涉及到脾、肾两脏。肝和脾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两个患难与共,一方出问题,另一方很容易受牵连。我们知道脾胃最主要的功能是运化,木郁克土,肝气郁结会克制脾胃,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湿气累积,使肝脏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所以用了白术,白术苦、甘、温的性质和脾最是契合,脾虚有湿,白术既能健脾,又能祛湿。
菟丝子是补肾的,可以补肾阳和肾阴,化生肾气,肾主水液,肾气足,有助于水液代谢。
通过健脾、补肾,帮助减轻肝脏负担。
三七脂肝丸作为脂肪肝的常用药,以胁肋胀痛、刺痛,生气后加重,情绪低落,倦怠乏力作为用药指证。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